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李蕾,吴姝,王占花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09

摘要:工业互联网是国家新基建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它将智能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开展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新时代对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工程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对策,提升学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前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的重大变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和工业发展迅速,世界正进入一个新的工业革命时期。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我国在国际分工中逐渐形成了基于低成本和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然而这种竞争优势容易受到全球化、贸易摩擦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由此,在新的“两个百年”征程中,中国正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教育和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的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今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地区的工业、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平台建设还存在“信息孤岛”、实施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现今工业互联网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单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它的实施需要大量同时了解工业运营和网络信息技术两种知识的跨界型人才。传统工程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养主要基于本学科内容,缺乏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在目前的学科分类和管理模式下,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和知识的快速更新,致使学生只能在单一的知识结构下解决问题,不能将诸如信息、材料、生物与生命、管理学、经济、法律等学科融入到工程实践中。课程设计者需要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科交叉实现知识整合,而非现有的单一通过辅修等形式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效不佳。

1.2工业互联网人才知识更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具备互联网技能的高素质工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技能:首先,掌握生产和经营相关行业的技术技能;其次,有与工业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三,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和使用新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具有很强的人机沟通能力。但与之对应的现状是现今人才储备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需求。首先,一部分工业互联网人才对行业的理解较差,无法理解公司的痛点,提供的解决方案流于表面;其次,公司没有专业的工业互联网人才,他们无法清楚地描述公司的需求,也不知道他们可以利用工业互联网具体可以做什么。人才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壁垒,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推进应用执行方面进展缓慢。第三,工业互联网从业者更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工业互联网必须将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工程技术相融合,以促进传统工程科学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工业互联网人才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的能力。

1.3人才教育培养各相关主体参与和互动不够

政府、企业和高校是目前工程人才教育和培训的三大主体,但在人才教育和培养阶段都没有足够的参与和沟通。它们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其中,政府主要负责把控招生规模和部分专业设置,没有为整个培养人才的周期创造良好的总体环境;公司希望经过大学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开始工作,但因为担心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在接纳高校学生实习实践上动力不足,也不准备将真正的工程问题作为教育和培训案例,导致学生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理论与实际难以融合;高校由于受学科评估、学科排名、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问题的影响,更愿意培养从事学科研究的学生,而不太重视教育真正有工程需求的学生。因此,三方对彼此的期望很高,但实际上他们可能会对彼此失望。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对策建议

2.1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现有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

创建和完善工业互联网人才评估系统,主要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工业互联网相关知识,并逐步提高他们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实际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资格认证主要针对两类人才:第一类是引进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必须通过工业互联网人才资格认证,才能获得引进人才的基金的支持;第二类是晋升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对应的各级资格认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国际公认的工业互联网教育认证标准,并制定符合国情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需求的质量标准体系。其次,企业需要将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作为考核的首要标准。第三,我们应该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实现对人才教育和培训质量的客观、中立、准确和实用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改善良好反馈的机制。例如:教师行业的教师资格证、会计行业的注册会计师证等。

2.2鼓励高校建立培养工业互联网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高校想要培养工业互联网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配套的交叉性、融合性学科,突破传统学科建设思维,从整个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大局出发培养人才,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消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物理壁垒,以缩小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之间的人才差距。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布局上做出调整,例如:增加软件工程、商业管理、产品设计、机器人和自动化控制等多学科内容,创建一个跨越工业互联网和传统学科的学科群。高校人才培养有必要整合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根据实践重新部署学科领域,制定灵活的教育和培训方案,创建动态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现工业互联网人才的跨界培训。这一变化还将影响当前的学习资源分配以及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对高校的分配资源和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3.3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产教融合

首先,校企双方可以依托重点大学、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基地,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工业互联网人才教育和培训专项基金,并为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培训的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第三,汇聚行业顶尖教授、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建设工业互联网培训师资库,扩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训课程报名范围,增加培训次数,扩大培训规模。第四,支持校企合作开展面向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培训,开展智能机器操作、运维、人机通信等基础技能培训,深化产教融合。例如: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

结论:引进工业互联网生产方式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业的工业化、信息和智能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制造业水平和实力的迫切需要。文通过对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对策,以提高工业互联网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解决高素质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传统加工业中的转型、现代化和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家加工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参考文献:

[1]杜雪飞.基于技能竞赛的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9):11-15.

[2]党中华,翁政魁,毛杰.高职院校工业互联网技术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2022,21(12):25-33.

[3]张英.关于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的提案[J].中国科技产业,2020(6):24-26.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院级课题:“工业4.0”背景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以《边缘计算》课程为例,项目编号YJ-SK2207;数字经济时代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J-ZX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