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442500
[摘要]目的:探讨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疼痛以及镇痛用药情况、并发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用药人数占比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治疗后,研究组出现出血、感染、损伤、胆漏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显著,缩短患者手术、住院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症进一步好转,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镇痛用药;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来外科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及完善,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治疗,利于缓解患者痛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量率,保障最佳手术效果及提高预后[1-2]。经典三孔法是临床上常用术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受到操作空间限制,增加手术难度。随着磁锚定技术的提出并且应用在临床上,在手术中起到良好的辅助及牵拉作用,使得手术难度大大降低,减轻操作者负担的同时保障了治疗效果[3-4]。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04±4.39)岁。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68±4.3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检查后明确为胆囊疾病者,且符合手术指征;(2)具备正常意识,可表述想法;(3)经腹腔镜查看胆囊三角区无解剖变异;(4)本次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1)选取其他术式者;(2)患有感染性疾病者;(3)其他器组织严重病变者;(4)存在语言、认知、行为等障碍者;(6)临床资料与我院标准存在偏差。
1.3方法
对照组: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右手枕于枕头下方,建立气腹,采取三孔法在脐部,做长约1厘米的切口,便于腹腔镜的插入,观察腹腔并进行胆囊三角、胆囊颈管以及胆囊动脉解刨,采用生物夹关闭胆囊颈管阻止胆囊结石进入总胆管中,进行胆囊切除后送去实验室做病理检查,常规符合切口,术后放置引流管,予以抗感染、维生素等服用。
研究组: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实施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在患者脐部下方大概1.5厘米处做一个穿刺点,置入一次性单孔Port,建立气腹,参数为12-14mmHg,经腹腔镜检查后无任何异常后,更改体位为头高、右高位,在单孔Port协助下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且夹取胆囊合适位置,在患者右上腹壁放置锚定磁体,吸引靶磁体,以此来带动抓钳将胆囊提取,适当调节锚定磁体位置,使胆囊充分暴露,操作者认真观察其解剖结构,在胆总管4厘米处血管夹夹闭胆囊管,钛夹夹闭胆囊侧,离断两夹之间的囊管,电钩离断胆囊动脉,顺利剥离胆囊,待完整切除后,移除锚定磁体、取出单孔Port,检查有无出血迹象,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4观察指标
(1)两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
(2)两组术后疼痛以及镇痛用药情况比较。术后疼痛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同时记录术后疼痛时间及镇痛用药情况。
(3)两组并发症(出血、感染、损伤、胆漏)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 例数 | 术中出血量(ml) | 手术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术后排气时间(d) |
研究组 | 30 | 12.03±2.11 | 43.45±6.88 | 2.01±0.32 | 1.20±0.10 |
对照组 | 30 | 19.05±2.05 | 52.59±6.90 | 2.69±0.29 | 1.68±0.07 |
t | 13.070 | 5.138 | 8.624 | 21.538 |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术后疼痛以及镇痛用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用药人数占比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疼痛以及镇痛用药情况比较[(),n(%)]
组别 | 例数 | 术后疼痛评分(分) | 术后疼痛时间(d) | 镇痛用药 |
研究组 | 30 | 1.04±0.79 | 1.42±0.53 | 2(6.67) |
对照组 | 30 | 2.49±0.87 | 2.43±0.58 | 9(30.00) |
t/x2 | 0.398 | 0.554 | 11.823 | |
P | <0.001 | <0.001 | 0.587 |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出血、感染、损伤、胆漏的总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出血 | 感染 | 损伤 | 胆漏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30 | 0(0.00) | 1(3.33) | 0(0.00) | 0(0.00) | 1(3.33) |
对照组 | 30 | 2(6.67) | 1(3.33) | 1(3.33) | 2(6.67) | 6(20.00) |
X2 | 4.893 | |||||
P | 0.047 |
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剧,饮食结构的转换以及环境的的恶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胆囊疾病。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病主要术式,具有安全可靠、创伤较小等优势,但是在临床推广受到限制,如何最大限度消除单孔操作过程中的“筷子效应”是化解该术式应用困境[5-6]。磁锚定技术是通过磁体之间磁场吸引力,让锚定磁体与靶磁体进行非接触空间的锚定操作。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用药人数占比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采取磁锚定内置抓钳,以此来取代弹簧抓钳的作用,在具体操作始终存在腹腔镜镜身及主操作器械,与可弯曲腹腔镜操作器械相互对比,不仅减少器械数量,而且避免器械过程造成的干扰及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器械性损伤[7-8]。此外,借助磁锚定技术可适当调节方位,角度等,利于操作者操作,对周围重要组织器官、附件等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以此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等,同时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
治疗后,研究组出现出血、感染、损伤、胆漏的总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P<0.05)。通过这一研究可知采取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利于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手术方式具有术后安全性能高、副作用少、降低术后感染率、切口小等特点,在治疗胆囊疾病的过程有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可在锚定磁体与靶磁体协助下,明确其严重情况,损坏面积大小等。此外,是因为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方面是由于微创手术,对胃肠功能刺激损伤较小,术后很少有患者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是应该手术对胆道内环境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症发生几率,因此选择该术式对患者预后理想[9-10]。
综上所述,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显著,缩短患者手术、住院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病症进一步好转,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严小鹏, 张苗苗, 张东,等. 磁锚定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 26(11):879-880.
[2]南钉定, 牛彩丁, 窦刚,等. 磁锚定辅助减戳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 25(6):411+416.
[3] Wang X , Guan Y , Wu Y , et al. A novel method of bilateral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 ligation in transumbilical single-site multiport laparoscopic orchiopex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20, 17(8):1043-1047.
[4]潘晓雨, 张思佳, 郭亮生,等. 疝针辅助脐周两孔腹腔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附件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21(6):500-504.
[5]Lehrskov L L , Westen M , Larsen S S , et al. Fluorescence or X‐ray cholangiography in elect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20,107(6):655-661.
[6]马曙涛, 闫军. 不同手术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20, 23(2):29*2-295.
[7]朱凯宁, 曹毅, 冯宗峰,等.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五孔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 25(1):35-41.
[8] Tranter-Entwistle I , Eglinton T , Connor S , et al. Operative difficulty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machine learning platforms in clinical practice[J].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rgery, 2022, 2(1):46-56.
[9]范琳峰, 曾祥福, 曾翔辉,等. 经脐单孔+1孔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对比研究[J]. 天津医药, 2021, 049(012):1307-1310.
[10] Yan X , Lin Y , Yi L . Magnetic Anchor Technique in Reduced-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Clinical Study from Chin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20, 231(4):e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