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25300
摘要:初中历史在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化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老师讲授的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课是比较枯燥的,这就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并对其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基于史料实证的视角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史料实证;初中历史;教学模式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史料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关键时期,因此,历史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史料资料,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史料资料,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尽量多地阅读和分析史料,扩大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在遇到课外的历史题目时,也可以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例如,当老师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新文化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主要人物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可以利用新文化运动展开分析,来指导学生在课本和历史文献之间进行有效的衔接,筛选出关键信息与重要内容,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分析能力。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以核心素养导向,把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基础巩固、能力提升、表达交流、练习巩固。在基础巩固环节,分为三个子任务,采用连连看、时间轴、图说历史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着重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在能力提升环节,引导学生研读史料,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养成史料实证素养;在表达交流环节,让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心中的抗战精神是什么和对学习生活的启示,在感悟抗战精神的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学生通过现场写作小论文,结合量规,呈现结果,小组互评。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脚手架指引、量规护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为新课标改革下的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工具书与考古新发现、历史文物的调查搜集来搜寻史料,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
二、合理选择史料素材
在进行历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教学中所用的史料素材,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挑选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史料素材,并指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史料,突出历史教育的主题,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例如,教师执教《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老师可以围绕着预设的教学立意展开教学:以叙史见人的方式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通过动机与后果的史学方法渗透,使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多张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课上学生能够充分运用史料提炼观点、查找证据,并且从多角思考问题,历史思维充分展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等学科关键素养。整堂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语言细腻,教学资源丰富。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国古代史》内容时,可以选用恰当的实物史料,串联整个教学环节。文献史料取材《史记》、《汉书》为主,实物史料以汉墓出土文物、秦坑儒谷遗址及画像砖为主。在带领学生共同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践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本节课运用大量图片,地图,图表等,生动直观形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整节课具备浓厚的历史厚重感,对学生而言也是一场视听盛宴。老师要把史料教学运用到课堂中,指导学生注重对史料的分析,在学习和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证精神,让他们真正落实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历史课堂上,可以扩大历史的信息源,开拓学生的历史视野,帮助教师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和互动。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史料资料,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献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及希沃选词填空、抢答、随机选人、全班讨论等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充分融合。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丰富的资源,依托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些资源对历史教学有效开展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老师的课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能够大大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如,教师在教学《三大改造》时,可以以视频导入,采取随机挑人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起到激趣作用,歌曲《社会主义好》的播放不仅能带活课堂气氛,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授课过程中,均能活用老照片创造历史情境,并结合问题驱动和概念阐释有序推进教学进程。通过设计表格和挖掘希沃白板里的学习工具如互动游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课标要求落实度较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较到位。教师在做好信息化课题研究的“变”与“不变”,在培养历史学科思维的同时,一定要在教学结构和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助推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进而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运用史料图片对比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史料图片,让学生直接面对历史,从而形成辅助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在讲授知识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理解,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在老师的讲解过后,学生已经对历史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将图片与史料知识相关联,并与图片相结合,对详细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深化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记忆,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脉络整合。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的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场景,然后将停电时商场和学校的图片和平时有电时灯火通明的图片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力的广泛使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对于学生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具有加强记忆的作用。用对比图片的方法来强化记忆,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许多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结语:推进素质教育,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要想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中学历史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有关史料进行收集并整理,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历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协助学生运用史料来回答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论证能力,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仲永平.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探[J]. 中学课程辅导,2023,(05):93-95.
[2]朱美华.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