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花城外国语学校
摘要: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且处于心理的发育,思维方式的急剧变化期,初中学生心理脆弱极易产生消极情绪,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学生情绪波动,并集合教育力量,给予有效辅导。本文从班主任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说说我们是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转化工作的。
关键词:初中生;消极情绪;心理辅导
一、案例
一天下午M同学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眼睛红红的,神情很是沮丧。让他进来并拉他坐下,轻声询问他:“你吃饭了吗?”他点点头,我问他这是遇到什么事了?我能帮他做点什么?由于之前我在找他谈心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我这么一问,M同学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他用两手捂着脸说:“我就是个多余的人,我不想活了!”“是同学对你说了过激的话令你很生气吗?”我问,他摇了摇头后说道:“奶奶又生病住院,如果爷爷奶奶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他十分绝望,突然站了起来,情绪失控。
我能感受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何等的无助。我马上拥抱了他,在我的安慰下,他的情绪渐渐缓和。随后我又给他列举了很多家人、老师、同学关心他的事例,经过1个多小时的疏导,M停止了哭泣,回班级上晚自习去了。
二、个人资料
(一)基本情况
其实M同学有目前的这些表现是他成长环境驱使下的必然结果,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波折。出生后爸妈照顾得少,虽然父母也在身边,但爷爷奶奶陪伴得较多。
上小学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后来父母离婚,自此,他便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爷爷是退伍军人,不善言辞,奶奶性格较为强势,二老在言谈中无意识地给孩子传递了他未来的担忧。
后来父亲再婚,父子俩的交流更少,M和爷爷奶奶无共同的话题,他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以此来宣泄情绪、释放心灵。网课期间,他越发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爷爷奶奶完全无法控制。上初一后,在爷爷奶奶的动员下,妈妈从成都回来,打算接手照管孩子,可是多年的分隔导致母子俩关系生疏,加之母亲太过急于求成,教育他时方法简单粗暴,因此母子俩矛盾重重。
(二)性格特点
1.表面看起来性格活泼开朗,经常对人笑脸相迎,实则内心无比脆弱和孤独。
2.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钻牛角尖。
3.性格敏感,心思较细腻。
4.自卑心理严重。
(三)在校表现
M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他内心比较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言行,多次因别人无意间的一句玩笑或拍打式的举动而气愤不已,委屈流泪。同学们畏惧他,所以敬而远之。但是他纪律较好,尊敬老师,明事理且懂得感恩。
(四)在家表现
1.M同学的家庭活动只有游戏。由于游戏瘾特别大,导致生活作息严重不规律。
2.和家人缺乏交流,曾因为家长想控制游戏时间而导致双方发生激烈冲突。
三、原因分析
1.父母离异的影响
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往往会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有差异。父母离异,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父母关爱长期缺失,导致M自卑、敏感,无安全感,渴望得到关爱。而生活中又无人可以交流,只能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2.家庭教育的影响
M的爷爷是军人,比较固执、粗暴,教育方式单一,总以谩骂的方式批评或粗暴地体罚M,长期耳濡目染,M已经养成急躁、固执的性格,遇事情绪无法受控。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每况愈下,M生怕他们随时离开自己,这种情况加剧了他内心的恐慌情绪。
四、辅导措施
处理M情绪失控事件时,我们采用了三步处理法。第一步:“冷处理”。一个人情绪处于极端状态时,他是受困于自己固有的思维中,是不能轻易接受外界的干预,只有当他躁动的思绪恢复平静,才更有利于教师进行疏导。第二步:自我梳理。初中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对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在他情绪舒缓后,让他反观刚才的冲动言行,分析对错。第三步:谈感想,深化认识,习得疏导情绪的方法。教师处理事件时必须保持冷静的心态,多给予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能使用定性、消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的言语。
2.教会M自我引导,管理情绪。
引导学生管理情绪,不是让他们压抑、伪装自己的情绪,而是懂得怎样去消化情绪。因此,我和M做了约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深呼吸,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条件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尽快冷静下来,不要盲目大吵大闹。其次,保持自我觉察,经常关注自己身体的状态及感觉。当产生负面情绪时,弄清楚这些信息背后内部的需要、动机,这样就可以有效回避一些不良的刺激源,调整情绪。第三, 学会求助。确实遇到情绪无法把控时,可以及时和老师或者同学交谈,通过谈话的方式发泄情绪,从而达到疏通情绪的效果。
3.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
心理疏导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有了信任才会有交流,交流时才会敞开心扉。M对我的信任源于我与他的互动。比如他在课堂上发呆时我的一个提示性的眼神;生活中我对他嘘寒问暖的话语;他取得进步时我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在他与母亲关系紧张时,我固定每周一次甚至几次的关怀与交流;在他情绪不佳时我的倾听与疏导……我力求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听”和“说”的技巧,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化解消极情绪。
4.加强家校沟通,给予教育方法的指导。
引导M的家人从自身心态、说话方式等细节做出改变,对孩子多一点耐心,避免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经过与家长的反复沟通,让爷爷奶奶逐渐淡出对M照顾和教育,让父亲真正承担起对M 的监护。这样,父亲就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有利于他走进孩子内心,改善亲子关系,从而让M逐渐淡忘因爷爷奶奶生病而产生的忧虑与恐惧。与此同时,我们还有针对性地教给父母有效教育的方式方法。
5.树立自信心,增强他的归宿感。
为了让M重拾自信,我们特别关注他的优点与进步,寻找合适的机会在班级中拿他树立榜样。此外我们还给他创设机会让他参与班集体的管理,如跑操时让他押队等。当然我们也会时不时地找他寻求帮助并及时表示感谢。同时,我们引导同学帮助M,特别是他情绪失控时,学会理解、宽容,不与之计较,避其锋芒,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在和同学交流的同时,学会相处和沟通。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M这种情绪状态不是一、两次沟通交流就可消除的,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平时多留意他的情绪变化,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情绪失控的烦恼。在7年级下期,他坚决拒绝来校上课,我们也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去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评,并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
五、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让M的亲人认识到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和缺失的亲情对M的性格产生的巨大影响。家人的关怀让他有了安全感;老师、同学的努力让他更加自信。同学们的谦让,让他对同学少了一些敏感,多了一分亲近。目前M在校虽然上课依旧走神,但是他情绪已趋向稳定,不会轻易发脾气,时常还能看到笑容。作为老师,我们非常理解他内心的不安与恐慌,我们从不歧视这一类孩子,因为我们知道,老师的爱对于他脆弱的心灵来说是依靠,也是对他内心情感空缺处的补充。教育需要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还需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去播撒乐观、坚强的种子,唤醒他们与挫折、坎坷对抗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坚信:只要用心沉酿,终会迎来花开。
参考文献:
[1]《青春期:青少年的教育、养成和健康》,【美】斯坦利.霍尔(G.StanleyHall)著,凌春秀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2]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03
[3]李清华,杨军,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J1.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