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护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呼吸衰竭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护理策略分析

刘严联,周娅平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摘要:针对于实验护理分组之中的病患者,严格分析病患者自身的病历资料,采取俯卧位通气方法对其展开护理,实行结束之后将对呼吸衰竭疾病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据实验数据表明, 相比较于常规护理组的心电图指标,本文当中 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 在经过干预之后其心电图发生异常情况的概率明显得到了降低,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在临床护理信息方面,实验护理组病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后其 PCO2指标、 Mrc的评分、 PaO2指标以及 PO2指标各方面的指标也明显得到了好转,且病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

关键词呼吸衰竭患者;俯卧位通气;策略;护理

引言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是ICU临床上的多发疾病,患者出现了呼吸功能异常,为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和机体血氧浓度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位不同会对通气效果产生影响。以往主要采用仰卧位通气,但仰卧位通气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肺不张、下垂肺泡塌陷等问题,影响通气效果。基于此,临床上改为采用俯卧位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气效果,在俯卧位通气的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通气质量,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于2022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47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期护理1组、护理2组。其中护理1组患者24例,包括男16例,女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2.3±1.2)岁。护理2组患者23例,包括男14例,女10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3.1±0.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PB840型呼吸机辅助通气,其中护理2组患者接受仰卧位通气治疗,保证患者身体呈仰卧位,在固定头部、四肢后,实施通气护理,避免出现碰撞等问题。护理1组患者接受俯卧位通气护理,根据患者身体承受能力,以4h,次频率为患者更换体位;为保证患者不会被误伤,由护理人员同时进行体位更换工作。在通气过程中,保证所使用的气管、插管都处于正常状态。在更换体位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控制患者体内局部压强,需要在患者两侧肩膀下放置枕头,保证患者呼吸能顺利开展。

在整个通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保证其体征都处于合理范围内;为了避免呼吸道堵塞,护理人员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等常规数据,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等常规数据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均优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之后的数据发现,护理1组患者的数据要明显优于护理2组(P<0.05)。

3.讨论

临床上诱发呼吸衰竭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呼吸道病变、肺部组织病变等都会诱发呼吸衰竭。患者发病后,肺部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换气、通气功能严重下降,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二氧化碳大量滞留在体内等。呼吸对人体机能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衰竭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运行造成影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

在呼吸衰竭护理中,对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护理,从临床研究结果来看,在对患者试试俯卧位护理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导致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为:(1)患者俯卧位通气能加快肺部的气体转换,并且在改善氧合的情况下降低气道峰压、控制吸人氧浓度,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2)改善患者膈肌运动方式与位置;(3)有助于分泌物引流,不会在患者呼吸系统中停留而影响正常通气;(4)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依赖区血流灌注情况,血流灌注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加快患者呼吸循环。

俯卧位通气的关键,就是让患者俯卧于病床上,依靠病床上所设置的翻身器等,就能保证俯卧位通气顺利进行。但是我院在临床工作上,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采用人工的方式进一步调整患者体位,并定期更换患者体位,保证患者能感受到舒适。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早发现并发症,保证俯卧位通气护理能顺利实施。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通气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等常规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数据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两种通气方法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而在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后发现,护理1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护理2组(P<0.05),该结果证明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仰卧位通气。


    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水平,纠正机体的缺血缺氧状态。在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体位对于机械通气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选择适宜的体位是非常重要的[3-4]。以往主要采用仰卧位通气,但仰卧位时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血气指标。而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患者的氧分压会升高,这说明当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患者的氧合指数和体位之间的改变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垂直线上的压力梯度减小,经肺压一致,肺部的通气质量更佳均匀,对于改变氧合有积极作用[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俯卧位通气和综合护理的患者其血气指标有显著改善,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也明显升高,可见俯卧位通气+综合护理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快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为保证预后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娥. 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护理学,2019-12.
[2]赵婷刘雪丽. 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赵婷.卫生事业管理,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