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300392
摘要:装配式建筑与普通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与建筑施工方面。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工业制造,通过将预制加工好的构件,通过吊装运输至施工现场,并进行拼装,进而生成的具有使用功能的新型建筑。装配式建筑对于作业环境与设计施工速度的要求较高,由于工程量庞大,传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引入BIM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做出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虚拟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
引言
装配式建筑具有标准化、装配化及一体化等特点,近年来我国针对新型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模式展开积极探索。为提高工程项目的集成性与可靠性,建筑企业应从装配式建筑特点出发,对设计、生产、运输、装配等多个环节展开技术的统一管理,在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引入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充分发挥其在信息共享和集成方面的优势,促进工程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1简析BIM技术的主要优势
1)BIM技术的可视化对于建筑业来说,可视化的运用非常重要。比如建筑图纸,它是用线条和数字来表现各种构件的信息,但要把它们还原成更加逼真的3D图像,就需要“看图人”的想象力了。如果说传统的建筑结构比较简单,那还好说,但是在目前的建筑行业,各种复杂的建筑形态都很难用平面图来描述。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优点,可以使设计者将传统的平面设计图转换成三维图形,使观看图形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意图。2)BIM技术的协调性无论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要使项目顺利进行,都需要各方的协调和协作。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问题,那么就必须召开一个协调会议,商讨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比如,在安装暖气等专业的管线时,很难考虑到不同的施工条件,也很难考虑到结构的不同,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很可能会出现管线交叉、结构等问题。而BIM技术所具有的协调能力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对不同专业在建设项目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进行统计,以便为不同专业提供必要的协调信息。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1构件生产阶段
构件生产阶段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可以通过BIM构件模型进行信息归类与整合,精确统计材料的采购与用量。例如,可以将BIM模型与CAD图纸结合起来,明确各施工环节的用料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工序奠定基础。同时,发挥BIM模型时效性强的优势,可以及时更新生产数据,提高构件生产的精益化管理水平。结合装配式工程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将构件生产阶段进一步细分为生产前、生产中与生产后,为后续施工环节提供保障。构件生产前阶段由生产部门通过BIM技术进行材料和技术准备,根据生产计划制作所需构件,并预留出相应位置。构件生产中阶段由设计人员将构件信息传入数据库,通过控制程序监控生产;一旦出现生产故障,可及时向管理人员反馈,以便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生产系统还可以自动录入预制构件信息,包括构件类型与材料信息等。在构件生产后阶段,可以应用RFID技术将模型与构件一一对应,为构件数据的实时查询和更新提供保障。此外,相关人员可以在构件生产中进行实时检测,校正数据库信息,实现构件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提高动态管理水平,为后续的构件出库和物流运输等环节提供信息支持。
2.2施工阶段管理
在施工阶段管理中,主要管理目标为预制构件的组装质量与效率,对整体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具有直接影响。由于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在施工阶段管理中,各个施工环节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BIM技术,负责整个施工阶段的信息传递。首先,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从预制构件库中,根据施工进度要求,调用预制构件,并对构件的运输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现场的秩序;其次,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信息输入到BIM施工模型中,提高各项施工信息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管理,通过模拟建筑整体施工进程,获取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安排。在此基础上,将BIM施工模型与上述建立的协同管理平台相结合,使生产构件与施工构件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提高构件调用的效率。并在构件中植入RFID电子标签,方便施工阶段的构件追踪,实时反馈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保证装配式建筑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
2.3吊装技术分解及施工
通过对现场预制墙板吊装施工进行分析,该工艺环节容易受吊装顺序和操作人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墙板吊装轴线和预留插进位置偏差等问题。因此,在预制墙板吊装中,吊装顺序模拟需要利用Revit软件,且场景创建还需要使用Animator功能,同时还要处理选中的集合单元,将其创作成动画集。对于吊装构件关键帧而言,还需科学选取构件起点位置,此后再开展构件起吊,同时还需捕捉关键位置的关键帧,进而科学设置吊装线路。施工时需要满足工艺要求,在此工艺环节需要起吊预制板,起吊距板1m处即可,随后将其缓慢放下,对于外墙板而言,将其缓慢下放时需要保证下放孔可以对齐连接钢筋,随后在固定位置缓慢放置预制板外墙。此时,需要创建斜支撑与L型连接片动画集,在该环节中,动画起始点主要选择选定板就位时间点作为支撑的起始点,采用重复的方式来完成外墙吊装作业,直到预制板外墙吊装工艺完成即可。施工现场通常情况下会受到场地制约,进而引发堆放的构件比较紧密,导致吊装环节因叠合板位置出现中心偏移而难以对准控制线。安装第一块叠合板后,因吊装线路无法满足要求,进而使叠合板之间产生碰撞。在叠合板吊装模拟施工中,可以利用BIM技术,且在创建预制叠合板及附属工具的集合的过程中,可以在Revit中利用集合管理命令。集合动画集的创建需要利用Annimator进行创建,捕捉关键帧需要有效利用构件起点和关键点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来设置出合理的吊装线路。通过对吊装方案进行分析,需要将三脚架以及垫块装设在板下。在板位置调整时,需要结合施工工艺,将板位置调整至距吊装为主1.5m处,随后缓慢放下,同时还需准确调节叠合板位置,直到吊装叠合板位置嵌合即可。
结语
(1)BIM技术应用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质量、进度均得到了有效保障。因此,结合上述研究与论证分析,证实了BIM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应用是十分可行的。(2)BIM技术的应用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需要工程方、承包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努力实现。虚拟施工在建筑行业中属于一个全新研究领域,未来还需要根据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对与之相关的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通过此种方式,为建筑行业的发展给予全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马登成,胡永彪,张新荣.盾构机施工原理与过程虚拟仿真实验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2,20(04):18-22.
[2]王荣霞,梁栋,方芳,等.大跨连续梁桥施工及其力学仿真虚拟实验设计与应用[J].科教文汇,2022,(16):58-60.
[3]惠记庄,樊博涵,丁凯,等.基于虚拟现实的钢结构桥梁装配化施工仿真系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39(04):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