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脑梗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综合护理在脑梗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梁卫莉

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定西市 730500

【摘要】目的 围绕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评定其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选取时间: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选取地点:本院,选取例数:50例),将其分成2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例数:25例),A组采用传统护理,B组基于此,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B组干预后的EORTC QLQ-C30评分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经确诊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通过实施综合护理,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后遗症;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当前临床中一种较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以老年人口最为多发,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渐加剧,使得此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需指出的是,在诱发死亡的各种疾病当中,脑梗死居于首位,且脑梗死后遗症已成为临床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残疾形式。针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尽管已经成功摆脱生命危险,但其在生、心理上,会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所以,采取各种可行措施,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给予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针对所收治的脑梗后遗症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现就其效果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特定期间(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以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为对象,总共选取50例,然后将其展开分组:A组与B组(随机数字表法),在A组25例中,最小年龄45岁,最大77岁,平均为(61.38±5.12)岁,最短病程2个月,最长10个月,平均为(5.28±1.14)岁,男性15例,其余均为女性(10例);B组中,年龄45~76(61.35±5.10)岁,病程2~10(5.26±1.17)岁,男、女之比为14:11;对比两组以上数据,差异均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均与《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2]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且均经临床证实确诊;(2)病情稳定,意识清晰。排除标准:(1)严重脏器类疾病或异常(如肾、肺等);(2)血液、免疫系统障碍;(3)精神疾病、恶性肿瘤;(4)昏迷状态者。

1.2方法

A组给予传统护理,如定期打扫病房,保持干净与整洁;调节病房内温湿度,定期通风换气;给予饮食、用药指导,且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等。B组基于A组,采取综合护理:(1)对于存在负性情绪者(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健康教育,且进行心理疏导,将此病发生、进展及治疗、预后等内容逐一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使其对康复训练所具有的重要性有一清晰认知。(2)术式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对患者给予足够尊重;引导患者正视疾病与治疗,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强化疾病治疗信心;此外,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做好,叮嘱其多给予患者关心与照顾。(3)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教于患者,比如交谈、看书、听音乐及深呼吸等,借此促进其负性心理的缓解,调整心态,树立康复信心,用于面对当前事实。(3)指导患者开展各种创伤康复训练,比如对膝、髋关节进行反复屈伸,伸手屈肘等,另外,行健侧卧位,禁行半坐位;开展上举、捏物及吃饭训练,并逐渐向精细动作过渡;对于失语者,可进行肌肉协调训练、发音练习,对其发音口形进行校正。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3]进行评定,内容有认知、社会、角色、躯体及情绪等,条目30个,总分为12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对文中数据展开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由t、X2来检验,P<0.05提示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干预前,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2个月时,两组此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而B组相比A组,升幅更大(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的EORTC QLQ-C30评分(±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A组(25例)

41.58±3.61

52.64±4.91

9.074

<0.001

B组(25例)

41.55±3.59

59.71±5.23

14.314

<0.001

t

0.029

4.928

P

0.977

<0.001

3.讨论

现阶段,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时,主要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缺血症状等;但需指出的是,因脑梗死具有病程长、恢复慢及突发性等特点,因而会增加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家庭负担,且还会使患者出现各种负性情绪(如恐惧、焦虑等),甚至丧失治疗或康复的勇气与信心,出现抵触情况,这些负面的心理应激还会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致残、病死率

[4]。此外,生、心理问题的长期存在,还易引发睡眠障碍,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加重负性情绪,甚至进展成心理疾病,影响治疗依从性。所以,临床在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还需强化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维持一种优质、和谐的心理状态,更加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最终达到促进其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综合护理是一种注重护理全局性、人性化的干预手段,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周全的护理服务[5]。本文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及训练等方面展开护理干预,结果发现,与A组进行比较,B组有着更高的EORTC QLQ-C30评分。提示此种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着突出效能。

综上,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脑梗后遗症患者,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霞,杨柳,毛莉梅,等.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2,33(16):2169-2172.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379-380.

[3]张婷.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2):228-229.

[4]刘二萍.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5):2357-2360.

[5]张莹.综合康复护理全过程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