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研究

田源

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许昌市

邮编:461100

摘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量近年来大幅增长,这与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方法的革新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围绕大豆种植展开探究,通过对地块选择、整地治地、品种选择、种子选择、播种准备及种植方式展开分析,探讨了大豆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方法,为相关种植工作和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豆种植;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管理方法

1大豆种植技术

1.1大豆种植地块

第一,合理地选择大豆种植的地块。因为大豆类植物需要的土壤条件酸碱值要适宜,其水资源要充足,并且还需要富含有机质。合理地进行地块选择,对大豆的产量以及质量有直接影响。我们需要明白,根瘤菌与大豆植株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大豆的根会分泌一些物质,促进根瘤菌的生长,同时,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会使大豆生长旺盛,从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如果土壤条件的酸碱值,不能够满足根瘤菌的发育与繁殖会间接地影响大豆的产量。所以合理地选择大豆种植地块,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与质量,从而满足人们与市场的需求。

第二,科学地整理大豆种植地块。当我们根据大豆生存的土壤条件,选择好地块之后,需要科学地将地块进行整理,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耕种工具将土壤进行疏松,使土壤内部空气充足,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春天是种植的季节,在春天的时候,可以将土壤进行松土或者使用一些农家肥,将一些病虫卵埋于土壤中,不仅可以使土壤得更加疏松,并且保持了土壤的水分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也可以将一些有机物投入土壤中,方便植株的吸收,对植株的生存有利,从而使植株生长更加迅速。科学地将种植大豆的地块进行整理,会提高植株的产量,并且使所得大豆蛋白质更加丰富。

1.2品种选择

我国每年都会在大豆品种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科研人员,大豆品种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农业种植户所能够挑选的大豆种类大大提升,品种的选择也成为大豆种植技术的一大关键,好的大豆品种在发芽率、抗病性、成柱性、耐寒、耐涝等方面都相较于传统大豆品种有着更好地表现,优秀的大豆品种可大幅度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品种选择也是大豆种植技术中的关键一环,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能促进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实际的品种选择过程中,种植户应充分考虑大豆品种生育期、大豆种植的无霜期及种植地的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避免盲目地追求亩产量大的大豆品种,只有适合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种植的大豆品种才是最佳。对于土壤肥沃的种植地,可以选择粒大饱满且植株茎秆健康粗壮的品种,良好的生长土壤、气温等环境因素能满足植株生长的各项需求,有效保证大豆的亩产量。当种植区位于土壤营养较为贫瘠的区域时,这些区域除了要加强灌溉、施肥工作之外,种植户应选择植株高且枝干较细的品种,并且植株的结荚性要强,减少不同大豆苗柱之间的间隔距离,保证每一个苗柱生长过程中充分的养分获取,优化大豆的总体产量。

1.3优化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方式要科学、合理,避免因为不合理的种植方式而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就一般情况而言,大豆种植方式有精量播种、双条播、密植等,每一种种植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缺点,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情况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产量的最大优化。举例来说:密植是现阶段我国大豆种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种植方式,大豆植株需要保持0. 5 m的间距,该种植方式主要是保证大豆植株之间的距离,强化大豆植株的营养吸收。种植户在选择种植方式的过程中,除了要观察土壤情况之外还需要对大豆植株生长的需求进行参考,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种植方式,保证苗株种植效益的最大化。我国有些区域适合大豆密植,有的地方则适合双条播,应具体结合地域特点进行种植工作,伴随着现代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种植户可以选择多种种植方式综合进行的模式,打造现代化种植基地。

2大豆种植田间管理

2.1补苗

通常情况下,待苗株全部种植完毕,7~10d后便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区域内苗株的生长状态进行检查,对部分坏死苗株做好标记,统计完毕后统一安排补苗。在补苗过程中要及时清理杂苗,并选择根部带土的苗株,较原来深埋一些,以确保补苗的成活率。补苗工作完成后需要做好标记,后续还需要再次检查,以确保补苗实效性。通过补苗能及时弥补坏死苗株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补苗工作要细致、全面,对区域内所有存在问题的苗株进行补充,如若某一区域病苗较多,需做好记录工作,后续作以分析调查,及时分析病苗多的原因,为后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2.2间苗

在时间的选择上,补苗与间苗工作基本是同步进行,主要处理杂苗、病苗、密苗,对大豆苗株的生长间隔进行人工的干预,保证大豆生长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提升大豆苗株对营养、水分的吸收,进一步促进大豆的产量提升。即便是在前期种植阶段就已处理好苗株的间距,但大豆苗株在生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苗株见得间距过大、过小情况的出现,苗株间距过小会造成部分苗株营养、水分、光照不足,而苗株间距过大则会造成辅料、水分的浪费,降低大豆种植甜的整体产量。针对此种情况,大豆种植户应当加强在田间的巡查工作,对于出现间距问题的苗株,要及时地进行调整除此之外,可以在巡查的过程中清除掉品相较差的苗株,以此来保证优良苗株的生长环境。间苗工作必须严谨,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进行,不能凭借主观意识,应讲究科学。

2.3对植株进行除草培土

杂草与大豆植株属于竞争关系,土地上杂草的生长不仅会使大豆植株接受阳光的面积减小影响植株光合作用,也会与植株抢夺土壤中的养分,会严重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在除草培土工作中,除草会保证大豆的健康长势,有利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在除草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杂草的根部彻底去除,否则还是会和大豆植株竞争土壤的养分,达不到除草的目的。在植株的发育过程中,做好除草培土的工作,会提高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一般杂草的生存能力较强,如果小的杂草不去除的话,也会影响到大豆植株的生长,而且杂草的繁衍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一些草籽也要尽可能的去除,否则就是无效工作,达不到除草的目的。

2.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是苗株生长田间管理的一大关键,很多时候就是由于病虫害防治处理不及时,导致苗株患病坏死,影响大豆产量。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基层调研工作,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组织实施病虫害防治。通常情况下,多采用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防治,能够及时处理病虫害,但这种方式对环境的破坏相对严重。为此,可以对病虫害的成因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抗病虫害的品种,从根源上起到防治的作用。但目前绝大多数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仍以喷洒药物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药物带来的直接效益较高。但一些地区的病虫害防治依然面临严峻的考验,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加大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找到防治效果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防治方法,全面提升田间管理质效,促进大豆产量和质量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大豆会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社会与市场对大豆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是,只要掌握大豆种植技术以及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就能够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大豆的来源主要是农村,想要使农村大豆的产量有所增加,农民需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的大豆种植技术,并且注重田间管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大豆产量的增加,另一种角度上,大豆产量的增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艳秋.浅谈大豆田间管理综合技术[J].农家科技:中旬刊,2021(7):1.

[2]张磊.浅谈大豆播种方法及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20(20):1.

[3]丁孝通.大豆种植管理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