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现代图书馆的功能模式变革

白石

身份证:130225199105220017

摘要: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是成倍地增加,仅仅给读者提供可以采用的内容显然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而现代图书馆却可以给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使读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从图书馆的发展史上看,图书馆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即古代私人藏书楼和官方藏书楼时期、近代传统图书馆时期和目前我们正建设的现代图书馆时期。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分析

1导言

图书馆是为满足社会大众对知识、信息、休闲等的需求而设立的对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浓缩、传递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图书馆有九个方面的区别。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无墙图书馆与全球图书馆等都是就技术层面上而言的,是现代化图书馆的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说法,并不等同于现代图书馆。

2图书馆概念的溯源与整合

图书馆在中国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中国古代却并无图书馆一说。中国古代的图书馆是以藏书楼的形式出现的。西汉的延阁广内秘府”,东汉的石室兰台东观”,以至于魏晋隋唐的”,及清代著名的七阁”,等等,都是当时的藏书机构。周朝的守藏室之史和秦朝的柱下史就是负责文献管理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图书馆是一外来名词,来源于英文的“Library”,含义是有书或藏书的地方。英文Library则来源于拉丁文“Librarium”,原意为藏书之所。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叶,中文里面才出现图书馆一词。

3传统图书馆

3.1职能及特征

它的职能是:一是保存文化典籍;二是提供借阅服务。其特征是:藏书以纸质印刷型图书资料为主,通过卡片目录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通过读者到馆借阅和送书上门传递信息,图书整理和流通阅览以手工操作为主。

3.2观念

传统图书馆观念是用一种物化、过程化、机械化的眼光去认识图书馆,把图书馆文献化,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于是,我们把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局限在固有信息载体的物理处理与传递上,把服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局限在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又难以体现出有说服力的智力内涵的地位。这种物化和过程化的束缚,使我们更多地看到在印刷载体和手工操作基础上形成的物定工作过程、服务方式和组织方式,更习惯在图书馆固有方式、结构基础和范围内考虑问题。

3.3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的部门一般设为:图书部,负责图书的采访、分编、流通阅览等;期刊部,负责期刊的采访、分编、阅览、过刊的管理与流通等;参考咨询部,解答读者问题、编制二、三次文献等;办公室,负责图书馆日常事务,业务统计,对外联络等。

4现代图书馆

4.1基本职能及主要特征

基本职能: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展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情;四是开发智力资源。主要特征是:用计算机、打印机及网络管理图书馆馆里所有工作,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信息载体将发生重大变化,完全缩小用户与信息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4.2观念

现代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基础上,经脱胎换骨的改变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观念上也有所不同。现代图书馆观念:将图书馆看成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回归到阮风纳赞所说的一种有机体的概念上,从而将图书馆虚拟化。虚拟图书馆概念,把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具体的藏书和场所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这将使图书馆重新认识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基础机制,跳出在固定场所的文献和文献处理过程,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于是,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工作性质回归到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信息服务上,将系统核心和基础能力回归到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选择联结机制上,将工作内容、能力和发展范围自然灵活地扩展到整个社会信息环境中,从而自然而明确地说明和突出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交流枢纽的功能和作用,也极大提高了图书馆根据信息环境来改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心中无馆天地宽

4.3新型的组织结构

现代图书馆的部门设为:图书部、期刊部、信息访求部、信息生产部、用户教育部、现代技术部、读者服务部及办公室、图书部、期刊部除传统图书馆的相应功能外,主要增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有关工作,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量日趋减少;信息访求部主要了解外部信息源的信息,提供给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部门;信息生产部门主要是根据本单位或其它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各种信息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信息服务部门的要求;信息服务部主要利用本馆以及其它单位的各种信息源向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该部门主要通过数据光盘,各种网络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教育部主要对读者进行利用信息技能和方法的培训;现代技术部主要负责图书馆网络系统的维护、现代设备的维护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培训等。

5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主要有两点不同

5.1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5.1.1数字资源的特点

一是信息量大。电子文献具有高度存储性,单位空间的收藏体积被高度压缩,一张5英寸光盘,其容量相当2000500页图书,可存储上亿字。二是不需复本。电子文献一般只需一份原件和一份备份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却无需像纸质文献一样购买大量复本。三是多种格式。对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资料,采用高速扫描仪数字化,经二值化处理,作压缩计算的效果相当好,每页资料可压缩到20-30KB,经过压缩处理的书刊文献,配备相应的图书浏览器,即可解决读者网上浏览的问题,这样馆藏副本量和流通周转问题迎刃而解。

5.1.2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有三种:一种指图书馆拥有使用权,而不拥有所有权的网上资源;第二是指Intemet上的免费资源;第三种是引进的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使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数字方式存贮并通过因特网连续,用户只需将自己的电脑接入网络,便可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域的影响,方便快捷地在网上浏览、检索、选择,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5.2在用户服务方面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图书、报刊等印刷型文献的借阅、参考咨询服务。服务阵地局限于馆内,读者要查找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获得,服务时间限于开馆时间,服务内容限于自身已有馆藏范围内的有限信息。现代图书馆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的信息服务。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利用环境明显改善,用户获取信息极为便捷,服务不再受时间、地点和馆藏的限制,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联网查阅任何一个开放的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高度的资源共享可以使用户足不出户而读天下书,服务半径由馆内延伸到家庭、办公室乃至全世界。

6结论

总而言之,实现图书馆网络化的最终目的是与国际接轨,调用世界上所有人网国家的文献信息资源,达到国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江慧.高职院校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2):45-48.

[2]李颖.基于传播学视角的移动图书馆发展趋向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3):109-113+128.

[3]闫爽.图书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5):100-101.

[4]冒卓影,肖大威,邵松.突破传统思维和规范探讨图书馆空间设计[J].南方建筑,2020(01):41-46.

[5]沈伟.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中图书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