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

赵佳奇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101300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正畸治疗结束后牙根吸收程度分为无牙根吸收(n=49)和牙根吸收组(n=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11例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占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根吸收组中存在减数拔牙、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的占比均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正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数拔牙、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根吸收;直丝弓矫治;牙齿压低;减数拔牙

有研究表明,在正畸治疗过程中,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牙根吸收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使牙齿的冠根比例减小、稳定性降低,进行性的牙根吸收还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故积极探索口腔正畸治疗中患者牙根吸收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矫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治疗前拍摄CBCT显示无牙根吸收;可配合定期到院接受复查及随访;2023年2月前完成口腔正畸矫治;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明显牙体牙周疾病者;有颞下颌关节病史者;合并代谢或系统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3~18岁,平均(14.19±1.21)岁;正畸时间16~25个月,平均(20.14±3.15)个月。

1.2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量表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内容包括性别(男、女)、年龄(≦15岁、>15岁)、正畸时间(≦20个月、>20个月)、减数拔牙(是、否)、矫治器种类(直丝弓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过程中存在牙齿压低移动(是、否)。

1.3观察指标

(1)60例口腔正畸矫治后发生牙根吸收状况:将治疗后CBCT显示发生根吸收超过1 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影响口腔正畸矫治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0例口腔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状况

60例口腔正畸矫治患者中,11例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占18.33%。

2.2影响口腔正畸矫治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年龄及正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组减数拔牙、使用直丝弓矫治器以及存在牙齿压低移动的占比均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影响口腔正畸矫治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单因素分析n(%)


3讨论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学者认为其发生与年龄、矫治器类型、个人易感性及牙髓活力等有关。探讨正畸治疗引起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口腔正畸矫治患者中,11例正畸矫治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占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正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青少年牙槽骨密度、牙周膜厚度相差不大,牙骨质的再生能力均等,骨代谢速率较为旺盛,不影响牙根吸收。牙根吸收组减数拔牙、使用直丝弓矫治器以及存在牙齿压低移动的占比均高于无牙根吸收组。

分析原因:

(1)减数拔牙:减数拔牙在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范围较大,且多数为前牙内收,上下颌前牙根尖后方有坚硬致密的骨皮质,当减数后需要较大幅度内收前牙时,牙根尖易接触到皮质骨,导致牙根尖与骨皮质区域的应力集中,长时间的应力可破坏牙骨质,使牙根尖失去保护,加重牙根尖吸收。

(2)直丝弓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矫治力过大是影响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 在前牙位置使用轻力可减轻牙根吸收。有研究发现, 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治6个月后, 其牙根吸收发生率为68.8%, 而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患者, 其牙根吸收发生率仅为47.3%。笔者推断认为,无托槽矫治器因为加力较轻, 对牙根的影响较小,但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此结论。

(3)力的作用方式:Wasaki等认为, 正畸牙移动的最适力在30~60 g (0.294~0.588 N) 之间, 压入移动的最适力甚至低于20 g。正畸过程中,压低牙齿的力量主要集中在根尖部,如对压低力的力值控制不当,则容易产生牙根吸收。有研究表明,对牙齿施加压低的力会引起更多的牙根吸收。施加压低力的牙齿会多出0.4 mm的牙根吸收。

综上所述,减数拔牙、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更易发生牙根吸收,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应引起医生的密切关注,定期监测牙齿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朱晨静,郑雅,雷浪.固定和透明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牙合)的牙根吸收[J].口腔医学研究,2023,39(02):113-117.

[2]李新桂,董志强,刘月华,等.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11,18(2):84-88.

[3]张咏梅,刘文佳,郑苍尚,等.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原因分析.口腔医学研究,2009,25(2):222-224.

[4]王冠,杨璐,张玉峰,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对切牙牙根吸收的影响.上海口腔医学,2017,26(1):121-124.

[5]Feller L,Khammissa RA,Thomadakis G,et al.Apicalexternal root resorption and repair in 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biological events[J].Biomed Res Int,2016:4864195.

[6]郝静,邓润智,余国建.成人正畸牙移动方式对牙根吸收影响研究.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10):617-618.

[7]程涛,张漫.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6,32(01):59-61.

[8]丁雪芳,周彦恒,高雪梅.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的牙根吸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8):490-492.

[9]郑小雯,袁玲君,李振霞,等.无托槽隐形矫治中牙根吸收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口腔医学,2020,40(12):1088-1093.

[10]李煌,武秀萍,黄兰等.正畸根尖区牙根外吸收的风险因素及其临床处理建议的专家共识[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2,40(06):629-637..

[11]张丽雯,马月菊,王玥等.使用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后牙根吸收的CBCT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09):55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