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资源成为高中写作教学的养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让乡土资源成为高中写作教学的养分

熊翠玉

安徽省天长市天长中学   安徽省天长市239300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体悟生活的时间较少,导致他们写起作文来,缺乏真材实料,缺乏真情实感,而流于口号式的“假大空”。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大背景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教学内容中的加入,为我们语文教师指出了一个作文教学的新方向——让乡土资源成为高中写作教学的养分。

关键词:乡土资源  高中写作  兴趣  素材  情怀

高中作文教学一直囿于教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技巧之内,却忽视了生活资源的利用和感人氛围的营造,而高考作文却一直都以对生活本身的感悟思辨和抒发真实情怀为重要命题。乡土资源恰恰可以作为丰润作文内容和情感的一个切口。下面我将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补充写作素材,培养家国情怀等方面谈谈天长乡土资源可为其提供养分的论点以及教学运用的策略。

一、会心多兴趣——以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虽然高中生平时的生活忙碌单调,但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故乡的风土人情自然是耳濡目染,当我们将家乡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时,他们兴趣盎然。笔者曾经开设了一次关于乡土资源的课堂,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上的那些熟悉、不熟悉的乡土资料搜集整理了出来,内容包括天长各乡镇的美食、风俗、文化......其丰富程度令我惊叹不已。“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如同那句“芝麻开门”的咒语,打开了装满丰富宝藏的山洞。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开凿乡土资源中写作素材的泉眼

天长市是安徽省东向门户,因属“三阿之南”而有“帝尧出生地”之争。唐初,唐玄宗为承接远古圣贤的吉祥、而设大唐望县——天长县(初称千秋县)。曾有人叹曰:“天邑弹丸地,而夙称望县,故不独舆地,星野、山川、物产、人才、技艺天挺其秀,地效其灵,人钟其俊......”天长素有“皖东明珠”之称。所以,本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写作中运用素材,何必一味地舍近求远呢?下面笔者将选取三个方面陈述天长市乡土资源中的可用素材。

1孝亲文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不过时的话题,且逐渐渗透到高考的各大题型中,包括高考作文。天长市秦栏镇有一棵千年古柏,相传是宋代大孝子朱寿昌在其母的坟旁亲手所植据《宋史·孝义列传》记载,朱寿昌思念五十年未见的母亲,辞官寻母。其情其性感人至深。还有石梁古镇中的孝子庵因明朝孝子王枝而得名。在父亲去世之后,小小年纪的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喜怒无常的母亲,甚至在被母亲狠心卖掉之后,也能体谅母亲的处境。这些事例都是可用的关于孝亲主题的素材。学生在写作中完全可以运用,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比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素材更新颖。

2文物古迹

天长市博物馆有着三十年的历史,其中藏品颇丰。特别是1991年冬,天长三角圩发现的汉墓群,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一部分文物现就藏于市博物馆。岁月不语,唯物能言,那些玉器、铜器、琉璃、玛瑙......是华夏文明的载体,也是历史风云的见证者。是它们让历史的框架上有了血肉;是它们,让我们勾起了超时空的无限遐想。天长全市古遗址包括位于汊涧镇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墩遗址、釜山镇的商周时期的青狮墩遗址、便益乡的烧火墩遗址......还有一些古墓葬,如位于谕兴乡草庙山的杨捷将军墓和古镇龙岗的戴兰芬墓等。当然,古建筑也非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学生们如果平时注意了解与收集这方面的素材,写作思维则可以被打开。中国文化有一部分是古迹文化组成的,在作文中运用这些素材,就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感。

3红色文化

天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刘顺元等先后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他们创造革命业绩的同时也留下了待我们去了解铭记的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考作文也烙上了红色印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次全国全民的爱国主义大型教育,所以平时多留意身边的红色素材非常必要。

当然,除了这三个方面,天长本土资源中还有很多可用素材,比如当地传统的风俗人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对本市生活的影响等,都能成为写作素材,各尽其用。

三、我放云舟向沧海——找准乡土资源中素材的运用方向。

1不同的乡土素材用在不同的作文主题中。

归纳起来,高考作文主题可以分为三大类:个人成长类,如苦乐人生、情感世界、青春梦想;人与自然类,如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世界类,如热爱祖国、责任与担当、文化传承......在乡土文化中,我们都能找到相应的运用素材。学生在平日里可以将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归纳并筛选整合,然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序列化乡土素材的训练,由浅入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并以小练笔的形式强化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

2深入挖掘各大主题乡土素材的多面性意义。

在高中写作中,辩证思维极其重要,对于某人某事的的认知,应该是全面、独特、深刻的。所以这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与分析。比较分析是训练作文思维的常见方式。拿孝亲素材为例,在其他很多

孝亲的故事里,我并没有感受到太多温情,相反,我甚至觉得有些怪诞和残忍。如“郭巨埋儿”,我们姑且不论父母与儿女谁更重要,但这种行为本身就近乎泯灭人性,难道尽孝只有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实践吗?而天长姚孝贞事迹则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温柔的孝亲方式。她将独立支撑门户的辛酸和细碎的生活熬成一碗岁月的浓汤,温暖着父母兄弟,温暖着无尽的时光。姚孝贞没有表演式的行为,而是在在青丝白发的转变中去兑现自己在父亲跟前许下的诺言。如此开导不仅能启发学生重新审视孝亲方式和人伦情感,更能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

联想与发散思维也是作文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拿文物为例,市博物馆中珍藏了许多玉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与玉相关的词语都有着美好的寓意。儒家也以君子比德于玉,要求他们具备“仁义智勇洁”的品德。正如《诗经》中所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是这种民族文化中的温厚,涵养了泱泱中华谦逊包容的气度。在人类发展史中,中国承受过无尽的屈辱,却从没有过侵略的行径,现在的中国也依然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努力发展。如果学生能如这般思考挖掘,何愁笔下艰涩,言之无物。诸如此类的思考与启发不胜枚举,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点与指导。让写作群体中多一些善于发现的慧眼和多思多想的玲珑心。

四、俱怀逸兴壮思飞——以乡土资源涵养作文中的“文气”。

文气就是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精神气质,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的表现。文章有了文气的贯注,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也。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如今许多学生的作文流于表面的“伟光正”,而很难融入自我的真情实感,当所写之人事乃身边之人事,相信其文章又会是另一番风貌。

乡土资源中的孝亲文化让学生体会真正的烟火人情,获得深刻的成长体验;文物古迹和红色文化触发学生对历史深思,让他们看见一条精神之河在几千年的风烟中从未断流,并最终汇聚成中国人不变的信仰——仁爱、坚韧、创新、担当!这更是在他们内心和作文中植入文化自信的方式。有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对本土资源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作文才能真正体现所谓的“气脉中贯”。

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说:“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乡土资源绝对是高中写作教学的养分,让学生在真实的素材中,用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大的情怀,写出篇篇锦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