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策略探究

丁海霞

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会引出思考,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20145月,教育发展“新常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教育提倡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提倡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根基。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知识更加抽象,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不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学生树立了问题意识,便会对历史进行自主探究,进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问题的内涵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现在许多中学 老师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较为淡薄。他们甚至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高校要追求的教育目标,我们基础教育只需打好基础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以传授知识为主。实际 上这个观点已经陷入了误区。创新意识的培养,先决条件之一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正因为问题的出现,才会有答案的出现。只有发现了新问题,才会创造出新答案。[[1]][[2]]

问题是知识的纽带。《爱弥儿》中提出:“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可见教学生怎  样去发现,比告诉他已经发现的知识更加重要。我们不仅要让 学生去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教授书本知识确实是教师的任务,但绝不是最终目标。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收获学习方法和能力。知识是启发智慧的基础,发现问题必须是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之上才可能实现的。而问题便是发现新知识的纽带。将学习知识与发现问题充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可以说,教学 过程应该是将问题转化为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问题是思想的开端。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不依赖老师和课本,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与整合的能力。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更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度。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教育很重要,但他也强调“我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他把求知的意识和能力看得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固有的知识往往就被视作为“真理”,不会再对这一“真理”进行探究。可见,问题对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意识是独立思考的开始,有了“无知”,才会获得“知识”。简而言之,问题就是思想的开端。

2、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学习历史不仅要知道历史事件本身,也要去探究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历史事

件。高中生要学会探究历史的原由,并将历史 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会“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而在如今的高中学校中却出现了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却不愿意上历史课的情况。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反思。学生学习历史并不是因为爱好,而是为了能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学生在这种应试压力下学习,学习历史会逐渐成为一种任务,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结果, 更要让他们对历史的原由进行探究。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就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必备 的能力。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这就致使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 学科来说更具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会让学生很难形成对历史 的正确理解,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时候容易产生 偏差。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对历史进行自主思考,使学生 对历史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浅显层面。学会提问并提出有 价值的问题,是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该是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一点。每个文科生都想 在高考文综卷上取得理想的成绩。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 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不是仅仅考查书本知识,而是更侧 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科考试“背多分”现象一去 不复返了,如果学生没有对历史科目形成深刻系统的理解与 认知,仅仅凭基础知识,是绝对不会考出好成绩的。要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就应在平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让 学生很好地应对高考文综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讲授知识与师生互动的协调。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即可以看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成为当前教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高中历史课堂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较大,课堂上不会大量使用互动教学法,基本上还是采

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但是教师在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里,就更加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法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感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能否接纳这些知识是无法保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不要让学生沦为只会听课记笔记的机器。在交互式学习过程中,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拉近师生距离,让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讲演。

注重教授书本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结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有实效,不在于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通 过这堂课获得了什么。在传统教学中,老师认为只要将知识都 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很多老师都过于重视书本 知识,甚至出现了“唯书”的现象。但是,现如今的教科书编纂 水平已经很成熟了,学生即使不用听老师的讲解,也可以很好 地了解历史知识。教材只是老师的工具,可是老师却把教教材 当成了任务。教材上的知识只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一定要避免那些不需要思考的基础性问题,教师要多提出推论性的问题,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后推导才能得到结论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老师增强自身素质,让自己能够有效把握历史知识,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

学生要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由于较大的学业压力和习惯接受被动的学习模式,现如今的高中生只会习惯性地听课、记笔记、背书、做练习题。这样的学习模式使他们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有的学生一节课都在记笔记,很多学生认为记好笔记就是上好一节课的体现。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获得书本知识后,如果不对其加以自主思考与探究,那他终究只是获得了书本知识。高中生确实要把握好高考的大方向, 分数固然也是十分重要的追求目标。但是,我们不能让所有的知识都在这种应试模式下强制灌输给学生,否则会致使很多高中生在高考以后遗忘所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学生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 结语

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也是学生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重要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应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并努力实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7.

[2]张汉林,马金星,赵亚夫.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