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提升阅读能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巧借思维导图,提升阅读能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庄吉安

厦门市同安区溪声小学 361100

摘要:思维导图的别称叫做心智导图,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与心智有关的思维工具,可以将发散性的形象思维用逻辑严格的图形工具将其体现出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能将大脑零散的记忆整理归结成一张图,具有方便直观、易理解的特点,是学习者进行知识或者意义建构的一种强化学习方式。将这种图形工具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逻辑上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外,还可以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并基于此提升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内化,进而提升其语言逻辑表达能力与语言形象应用能力。为此,文章首先阐明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思维工具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育组织形式的机械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教育内容又过于注重对分布式知识点的渗透,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得学生在思维逻辑上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愈发难以实现[1]。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其可以图文并茂地帮助学生在视觉上明确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有利于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进而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要想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必须基于实际认知和记忆规律,巧妙借助图形思维工具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由此提升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内化,进而提升其语言逻辑表达能力与语言形象应用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有责任、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将课文阅读材料之间的前后逻辑理顺,并找出行文逻辑、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学会从阅读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2]。这种引导虽然对小学生自身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与整体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思维导图这一工具的巧妙引用,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理解行文逻辑、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的难度,由此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理清阅读思维方式

相比于传统标序号、分段阅读的教学方式,当学生能主动借助思维导图时,会根据思维导图的核心字样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和形成对阅读内容的整理、比较和衔接。因此,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关键信息穿插在各种阅读材料之间,由此加深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的记忆与理解[3]。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时,可以尝试提问学生:“你们心目中是否有喜欢的抗日英雄,都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为自己喜欢的抗日英雄贴上“标签”,并跟着老师进一步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导入《小英雄雨来》这节课,并为来贴上“标签”,并为这些“标签”续写小故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借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抽象、概念性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如果阅读内容的趣味度越足,学生的注意力就越集中,阅读兴趣就越大,学习效果也就越好。而小学生阅读理解活动与形象思维发展密切相关,在阅读教育活动中,小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阅读活动,取决于他们看到了什么[4]。因此,教师能否积极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图形工具梳理阅读材料,是能否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提起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一阅读材料时,为了引导小学生真正参与阅读,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图形工具梳理阅读材料,引导小学生“看见”不同的语文知识。这篇文章叙述了父亲领着“我”穿过滹沱河岸上的树林,切身地体验了父亲与树林与鸟之家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写文章的,如何因景入情,又是如何以情观景的。然后以“文中关于‘我’没有看到鸟飞、没有听到鸟叫、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更没有闻到鸟味的几处描写去掉好不好?为什么?”、“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等等为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最终引导小学生回归生活,与同桌思考交流,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二)巧借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阅读较长的文章,这类文章通常讲述生动的故事或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对于阅读能力欠缺的学生,想要阅读过程更完整、更高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此时,巧妙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由内而外地对阅读材料的行文脉络进行重新架构,并由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这篇文章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阐述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奇妙地方,通过对西沙群岛的描述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并鼓励学生重构文章内容的脉络。具体来说,可以使用树形图将文章中的知识点逐个显示,将大知识点转换为一个个树分支,将每个知识点转换为树分支上的叶子。随着思维导图的引入,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因此,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正确的阅读心态,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材料的水平。

(三)巧借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阅读思维

借思维导图引领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阅读知识体系,由浅到深绘制思维导图,由表层到深层总结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文章逻辑关系,进而实现学生阅读思维的提升[5]

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预习环节,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找到文章的核心段落和句子,并对文章中描述的燕子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以“燕子”作为中心,向四周画几条线,填写上“乌黑光亮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外形特点以及飞行轻快敏捷的特点”等关于燕子特点的描述词。借助思维导图,燕子活泼机灵的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中,学生们也能迅速梳理出文章的基本脉络。再如,《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篇风景文章,详细描述了天空和大地的奇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世界的爱。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找到的关键词,并将关键词联系起来。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文章的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先思考再找关键词,然后重构阅读材料的行文逻辑,由此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及时添加重要信息:黑夜降临、噼噼啪啪、植物的生长、冬天的冰雪等等。寻找答案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显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就可以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语文教学能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熟练、科学、巧妙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实用工具,学生的思维就会在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珠芬.思维导图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22(29):50-53.

[2] 徐春丽.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5):7-8.

[3] 胡雅婕.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2.

[4] 杨玉婷.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2.

[5] 马里瑶.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