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博罗本土资源(儿歌、童谣类)对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结合博罗本土资源(儿歌、童谣类)对幼儿音乐节奏能力的培养

韩娟

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摘  要】:故乡本地歌曲资源来源于日常生活,故乡情结是一股充满泥土芬芳的故乡文化,博罗方言歌曲也深深地融合了这种文化底蕴。本篇文章通过说明本地歌曲资源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运用本地歌曲资源和富有鲜明本地特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歌词对孩子加以教导,能够激起孩子爱生命、爱故乡、爱家园的情感。根据教育实践,采取创设浓厚的民俗环境、选取适宜的和富有当地特点的歌曲材料、引领孩子去体会歌曲的含义和丰富歌曲的形式方法,对当地优秀歌曲材料加以重新整理、灵活运用、创造性开发,使民俗和孩子的认知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孩子植根于民俗这一丰厚的人文沃土,认识其含义,接受其精髓,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从而推动孩子全面成长。

【关键词】:博罗;幼儿;音乐;本土资源;童谣

一、博罗本土文化概况

惠州市博罗地区(以下简称博罗)地处中国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粤语区域与东部客家聚居区的交接区域,南面临海,东江贯穿于此地区,因此亦为东江流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市博罗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这并不只是因为以惠州市为核心的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生会(文化)地区是一个移民聚集的区域,是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地区文化以及海洋地区文化的重要汇聚点,同时客籍学子们在惠州市推广学术理念的历程也相当久远[1]。所谓博罗话,就是博罗方言。本地话(罗城话、博罗话)分布在南部罗阳、龙溪、龙华、北部偏西的横河、东北部观音阁5镇大部,以及义和、湖镇、响水、泰美、平安、杨村、杨侨、公庄、石坝、蓝田等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占25%。在博罗有另一个本地普通话群叫做博罗客家人,而博罗客家人则是由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生会的本地话和东部客家人共同组成了博罗客家人普通话群,在语言特征上语言界一般地理解为“一个兼具粤普通话特色的客语话”[2]

二、本土资源与幼儿音乐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认为:在艺术教学活动中,促使孩子接触周围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美丽的人、事、物,从而丰富孩子的感性经历和审美趣味,并启迪孩子表现美感、创造美的能力情趣[3]。博罗幼儿语言歌曲短小韵美、容易传唱,尤其受到广大儿童的欢迎。在重视传统声乐教学的今天,博罗土语歌曲无疑是博罗地区孩子语言歌曲教学的理想选择。广大少年儿童也是继承、弘扬和创新博罗传统文化的主要动力。

三、博罗本土音乐素材和幼儿音乐教育进行有效结合

《音乐教学规范》认为:“兴趣爱好是学生掌握乐器的基础力量,是培养学生与乐器维持关系、欣赏乐器、用乐器审美生命的前提条件”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本地儿歌和课堂有机地融入在一起,从而营造一种孩子们熟悉而亲切的音乐氛围,让孩子们从自己所熟知并喜欢的儿童歌声中,去接触当地的歌曲。

(一)营造浓郁的本土气息氛围

首先,学校把本地歌曲纳入早操活动、午间操,并借助学校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然时段,播出博罗地区白话歌曲、故事、传统音乐和戏剧等,在小朋友们浸泡在本地歌曲萦绕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适应并吸收本土文化精髓。

(二)选择适合的音乐素材

博罗本土音乐暂时还未有人进行系统的分类,音乐素材难易、内容是否合适幼儿等都需要教师下一定功夫进行挑选和整理。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一定要突出、活泼,所描绘的东西必须是所有儿童都比较了解和感兴趣的东西,思想感情一定要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优秀的本土素材有童谣《一二三四五》《卖懒》《掌牛仔》《天蒙蒙》和《落大水》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卖懒》还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这种教学资源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带有浓厚的民间习俗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域性和文化度,是难以多得的教学资源。

(三)引导幼儿去感受歌谣的内涵

弘扬传统歌曲文化是小学音乐的一项重大任务,博罗地区话歌曲,有着自己音调风格和语言特点,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掘博罗方言歌曲的特色,并挖掘出最具特色的部分在课堂上,为孩子引导感知、探索、感受、表达,使孩子切实体会家乡歌曲的特有魅力。以《掌牛仔》教学片段为例:

《掌牛仔》

掌牛仔、掌牛奴,

餐餐食饭捧米糊。

马鲛咸鱼你有份,

臭风咸菜一蒲芦。

师:请小朋友们知道“米糊”“马鲛咸鱼”“咸菜”是什么吗?吃过的小朋友举举手?

师:前两句的“奴”和“糊”和后两句的“份”和“芦”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师:对了,“奴”和“糊”“份”和“芦”都是押韵的,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

(四)丰富歌曲的表演形式

博罗语儿歌由于富有旋律性和节拍,所以适合孩子一边念唱一边加以律动的展示,而这样带表演的韵律表达,是对博罗儿歌比较生动的表现方式,它既能够提高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增加节奏感,也有助于歌词的记忆。

以《一二三四五》教学片段为例:

《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麒麟拔老虎,

老虎跳上天,

麒麟地下眠。

“一二三四五”老师利用身体动作或乐器等器具控制节奏,“老虎跳上天”以起跃往上跳的动作,“麒麟地下眠”双手合并贴耳做睡眠状态。小朋友仿照教师的手势进行说唱,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唱,当小朋友掌握歌曲内容和旋律后,再指导小朋友自由地创造自己喜爱的动作和音乐使用,这样的学习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有效培养了音乐节奏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全面发掘整合当地艺术教育资源,对当地优秀艺术人才加以重新包装、灵活运用、创造性开发,使民俗和孩子的认知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孩子植根于民俗这一丰厚的人文沃土,认识其含义,接受其精髓,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意识,更能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从而推动孩子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成晓军. 东江文化概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99

[2] 博罗县人民政府网. 魅力中国—博罗篇[EB/ OL].[2015 - 05 - 07]. http:∥www.jnxcx.com/xzmap/bl5.html.

[3]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