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师育人意识能力水平提高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师育人意识能力水平提高的途径

毕丽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一种全新教育观,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办好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通过参加培训、研讨和提高课堂效率等途径强化育人意识、提高育人素质、提升育人能力。把课程思政建设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把价值引领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关键词:育人  素质   课程思政

教育部在2020年6月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明确指出:“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纲要》的颁布,在新时代教育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方向。

课程思政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课程思政就是通过挖掘、梳理课程中思政元素,把价值引领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强化育人意识、提高育人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作为高校教师,首先要强化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的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定“四个自信”,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学校和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纲要》等文件。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政理论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思政信念,拥有课程思政情怀,把教师培养成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人。通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品格,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并自觉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发扬“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传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各自专业课的教学中找出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交融点,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要提高自身育人素质。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满足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程思政理念,而且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素质。要坚守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对教师个人来说,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是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中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人文和科学素养,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国家意识等,教师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才能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教学元素,找到思政教育的突破口,完成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建设,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第三,要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期。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教师面临着新挑战,新角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制定每门课的课程思政设计方案,并完成实施。教师要想提高育人能力可通过参加培训教研活动和利用好课堂主阵地的渠道完成。教师要积极响应课程思政建设教育方针政策,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内涵和意义,理清开展课程思政思路,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具体应用方法,实施路径,这样才能把思政元素融入到高效课堂之中。还可以经常和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切实提高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育人水平,教师还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参加本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学研讨会,举办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微课的各种类型的学比赛活动,组织观看教学观摩课,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观看和学习示范课。2021年6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一批示范学科和教学团队,教师可以集中学习他们的典型教学案例,触类旁通,不断学习同行专家的示范课,发挥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的引领作用,吸取经验,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教研组还可以组织实践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参观学习以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纪念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政素养。教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理解能力和实践运用的本领。把课堂中的教与学作为育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纲要》指导精神,提高自身要求,不断探索。如何将自己丰厚的知识能力、良好的思想修养和认真做事等素养直观的展现在课堂中,增强育人效果,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制定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方案,合理安排教育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充分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授课过程中把思政元素和讲课内容融为一体,无缝衔接,而不是直接添加和生硬切入。

课程思政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模板,同时也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广大教师要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研讨,比赛交流,不断积累经验,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政治立场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教学方法娴熟、育人水平高超的好老师。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真正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N] 2020年6月

[2]韩宪洲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17

[3]王炳林 教师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所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年1月

[4]刘承功 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年10月

作者简介:毕丽军(1968—),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