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省青岛市 266427)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后期制作的角度出发,阐述纪录片《折翼天使》在主题表达,人物刻画,剪辑等方面的创作实践与构思,以及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人群去关注不“平凡”的小人物。
关键词:残疾人;剪辑;创作
精剪完成后,纪录片基本成片,但并不意味着后期制作就到此结束了,还要进行包装工作,根据影片风格对视频特殊效果、字幕制作、色彩调整、背景音乐的选择,音效的制作进行处理。
1字幕
在纪录片创作中,字幕具有较强的叙事表意功能,字幕可以对画面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辅助镜头画面之间的叙事。同时,好的字幕的设计也能增强画面的美感。在《折翼天使中》,字幕在叙事和解释说明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展示刘仕春老师每一种状态的时候,都用字幕去表现,完善影片的逻辑性。同时也一直是比较困扰的一大难题,一方面是人物对话的字幕文本数量比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访者大多数都以方言接受采访,不好理解,在后期制作中具有很大的听力挑战,有些方言甚至困难到当地人都不能完全理解的程度。在创作《折翼天使》时,对主人公的采访量非常多,但幸运的是刘仕春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可以讲普通话,这样为后期字幕识别阶段提供了特别大的便利。
2调色
在纪录片的拍摄期间,会遇到不同的拍摄场景,变化莫测的天气,阳光角度等不同的光线变化问题,镜头里的画面顿时会出现种种问题,具有很大的困扰,这就需要进行后期的调色处理,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控,尽量使素材内容保持色彩一致。
在《折翼天使》调色时,就遇到了室内外光线差别较大,且室内镜头饱和度比较高,由于抓拍导致拍摄时来不及调整相机白平衡,影片格调等的参数,只能在后期调色时用达芬奇一点一点调整色调以及亮度。
影片整体色调选用了暖色调,整体比较温暖,给人以内心一种共情。刘仕春老师写毛笔字的镜头,在拍摄时选用的是自然灯光,色调白平衡处于正常值,为了营造温暖的氛围,后期调成了较暖的色调,画面中刘仕春老师穿的橙色服装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3声音
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环境音等听觉元素,在剪辑时充分运用人声和音乐推进影片叙事,人声主要是有人物对话和采访声音,有时候声音噪点会比较大,就需要逐一调整。音乐是比较有感染力的视听元素,既可抒情表意亦可辅助叙事,能通过节奏快慢、高低强弱等听感调节刺激观众的心理感知,还能通过主题旋律引发心理共鸣与情感外射。在《折翼天使》中,刘仕春老师与家人相处,讲述自身经历的镜头都编辑加入了比较温暖有情感的音乐抒发主题。在处理采访声音时,出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当时时间较为匆忙,拍摄环境比较噪杂,收音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在后期制作时,就用修音软件一点一点的去除杂音,噪声。
4特效
在《折翼天使》中运用的特效主要是对画面特殊效果的处理和镜头之间的转换,包括溶解、缩放等效果。其中缩放是指画面由大变小,或者由小变大的效果。在《折翼天使》的片头片尾制作以及字幕转换中也多次运用了溶解效果,片尾“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句话用到了交叉溶解效果,画面逐渐出现。最后的演职人员表则是运用了滚动的效果,字幕从下而上逐渐出现。这些特效为画面的转场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丰富了纪录片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曌.人物纪录片《泛舟行》创作阐述[C].昆明理工大学,2021.
[2]赵家传.浅析残疾人题材纪录片的主题呈现——以《黑暗中歌唱》为例[C].福建师范大学,2020.
[3]申明鑫.她在道德滋养下涅槃重生[J].雷锋,2016,(10):38-39+41.
[4]刘杭《青岛西海岸新区:无臂女青年刘仕春用“无形之手”绘就创业梦想》[N]大众网·海报新闻2021.08.12.
[5]管佳宇《梦里都在练踢腿!青岛无臂教师刘仕春残奥赛后回归校园》[N]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021.10.18.
[6]黑龙江卫视,《驿站》[J/OL].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YzOTUyMTkxMg==.html】,2018.06.3
[7]中央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向幸福出发》[J/OL].
作者简介:李凡烁(2000.07--),男,汉族,籍贯:山东聊城人,青岛黄海学院艺术学院,2019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数字媒体艺术 研究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