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小学田径“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研究

刘丽华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田家炳小学 广东 韶关 521000

摘要:在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逐渐取代过去的“学、练、考”模式,其应用价值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文章以小学田径教学为对象,研究“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为导向,注重知识技能传授,以“练”为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短板,以“赛”为反馈,引导学生弥补不足,以“身体素质”为基础,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教学结果表明,采取这样的策略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田径学练赛身体素质

前言: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教学目标从静态、固定、表层化逐渐向动态、深层化转变。以往的“学、练、考”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需求,教师需要结合最新的课程标准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而“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满足教师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需求,对于提升学生体能素质以及体育运动水平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就如何基于“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打造高效小学田径课堂展开讨论。

一、“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的概述

顾名思义,“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由四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学”是体育课堂上的初始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初步理解动作的过程,包括动作的要领、技巧、名称以及身体各项肌肉的运用等。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关于动作的模型,记住要领、概念,动作可能具有不准确、不稳定性,存在动作结构和步骤紊乱的问题,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动作,很难正确运用身体关节和肌肉,动作不够协调。“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各种形式的练习,这个过程尤为重要,学生从初步理解动作技能到逐渐内化吸收,这是学习体育技能的第二个环节,也是形成运动技能的核心环节[1]。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细化所掌握的技术动作,让每个要素之间相互连接、融合,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与准确性会不断提升。“赛”则是各种形式的比赛,有团体比赛也有单人比赛等。教师可以通过“赛”检测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情况,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赛”的结果有的放矢地弥补不足,进一步精炼和提升在“学、练”中掌握的技能[2]。“身体素质”则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活性、敏感性等,是衡量学生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是指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小学田径“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一)以“学”为导向,注重知识技能传授

“学”是教师应用“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所面对的首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练”与“赛”的基础,所以这里的“学”不同于传统田径课上的“学”,并不是教师简单地传授学生新内容知识与技术技能而学生模仿即可,教师既要根据田径项目的特征、要求等传授学生相应的内容,还要发挥“学”的导向作用。以田径项目短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短跑运动中的动作要领与技巧等,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使用慢镜头或者运用暂停功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短跑过程中运动员手臂摆臂姿势、倾斜角度以及脚蹬的角度等,辅以适当的动作讲解,即教师在运用镜头展示的同时自己也给学生示范并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短跑中的动作要领等,为后续的“练”与“赛”奠定基础[3]。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将“学”这个环节放在课前,即课前提供学生微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并模仿练习,这样在田径课上就可以直接进入“练”这个环节,既可以提升田径教学的针对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练”为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短板

“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是一个核心环节。学生仅仅通过“学”难以完全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只是停留在初步理解的层面上,然后通过“练”巩固并牢记新获得的知识。在“学”与“赛”中,“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的实施者,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以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练”习计划与活动。“练”并非练习单一的动作或者组合动作,而是综合训练,是有目的的整体训练。在田径教学中运用“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练”这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的短板和问题。以短跑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要领后带领他们做短跑摆臂、起跑等有关动作,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短跑各种动作的记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练习情况发现学生在运用动作技术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如步长太短、起跑较慢等,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三)以“赛”为反馈,引导学生弥补不足

传统小学田径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练”“考”,忽视了“赛”。实际上,“赛”是对“学”与“练”的综合检测,它与“练”不同,“练”有游戏性属性,而“赛”具有竞技性色彩。相对于“练”,“赛”更能暴露出学生在运动中的问题,是教师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的重要手段[4]。以短跑教学为例,学生在竞赛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以及适应观众反应和赛事环境的能力,而且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反应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在“练”这个环节都是无法训练的。所以,在学生“练”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短跑竞赛,如接力赛、折返赛、障碍赛等,还有团体赛、个人赛等,让学生处于“赛”的氛围中,凸显出赛事的竞技性,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短跑能力又能增强学生随机应变能力。通过学生的竞赛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短跑中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辅助学生练习,以此提升学生专项技术技能。

(四)以“身体素质”为基础,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在小学田径教学中运用“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立足“课课练”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即体能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田径技能水平。例如,很多田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速度、爆发力有很高的要求,如三级跳、50米短跑等。在对学生进行这类田径训练时,教师应在“课课练”中着重锻炼学生的动作速度、反应速度、爆发力等,为学生学好田径项目打好基础。不同田径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素质要求不一样,有的项目可能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力量素质,有的项目则可能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灵敏素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比如对运动员灵敏素质有很高要求的田径运动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课练”中组织学生高抬腿、负重跑、跳台阶等,以此提升学生体能素养,为学生在田径运动中取得更好的表现奠定牢固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相较于过去“学、练、考”教学模式,“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训练以及增强体能素质的机会,对于提升学生体育技能水平、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练、赛+身体素质”教学模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田径知识与相关技能,使田径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红.“学、练、赛”一体化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4):138-141.

[2]吕利.“学、练、赛”一体化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实践案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1):54-57.

[3]刘加翠.小学田径课内外“学、练、赛”一体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03):112-113.

[4]王志鹏.小学田径课内外“学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经验[J].考试周刊,2021(2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