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梁艳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110161

摘要:大思政背景下,高校逐步加大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将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育人体系,并提高思政育人实效。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需解决“融什么”“如何融”等具体问题,方可全面挖掘出地方特色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了几条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特色文化;高校;思政教学

地方特色文化以地域为区分界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背景等多样因素共同作用下沉淀而来。其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各个地域的风貌以及隐性的集体共识。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不断开展,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思政教学,实现激发学生思政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理解与认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政素养与文化素养的目的。以下内容分析了地方特色文化特点,并立足教学实践,提出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地方特色文化特点

当下,地方特色文化凭借其地域性、历史性、亲和性、丰富性等多元特点,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与教学元素,为教师打造高效思政育人课堂营造了良好条件。地域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劳动人民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劳作与发展,于时间洪流中逐步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精神谱系、文化传承等多元形态的总和。除其地域特性外,其亦体现着以下几项特点。

(一)地域性与亲和性

所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因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具有较大差异,导致社会环境迥异。将身边人、身边事作为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利于高校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下吸收地域文化特质。此外,因地方特色文化来自于身边,赋予了思政教学以亲和性,学生可在熟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思政知识、理解思政知识,并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提高思政教学成效。

(二)历史性和丰富性

地方特色文化是各地区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精神财富。经过挑选、打磨与淬炼后,地方特色文化以红色革命文化、民俗民风、地方乡贤文化等多元化载体流传下来,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政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完善的思政教学模式可提高思政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有序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师需严格按照此程序化的教学步骤组织教学活动。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后,赋予了思政教学以立体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可围绕教学理论框架,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将地方文化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使思政教学内容趋向丰富性,引领学生认知更多的特色文化,感知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多元性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即将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理解为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使得思政教学具有了单向性。从诱发因素来看,多因思政教学中的政治理念具有统一性与规范性,若学生未深层理解理念背后的逻辑框架,单纯地死记硬背知识,往往不能深层次理解思政理论。基于此,人们易将思政教学模式等同于自上而下的单向模式。教师在提取地方特色文化的思政元素后,则可将地方特色文化作为思政载体,由表及里的加深学生对思政文化的理解,在感知地方特色文化的同时,对地方特色文化产生逻辑认同,灵活地将学习的思政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实现思政教育的双向互动性。因此,地方特色文化可赋予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以多元性。

三、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路径

(一)聚焦红色革命文化,为思政教学注入新的“灵魂”

红色文化是党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后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资源,是党和人民重要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自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后,有利于教师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赋予思政教学以灵魂,引领学生汲取红色精神养分,提高学生思政素养。

(二)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赋予课堂教学针对性

思政教学育人对象为广大高校生,教师在引入地方特色文化时,需从学生视角出发,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筛选地方特色文化素材。一方面,教师可将建筑物、自然地理环境等实体性的地方特色文化以影音资料多元化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将其中的思政元素着重讲解给学生。对于剪纸等较为轻便的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而言,教师可将实物带至教学现场,或者现场还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带领学生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根源、发展背景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认同地方特色文化,并乐于成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流动体。对于音乐文化、戏曲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特色文化,教师可融入比较式教学法,突出文化的地域特色,引领学生正确认知与理解地方特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与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教师需融合学生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有效优化融合教学模式。大学生独立性增强,对事物或事情有着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引入地方特色文化时,需突出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生动且形象,教师可通过多元、有趣的形式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以此刺激学生感知觉神经,赋予思政教学以活力、生命力,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三)合理引入民俗文化,发挥特色故事思政育人价值

地方民俗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可将民俗文化作为支点,合理为学生开设选修类课程,如民俗常识课、民间艺术作品鉴赏课等,以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媒介,将民俗文化传输给学生,引领学生深度解读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工匠精神、爱国精神等,充分挖掘民俗文化育人价值,增强民族文化教育感召力。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开发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民俗专题讲座、“非遗”传人进校园等多元化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全方位、立体化了解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亦或者,教师借助节日契机,组织思政教育活动。如,将思政教学与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相融合,向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故事引入思政课堂,赋予思政教学以趣味性,唤醒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背景下,高校积极拓宽思政育人路径、优化思政育人模式,以期全面提高思政育人成效。教师将地方特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相融合后,可丰富思政教学素材,为学生营造熟知的思政育人环境。学生面对生动、多元、富有活力的思政课堂,更乐于参与其中,认真汲取优秀地方特色文化的精神营养,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

参考文献:

[1]武冉.晋地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政教学融合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01):17-19.

[2]胡珊珊.地方特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11):120-123.

[3]陈晓芬. 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1-18(010).

[4]程世利.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与实践[J].活力,2022(21):10-12.

[5]毕冠群.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5):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