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5
/ 2

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刘萌萌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浙江 金华 322000)

[摘  要]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充斥着社会,这就需要学生在享受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能力,辨别不良信息。中职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受到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中职学生现状的阐述来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缺失的原因和改变现状的办法,以此来促进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素养 对策研究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成绩不应是学校教育判定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作为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当代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判定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包括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友好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态、有坚强的战胜挫折的意志、适应能力强等,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职业教育之中,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外部保证。但同时,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和民办高中的兴起,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大部分中职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比如学习主动性不强,通过个性凸显来掩饰内心的自卑,集体观念淡薄,思想上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欠佳,但又渴望被认可等。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由于经验和阅历的缺乏,中职学生受负面信息影响的情况较严重,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和改进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健康素养问题的原因

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缺失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产生上述现象原因既有家庭,又有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得以有效解决。

从家庭方面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00后”学子们从小生活条件优越,有些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甚至散失了原则,这就不可避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出现了自私自利、霸道、一味索取的情况。

从学校方面讲,学习成绩的高低往往是学校区分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关注智力因素,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扰、个性的开发往往遭到忽略,这就使那些不擅长学习的人找不到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而感到沮丧。

从社会方面讲,当前社会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世界”的存在,很多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特别是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变得孤僻冷漠,更甚者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很难区分互联网中信息的好坏,有些学生被互联网中的负面信息深深影响不能自拔,以致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途径

鉴于以上出现的种种心理健康素养缺失的现象,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势在必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校园环境

  校园是每个人成长必须经历而且要长期经历的地方,因此校园文化往往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通过校园生活耳濡目染,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形成自身的思想意识,最终以行动表现出来。从深层次来剖析,校园文化可分为物理文化和心理文化。物理文化主要体现为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包括建筑物的设计、景观等;心理文化是指学校的人文环境,包括学校的历史文化、教师素质、教学理念、学校班级的风气等,学校必须塑造良好的心理文化,才能为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心理文化它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增强意志力和抗压能力,积极的面对困难而不是去逃避,敢于与困难做斗争;良好心理文化对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同学们在和谐、友爱、相互帮助的校园中获得归属感,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文化可以有效的降低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             

(二)关注学生行为细节,发现学生闪光点

中职学生在初中甚至更前的学习中,大部分都是班级的后进生,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欣赏。中职学校班级管理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应该从学生的行为细节出发,注重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认可他们的优点,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中职学生可能不爱学习,但是据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是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所以培养学生关键是提升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遇事能有独立的想法,有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通过课堂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部分职校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缺乏经验、阅历,心理素质低下,加之网络监管缺乏,各种不良信息的泛滥,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辨别信息的真伪,往往被负面信息所笼罩,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例如:读书无论论、沉迷网络游戏、生活没目标等,更有甚者觉得活着没意思,产生一些轻生的想法等,给家庭和学校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职校一线教师,应当好“人生导师”这个特殊的角色,课堂上除了“传道授业”之外,应更加注重“解惑”。所谓“解惑”,可以理解为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在课堂中渗透中国优秀的价值观和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加强家校沟通,树立良好家风

家庭教育作为心理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的好坏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的家长可以有效的进行家校配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学生问题解决较为有针对性,反之亦然。学生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存在着极为重要的联系,例如:学生的上课状态、行为习惯、处事方式、思想的堕落都与家长的行为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家长座谈会、开设教育讲座等方式来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推送家庭教育的方式等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时效的方式;同时,“家访”作为了解学生最直接最深入的手段,可以让教师更加高效准确的掌握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必须加以提倡和开展。

总结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 因此,当前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常规的心理活动课程和讲座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育目标,必须依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其中,良好家风的树立尤为重要,因为良好家风能够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懂得感恩的人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这场民族精神和工业技术的碰撞才会激起更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台爱国.浅谈如何对中职生进行感恩教育[J].吉林教育.2016.8

[2]张传银.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J].教育.2016.8

[3]林秀芳.统放有度协同教育—家校共育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