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机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机融合

吴献花

惠东县大岭第四小学,广东 惠州51632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基础阶段的小学,加强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奠基,对小学生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本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管理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融合,为小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品质;融合

品德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教育工作最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高品质的人,因此加强德育才是所谓的“真教育”。但是,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道德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教育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融入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沉淀,集聚千年的文化精华,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当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的方式都存在极大的限制,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参与度非常低,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得不到提高。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程,就要突破传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德育的教学培养,从身边的点滴到课程的理论,都有自己的行为和理念的传达,这样德育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管理进行融合,不仅会丰富教材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还能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非常不足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授课老师一般都会受到传统教育习俗的不良影响,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包括在搜集课程的素材以及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等等都没有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导致课程流于形式化,不仅起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还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知就停留在“这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程”上。

(二)德育的内容缺乏创新性

时代在不断的前行,小学德育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要局限在传统课本知识的条框里,要做到教学思想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拓宽学生的眼界,让他们真正明白德育教育的意义所在。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打造德育学习的氛围,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用理论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让学生从内而外地感悟德育的力量,进而建立自身的德育体系,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管理融入的策略

(一)创新德育课程体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要把握住文化的核心认知,促进学生在学习文化之后有所改变,有突破性的进展。教师可以通过经典的优秀文化知识,与各门课程进行融合,设计出创新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愿意学;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理念得到了突破和发展。比如,传统文化的古诗词赏析就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它融合大量的国学经典知识,运用在语文课中,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修养;运用在数学课中,可以化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运用在体育课中,可以设计成民间的游戏,等等,这样,小学生德育教育做了真正贯穿于学习之中,无形之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同时,这样的德育教学也是很大亮点,可以成为学校办学的特色进行宣传推广。

(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完善整合德育教学内容

对当前小学德育教材研究发现,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为数很少。因此,教师们要想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熏陶,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改编。在现有的德育教材中计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延伸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小学的思想得到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传统文化的过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枯燥,教师最好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举个例子,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讲解诗人屈原的故事经历,从中提炼出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懂得我们对这个节日的敬畏,在缅怀古人的时候增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包粽子等活动,在实践中提成爱国情怀。

(三)挖掘德育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与小学德育课程进行融合中也要取其精华,不能方方面面提及,但是方方面面又学的非常浅显,学而不精不如不学。因此,教师在进行二者融合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如下:第一,在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我国有关于教育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与提炼,找到与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切合口进行小学德育教材的改革,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第二,传统文化德育教学的过程比较的枯燥无味,教师要改善现状,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成语故事、名言警句等多元化的形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紧抓学生爱玩、好玩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转变被动的学习姿态,积极主动去学习,去探索。第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与实践结合,这是新课标强调的主要内容,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促进学生的言行合一。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传统文化的讲座,参与民间艺术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产生想,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建立小学校园文化,在环境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生长的土壤,可以说,校园环境就是文化的融合,集合着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现的是德育精神,又是文化传承的外在表现。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校园墙壁上的“尊敬老师”的标语一样,学生看到就会想起向老师鞠躬行礼。无形的力量却产生有形的教育效果。学校对校园环境的整肃,就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建造,让他们在道德素养的园地得到提升。学校可以举办多种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诗歌比赛,校园文化绘画小能手、国学经典读、懂礼貌讲文明活动的评选等等,都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活动,也是有助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的好活动。

(五)阅读传统文化课外书籍,利用网络平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生德育学习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并不局限在课堂或者生活,而是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因此,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参照,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课堂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延伸到课外,形成多渠道学习的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进行课外读物的推广,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去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推荐《论语》片段,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阅读、思考,提炼出其中文化的精神,提升自我修养。

除此之外,现在的社会也是网络社会,小学生通过各种学习的APP学习传统文化,并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式上传自己的文化作品,在进行文化作品制作的过程,就是文化学习的过程。

四、结语

总之,将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进行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文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小学德育发展的方向。所以,小学德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结合时代文化地要求,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文化与不同课程进行融合,直观、形象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进而促进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拥有优秀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竟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策略[J].吉林教育,2023(09):52-54.

[2]付凯悦.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J].科技风,2020(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