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幼儿园 云南 景洪 666100
在整理手机相册时,去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支教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涌上心头,支教的时间虽才两年,但这些铭刻于心的温暖瞬间,都珍藏在心里。
初识相处的温度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方针政策,我很荣幸能被选派到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支教。去之前的想法是缅甸应该是有着蔚蓝的天空,非常酷热的天气,还有粗犷的民族风情的地方。但是到达曼德勒之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驻缅甸的领事馆领导和学校对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的关爱。特别是曼德勒的天气非常的炎热, 学校却早就派车在机场等候了,就在他们接过我们手中行李的一刹那,顿时温暖倍增!回到学校,校领导又专门派车搭我们去商场购买日用品、电话卡……他带我们熟悉学校环境,校长对我们说:“你们先给家里人报个平安吧,免得他们担心呢,这里虽然离你们自己的家很远,但是以后这也是你们的家,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有什么需要也尽管说,我都会尽力帮助你们的。”这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的心里倍感温暖。
彼此信任的温度
因为学校准备开设全日制班,校领导把所有的期待都交到了我的手上,内心还是有些许紧张和无措的。全日制班和以往开设的早晚班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上课的时间不像以往只是早上和晚上分别来学习中文两个小时了,而是要让孩子们集中一整天在学校学习中文、缅文和英文三种语言的课程,怎么跟家长解释并让他们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愿意留在我所在的这所学校上课,成为了我遇到的最大挑战。一开始接触家长和孩子时就遇到了困难,我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与他们的沟通就成了一道难题,为了让家长信任,让孩子们喜欢这里并留下来,我请了当地的华侨老师帮我做翻译,认真倾听家长们的各种担心并一一解答,我变身“话匣子老师”,用聊天的方式与家长们进行沟通交流,带孩子们玩游戏,还会准备很多不同的玩教具及游戏来吸引她们。缅甸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立足当地实际,结合新《纲要》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要求,我与学校领导共同拟定了全日制班教学计划,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合理安排好三语教学的时间和模式。还带着本土老师把艺术教育、健康教育、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课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将孩子们喜欢的儿歌用三种语言进行互译和串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们喜欢学,慢慢的,我欣喜地发现从刚开始只有八个孩子的班级,发展到了六十个···。在晨间接待的时候,我早早地等待孩子们的到来,迎面走来的他们也总会露出甜甜的笑容跟我打招呼,“老师,早上好呀!”在吃完满满一碗饭的时候,他们也会自信满满地对我说,“老师,我吃光啦!”在午睡的时候,他们也会热情洋溢地和我告白,“老师,我喜欢你!......”。
这些简单而又温暖的话语向我表达了属于他们的爱意方式,宛如一只只软软的小手温柔地触到我心底的某个角落。在这样温情而纯粹的时光里,我想无论多久以后,再回味起这段阳光融融的温暖日子,都会让我觉得弥足珍贵。
2018年8月,本该是回国之日,我又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学校领导联名上书致中国驻缅大使馆以及国侨办,强烈的再次申请,希望我能再留任一年,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为了缅甸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为了中缅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感谢这份暖暖的信任,我决定继续留任一年。
跨越千里的温度
“老师,你还能再留下来吗?”一个缅族孩子拉着我的手,用流利的中文对我说,让我的心里暖暖的。从刚开始不会说一句中文,到现在能用中文和我交流。在相处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早已熟悉了对方,成为了朋友。还记得才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愿靠近我,号啕大哭的模样,到现在能偎依着我跟我说悄悄话,在我不注意时往我口袋里塞上自己的小零食,自己画的小卡片,心里真是万分的不舍呢。
支教的两年时间真的过的好快,在离别之际我为毕业的孩子们举办了毕业典礼,只希望孩子们以后的人生多姿多彩,健康成长,回国后我还能收到孩子发来的信息“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你现在在做什么”“老师,来看我们呀”···这段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更多是这牵挂的温度一直温暖着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