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李书华1,崔婷婷2

河南省新蔡县植物保护站 河南新蔡463500  河南省新蔡县棠村镇综合执法大队 河南新蔡463500

摘要:随着农业市场的发展,目前,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作用,具有着极高的种植收益。同时,加强玉米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相关种植人员应按照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符合要求的病虫害防治对策,并通过种植技术的优化管理,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

玉米是河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就目前而言,玉米供需已经由阶段性过剩转变为供给不足,玉米种植的病虫害也会对种植工作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探讨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化措施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能够促进玉米产量与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玉米种植技术优化措施

1.1增产技术

传统种植一般都是大面积、高密度的种植方式,但缺点是经过多年的连续种植,会发现地块的产量越来越低,这是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的土壤对化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结构受到污染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配方测土施肥,进行土壤结构的调整,可以拿土壤样品到农业部门或者到种子站进行化验分析,一般情况下,都会建议种植户施用菌肥、有机肥进行调整。

现阶段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改变传统种植方式的弊端,可以休耕宽窄行,来年再换回来继续种植,这段时间对光照提高玉米产量是有好处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亩能增加700株的种植密度,玉米吸收水肥会更好,最少能在产量上增加500-700斤,这并不是由于密度产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重要的是光照的增加,能使玉米的产量提高30%,大大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1]

1.2控制旺长

合理追肥加微肥喇叭口期,可增产玉米近300斤。所以,这段时间就显得特别关键了。种植户需要对这一阶段的玉米进行化控,即控旺,必须做到科学得当。

在需要追肥的情况下,种植户要多留个心眼,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玉米秸秆生长过旺,生长过旺,生长过粗的问题。旺长要合理控制,旺药要适当控制,微量元素要加锌,促使灌浆时间延长,这样才能使玉米适当晚熟。就目前来看,晚熟一天每亩增产近30斤,一般晚熟15天即可收获。同时,叶面肥厚加微肥的打药,对提高玉米的抗性,减轻玉米的相应病害也有一定的帮助。

1.3品种选择

在玉米的品种选择上,玉米的果穗表现如何,需要种植者自己去看。籽粒应粒深轴细,行数18~22行,果穗长24cm以上为最佳状态,同时容重750克以上为最佳,出籽率85%~87%为最佳,上述数据均为高产玉米的基本特征。根据资料选种,每亩玉米种植可有增产500-800斤的潜力空间。

同时玉米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也应该是比较不错的。种子需具有重要病害特征,如南方锈病,大斑病,茎腐病,玉米蛾等,抗性较高。种植户要选择玉米品种,抗倒伏,耐高温,耐密植,耐旱耐涝,适应恶劣环境条件较好。如此,才能有效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动能。积温最好在2500度以上或2700度以上,这样才能达到成熟活杆的必要性,才能保证玉米灌浆的完美结束,符合这些要求,才能保证700-800斤玉米种植潜力产量[2]

1.4底肥管理

家里的粪肥最好用发酵时间长达半年的,长期发酵的肥料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钙镁锌硼以及大量的生物菌种,到了播种的时候再加上少量的肥料和菌肥就更好了。

菌肥作用能使土壤得到养护,有机化贫瘠板结的土壤,能使土壤达到抗旱、抗涝以及土壤对肥料的利用率,土质结构有机质多能锁住水分养分,浇地或下雨会渗水或流失水肥,而优质肥沃的土壤则能锁住这些水肥。土壤结构好的话,玉米的增产潜力大概能达到500斤左右。

2.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2.1大斑病

河南地区玉米大斑病较为常见,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部叶片逐渐扩散。发病初期,水渍状青灰色斑点最早出现在叶片上。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在中央形成棱形大斑,边缘黄褐色,后期常有纵裂病斑。

20-25℃的温度和9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展;低洼易发,密度过大,连成一片。连片种植玉米的地区更多,而且基本都是连作,这也为通风性和透光性都较差的连片玉米田提供了发生玉米大斑病的条件。

2.2小斑病

小斑病表现为三种不同的病斑类型:一是病斑卵圆形或近矩圆形,多局限于叶脉之间,呈黄褐色,边缘褐色或紫褐色,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后,病叶变黄,枯死;二是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较大,不受叶脉限制,灰色或黄褐色,边缘褐色或无明显边缘,有的稍有后期轮纹,苗期发病时在病斑周围或两端形成暗绿色浸润区,叶片很快萎蔫枯死,病斑数量多时,叶片呈枯死状态;三是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斑,病斑一般不扩大,四周有黄色晕圈,呈黄色。

河南地区7-8月气温适宜发生流行性玉米小斑病,玉米也处于拔节出穗阶段,若降雨日数较多,或结露时间较长,田间相对湿度较大,常造成玉米小斑病的大流行。

2.3锈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会出现淡黄色的长形或椭圆形斑点,然后迅速凸起,形成红褐色的孢子堆,而孢子堆破碎后,铁锈状粉末状散播出来,成为夏孢子的病原菌,使玉米植株进一步受到感染;后期病斑形成黑色孢子堆,破溃后散生冬孢子黑褐色。

锈病是一种高湿性病害,当温度达到15℃时就会萌发病原菌孢子,一般锈病发生的大范围温度范围为16℃~23℃,南方地区则为27℃左右,在温度适宜的同时,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锈病。

3.玉米病虫问题的防治技术

3.1种子包衣

相关病虫害可用玉米种子包衣防治。可选用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好内吸作用的衣料,如氯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溴氰虫酰胺等,用于苗期草场防虫,以防止虫害的发生。

3.2清理田园

加大田间管理力度,要求将玉米秆粉碎作饲料或焚烧处理,或将玉米秆密封起来,彻底消灭越冬幼虫,主要在玉米秆和玉米穗轴内越冬。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瓢虫、寄生蝇、赤眼蜂等,引入其天敌。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年份,玉米收获后,需要对田间病残体进行彻底清除,对病菌进行集中处理或堆肥高温发酵处理,特别严重的地块要轮作其它作物。

3.3药剂防治

对具有保护作用的代森锰锌、多菌灵、喹啉铜、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可防止喷施;可选用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丙环唑等喷剂,用于发病初期的治疗。推荐药剂:优娜斯/橘瑞康/每时乐稀释750倍,或者农帮侠稀释150倍,苗期、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穗期各喷一遍。

3.4化学防治

针对地面危害的害虫,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阿维菌素或功夫菊酯、甲维盐等药剂,与水混合喷施。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取土壤处理与种子拌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每亩可在地面均匀撒上2~2.5公斤辛硫磷颗粒3%,再翻入土中进行土壤处理。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2千克,拌细土20-25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于地面,再翻入土中。亦可使用侬益佳/金秋力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喷雾或冲施等。

总而言之,玉米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质量与种植技术还有病虫害防治技术有着直观的联系。现阶段,需要较以往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玉米种植,落实好各项玉米种植要点,做好化学防治以及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外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种植人员种植综合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成峰.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及高产种植技术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4):121-122,124.

[2]张霞.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