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
摘要: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与当地的非遗文化发展有机结合。常州烙画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质朴的艺术特色与地方古镇朴实的民风、清新的建筑等非常契合。烙画创作具有独特性、原创性与艺术性,古镇烙画创作作品能更好地反映常州历史文化名镇的特点,对保护古镇与传承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创新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镇保护、文化传承、常州烙画
一、常州古镇概述
(一)古镇物质文化
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由于漕运和民间商业经济逐渐繁荣活跃,兴起出了许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历史名镇。常州古镇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都很优越,焦溪、孟河、杨桥、奔牛、雪堰等五大古镇都曾是交通、贸易发达之地,一般均有戏院、茶馆、酒店和名门宅院等,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焦溪古镇处于常州、无锡、江阴三市交界处,焦溪古镇,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镇,至今依旧维持着“一河、四桥、六街、十八弄、多圈门”的古老街巷肌理。“面街背水户通舟,台榭高低临水际”是焦溪的真实写照。
杨桥古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古镇中有杨桥港、朱家浜、堵家浜三河环绕,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颇具美丽、古朴、典雅风格的历史文化古村镇。古镇老房子大都依水而建,三面环水的约有近3万平方米。
孟河镇地处宁镇山脉末端,北枕长江和小黄山,山体好似条神龙,而孟河镇就像神龙戏玩的仙珠,因此又有珠城之名。扬名全国的孟河医派诞生在此。
奔牛古镇誉称“邑西巨镇”,地处常州市西侧,是一座拥有2100余年历史的古镇。奔牛老街临河而建,也因河运而兴起,清代时街长已达三里,市井繁荣,名扬江浙。
雪堰镇位于常州市东南隅,坐落在太湖边。镇域内拥有阖闾城遗址、吴稚晖故居、隆兴桥等众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二)古镇非物质文化
常州古镇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元、精彩纷呈。孟河的民间文化有万绥猴灯和孟河医派、斧劈石造景艺术、扎八角落风、孟河绉筝,其中孟河医派是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个大地域性医学流派,主要代表有费、马、巢、丁四大家,积累了大量的医学文献和医学理论,是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溪地区的私塾已有约500年的历史了,有着崇德尚学的耕读传统,民间文化有锡剧 、说书、风筝、唱春、龙灯、高跷;杨桥的民间文化有杨桥庙会、调三十六行、调犟牛、掮轮车、捻纸;奔牛的民间文化有炭精画、龙舟竞渡、“高山流水”典故处;雪堰的民间文化文化有回民马灯、夹山词、嵌字联等。
二、烙画艺术概述
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在竹木上用烙针、烙铁画出图文来。我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据史料记载,常州地区在东晋前就有烙画技艺,到东晋时期因梳篦生产发展则在梳篦上用烙画装饰成行,常州烙画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2015年底,常州烙画被正式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画主要由五大色构成,即黑、棕、茶、黄、白,线条有粗有细、简洁明了,技法包括点烫、立体烫、工笔白描烫、面烫、线烫、冷烫、烘烫、间隔烫、特技烫、混烫等。烙画艺术根植于民间,承载着地方文化,拥有着千年历史,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加上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两者的结合更是产生出别样的风采。用烙画的形式展现古镇旧貌,重现古镇往日的繁华。烙画质朴的艺术特色与地方古镇朴实的民风、清新的建筑等非常契合,可以再现古镇的历史风光,凸显出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
三、烙画艺术再现常州古镇文化的创作实践
为传承和发扬常州地方传统文化,我们选择以常州古镇为表现对象,以常州烙画为表现形式,用一位女子一生的五个时期将五个古镇联结起来。借助烙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烙出常州古镇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并通过史料记载及创意表达,再现常州古镇的韵与美,为常州美丽乡村建设助力赋能。
(一)孟河古镇——江南女子的嬉戏童年
小组选择了常州最出名的五大古镇之后,我们先实地考察、拍照,了解常州古镇风俗文化和建筑特色。孟河古镇距今约2500年的历史,是五个古镇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所以我们小组选择用它代表女子的幼年时期。烙画采取了孟河古镇中的古城墙遗址常定门、孟河医派奠基人费伯雄故居和万绥戏楼这三个地点。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城墙常定门,最早孟河有五座城门,现仅存大南门也就是常定门。在防止倭寇入侵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将它选入烙画创作中也是希望能代表守护之意。
孟河医派也是孟河镇的一大标志,孟河医派其形成可追溯到东汉三国时期,可谓是葛洪医药的余绪。到了清代它以费伯雄、马培之、曹渭芳、丁甘仁四大家为主要代表,因此在烙画创作中我们以费伯雄故居来代表孟河医派。其中的第一个场景是女子与竹马一起游玩嬉戏,渐渐转入第二个场景逛庙会,庙会自然是少不了娱乐的,因此加入了万绥戏楼的元素。
(二)杨桥古镇——青年女子的爱情故事
接着以南杨桥为孟河和杨桥古镇的链接,转入女子青年时期。杨桥古镇始建于南宋,在明朝前、中期兴起,是江南一带唯一未被完全商业化开发的千年古镇,因此古镇的原生态保存十分完好,一提到江南这个地域,便不由地想到江南水乡上女子采莲的美好画面,因此我们小组选择将杨桥古镇来代表女子的青年时期。烙画创作选取杨桥古镇的代表性建筑南杨桥,及维修后新建的杨桥老街。烙画创作的是女子与竹马在南杨桥相遇后一起逛街买发篦定情的两幅画面,代表当时杨桥古镇商业繁荣时期,高质量的生活享受。
(三)奔牛古镇——成年女子的婚假生活
奔牛古镇在汉朝兴起,距今约2100余年,虽然它的历史是第二悠久的,但是因为古镇中有万元桥、幸福路和伯牙桥,与女子婚嫁事宜较为相符,因此我们小组选择奔牛古镇来代表女子的子女婚配时期;回溯历史,城垣的变迁与运河形成及演变息息相关。奔牛镇也是如此,古运河流淌千年,奔牛古镇的历史也流芳至今,奔牛古镇的循迹再现,绝不能离开运河古水,画面一部分幅面展现运河,一部分展现奔牛古镇,古镇一直都伴水而生,这一性质不可缺少。另外结合老街和万缘桥的部分面貌,并与江南第一运河结合一起。并通过古代关于奔牛古镇的画作,如:《江南运河第一河口盛景图》、宫廷画卷《康熙南巡图·奔牛镇》,了解奔牛古镇的历史面貌以及人民生活习惯。奔牛镇万缘桥上面发生过一系列感情故事,比较适合结婚场景。结合古今奔牛面貌进行有机融合。
(四)焦溪古镇——中年女子的传奇佳话
焦溪古镇兴起于南宋,距今约1200年,由于它被开发和修复的原因,我们小组将它排到了第三时期,代表女子的中年时期。总共选取了焦溪古镇的三个景:常州方志馆、前后北岸和吕宫府。
前后北岸位于常州天宁区与后北岸路之间,若不粉墙黛瓦的建筑,或许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后北岸路是一非常隐蔽的小巷子,江南特色的建筑就这样藏在闹市中,倒是一块清净之地,而它的历史却格外深厚,历史上是名人学士荟萃之地,所以是常州的文化脉络所在。随着城市对本土历史的不断追寻,人们越来越希望常州方志馆能以“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形象走进百姓的生活,所以,基于常州文化历史元素,方志馆在设计时,尊重并保留了管干贞故居的古建原貌,将展示内容自然融入建筑空间,提炼简洁而内涵鲜明的主体视觉造型,与建筑风格相呼应。吕家是常州的名门望族,明清两代科第不绝,道光年间享誉江南的“五子登科”即出自其门。如今,步入吕宫府,还是旧时模样,一景一物仿佛还在诉说着“五子登科”、“僚婿状元”的一段段佳话;仿佛还在诉说着十年“里人不知有相国”的传奇。
由于焦溪古镇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所以女主人公的服饰融合南宋汉族女子的服装设计,整体上体现了实用、简约、修身的一些特色。服装简约但并不简单,在款式袖口、门襟等处都各类精美的饰边,极大地提高了款式着装时的效果。创作的画面是选取的女子带着她的妹妹逛街的情景。
(五)雪堰古镇——高龄女子的市井气息
雪堰古镇兴起于元朝,是正在保护和建设的古镇,因此我们小组将它排在了最末,代表女子的老年时期。选取了雪堰古镇的两个景:老街和吴稚晖故居。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投身于革命,统一了国音,为雪堰古镇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雪堰古镇是主人公这场岁月旅途的终点,也是五大古镇最后一座。雪堰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镇,在如今的街道里也保存了大量的民国和上世纪的老房子,市井生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老百姓在这里生活的节奏很慢。雪堰是一座江南的小镇,大多与河道分不开,沿河而建的民居是典型的江南小镇的模样,老房子大多已经败落,和上世纪新盖的房子混在一起。烙画中的雪堰古镇主要取景于这些老房子,为了更能体现雪堰古镇的烟火气息,《清明上河图》便是主要的参考对象。名作中的市井气息一直是我们想在烙画中体现的,主人公年事已高,在这座民国时期的小镇中安享晚年。
四、烙画对古镇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实践思考
这次烙画创作是以一位女子的一生为主线将五个古镇连接起来,每个古镇由两幅画构成,十幅画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最终呈现出一幅完整和谐的长卷。在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讲分工更讲合作,才能有效提升创作的效率和效果。
烙画创作由多人合作完成,由于在绘制的过程中烙画笔的温度以及个人的习惯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画面也有所偏差,于是为了使烙画长卷风格完整统一,我们将整幅分为五个部分:屋顶、墙壁、河流、人物和植物。这些部分各由一人负责,这样既能突出每个人最擅长的部分,又能提高效率,从而使画面达到最优。
(二)重结合更重融合,才能切实丰富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常州的历史文化古镇是祖祖辈辈生活生产而留下的历史痕迹,烙画是一种民间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保护历史文化古镇和地方非物质文化可以加强结合。烙画和古镇都是人类创造和遗存下来的宝贵财富,有地方独特的文化底蕴,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两者的融合发展更能产生出别样的风采。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古镇应该成为地方非遗重要的栖息地,将二者有机融合,其内涵价值和文化影响将不断得到丰富和扩大。
(三)看过去更看未来,才能真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常州烙画历史悠久,源于传统的梳篦装饰,到后期发展成大规模烙画,形成了烙画和彩绘相融合的各种艺术形式。古镇同样承载古代文化,拥有着千年历史。用烙画的形式展现古镇旧貌,可以重现古镇往日的繁华,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激发古镇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热情。同时,我们要面向未来,通过烙画与常州古镇文化、风俗文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宣传常州地方特色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热爱常州,另一方面也响应了我国当前的“美丽乡村”政策,让这座城市始终保持住自己的文化之 “魂”。
参考文献:
[1]钱靓.美丽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常州焦溪、孟河、杨桥三地为例[J].美与时(上),2016(10):41-43.DOI:10.16129/j.cnki.mysds.2016.10.019.
[2]代丽.“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纪念品动态保护——以南阳烙画艺术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2(13):67-69.
[3]王浩,朱晓华.江南历史文化古镇保护规划探析——以常州市焦溪古镇为例[J].住宅科技,2013,33(02):34-36.DOI:10.13626/j.cnki.hs.2013.02.010.
[4]雷璐,褚兴彪.大圩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22,(04):188-190.
项目信息:循迹·再现——常州古镇烙画创作,20221105509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