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变换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探讨

蒋曦陵,周海云,唐文,李月迎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妇幼与生殖中心新生儿科  5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儿43例,接受变换体位护理,对照组有患儿43例,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40、10.578、6.731,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消除炎症,改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变换体位护理;新生儿肺炎;效果

新生儿肺炎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上发生率相对较高,当患儿出现新生儿肺炎之后,肺功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伴随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所以,临床上针对新生儿肺炎的干预重视度非常高,除了加强治疗外,还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变换体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将其运用于新生儿肺炎中,能够更好的促进患儿康复。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儿43例,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最大日龄17天,最短日龄0.5天,平均日龄(9.22±1.11)天。对照组有患儿43例,其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最大日龄16天,最短日龄1天,平均日龄(9.29±1.02)天。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同时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选择仰卧体位,然后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将床头抬高,角度为30度左后,在治疗时,护理人员可以轻轻地叩击患儿的背部,帮助患儿更好的排痰,同时做好常规气道护理。实验组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排痰护理和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变换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将患儿的头部抬高,形成头高脚低的斜坡体位,角度在30度,然后将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将患儿的双臂微曲,上举到头部,双脚摆放为蛙式,在患儿的臀部垫上小枕头,半个小时后,改为自由体位,三个小时后,改为头高脚低的左侧卧位,再过三个小时改为头高脚低的右侧卧位,再三个小时后,变为头高脚低的俯卧体位,斜角控制在15度左右。护理人员变换体位的时候,需要轻轻的叩击患儿背部,帮助排痰。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3.0软件进行处理,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40、10.578、6.731,P<0.05)。

表1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比较(x±s)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

心率(次/min)

呼吸频率(次/m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3

87.25±3.55

98.11±1.71

161.25±7.32

126.32±5.32

57.23±5.34

39.99±4.47

对照组

43

87.34±3.64

93.55±4.24

161.11±7.44

140.21±6.77

57.11±5.42

47.13±5.33

t

-

0.116

6.540

0.088

10.578

0.103

6.731

P

-

0.908

0.000

0.930

0.000

0.918

0.000

3讨论

新生儿各项身体指标尚未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儿很容易被病菌感染,或者在娩出的时候,吸入乳汁、胎粪、羊水等,从而引发新生儿肺炎[3]。当患儿出现新生儿肺炎之后,自身的呼吸功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新生儿呼吸道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新生儿肺炎进行干预,包括基础治疗、对症治疗等。同时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需要时刻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身体情况,并且引入变换体位护理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

[4]。护理人员在落实变换体位护理的时候,可以结合患儿的需求,合理的选择相应的体位,更好的改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8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变换体位护理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血氧饱和度明显更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更低,表明通过变换体位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该研究结果与汪丽蓉[5]在变换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探讨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采取变换体位护理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消除炎症,改善肺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薇,李琨,宋洪焕.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03):56-58.

[2]左素霞.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身体应激反应、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25):3362-3364.

[3]梁淑玲.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08):2005-2006.

[4]刘雯雯,王丽,罗辉.抚触联合体位变换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20,21(06):68-70.

[5]汪丽蓉.变换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