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配电网拓扑精缩方法的保供电状态分析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基于配电网拓扑精缩方法的保供电状态分析方法研究

吕兴涛

510311198910181317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用电需求持续增加,使供电网承受了巨大的供电负荷,供电状态难以得到保证,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分析保供电状态,以确保配电网运行稳定性。故本文在介绍配电网拓扑精缩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该方法的使用,分析保供电状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析方法;精缩方法;供电状态

引言:在科学技术普及应用的背景下,智能技术逐渐被应用于配电网络,在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为智能终端仅在关键环节安装,尚未实现全部覆盖的目标,故存在监测盲区,如何对配电网进行全覆盖,已经受到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而拓扑精缩方法的应用,则有助于扩大保供电状态评估范围,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拓扑精缩方法介绍

当前阶段,多数配电网状态评估方法对拓扑结构的要求较为严格,仅在后者完整的情况下,方能实现准确评估。此类虽然效果显著,但需要运算大量的数据,难度较高。

站在供保电的角度上看,电气负荷情况属于重点关注的对象,比如:城区或工业区供电线路的负荷,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其他供配电线路相比,此类区域用电量较大,属于重要负荷。因此,在评估时,无需对全部节点的电气信息加以关注,从而为拓扑结构简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配电网拥有种类和数量繁多的节点,如:电源节点、设备节点等,尤其是城区中心地带,甚至还设置了柴油机节点、UPS节点等。且各节点在测量水平上均不相同。拓扑精缩方法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可以整合对负荷影响较小的节点,最终完成精缩拓扑结构的建立,该结构不仅能对重要负荷加以反映,同时,其内部还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

换言之,可将该结构中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信息完整,且能够被观测的节点;(2)与重要负荷相连接的节点。(3)其他不被重点关注,经过整合后的节点[1]

二、基于配电网拓扑精缩方法的保供电状态分析方法研究

(一)保供电状态分析方法

结合上文可知,相较于普通评估方法,拓扑精缩方法较为简单,无需运用大量的数据,故将其作为保供电状态分析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其分析步骤如下:

(1)以配电网信息系统为基础,对配电网框架模型进行提取,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后续分析所需的拓扑结构和参数。这里所说的框架模型,其所对应的区域为待分析区域。

(2)在完成设备和各节点信息的提取后,对关键节点信息加以明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能够在最大限度反映待测区域保供电状态的节点,比如:负荷配变和出口断路器。第二,重要负荷节点。

(3)针对不重要的节点,需通过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合并顺序的起点为拓扑末端设备,直至关键节点为止。合并方式为自上而下,最后即可获得精缩后的拓扑结构。

(4)精缩后的拓扑结构,会形成导纳矩阵,该矩阵能够反映待测区域的保供电状态。与此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周期性,在配网系统中,对关键节点的电气数据信息加以提取,并将其与导纳矩阵相结合,通过潮流分析,完成对重要负荷节点电压和功率的求解。

(5)对潮流分析过程进行重复,与最小二乘法精度要求相吻合后方可停止。在获取电压和功率数据后,需要将电压和负载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这里所说的电压和负载率,位于重要负荷节点。其中,电压不能超过标准,否则容易因电压过高,导致配网电路受损,无法正常运行。而负载率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过载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控制开关跳闸风险[2]

(二)案例分析

为对上述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加以验证,文章拟采用两种常用的配电网结构,分别为节点。通过与经典分析方法相比较的方式,总结基于配电网拓扑精缩方法在分析保供电状态方面的优势。在分析过程中,将节点8看作是重要负荷接入节点。

(1)以节点为例,如图1所示。若实测数据量位于两种不同的场景,如下:第一个场景:对和8以外节点未存在实测数据进行随机抽取;第二个场景:对和8以外节点未存在实测数据进行随机抽取。

将节点8作为基准点,其原因在于该节点属于重要负荷节点,之后,对常用增加伪测量方法和本文所研究方法相对比,得到两种方法在上述场景中的误差和所需时间。结果如下:

在场景1中,常用方法的算法误差为0.528;所需时间为279毫秒;本文所研究的方法,算法误差为0.085;所需时间88毫秒;

在场景2中,常用方法的算法误差为0.759;所需时间为289毫秒;本文所研究的方法,算法误差为0.104;所需时间36毫秒。

通过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在相同场景中,由于拓扑精简方法,可以将非关键节点进行合并,拓扑结构在规模上,会远远小于常规方法下的拓扑结构,迭代次数也会相应减少,故所需时间较少。此外,拓扑精缩方法,主要分析对象为实测数据,故在相同场景下,可以获得更高的精确度。

进一步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性能,场景2与场景1相比,实测数据偏少,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研究的方法优势更为显著,通过合并节点,使拓扑结构更加精简。故相较于场景1,在场景2精简拓扑方法所需的时间更少,但误差却有一定的增加,这与实测数据减少有关。因此,在实际应用阶段,需要把握精度和效率之间的平衡性。值得强调的是,合并后的节点无法被测量,无法对该节点的电气数据进行获取。

1 配电拓扑结构

(2)以配网为例,对本文所研究方法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如图2所示。

2 配网拓扑结构

将节点16作为重要负荷节点,分别设置场景1和场景2,具体内容如下:第一个场景:对和16以外节点未存在实测数据进行随机抽取;第二个场景:对和16以外节点未存在实测数据进行随机抽取。

重复上述方法,分析保供电状态,将节点16作为基准点,对两种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精度和耗时加以分析,结果如下所述:

在场景1中,常用方法的算法误差为0.679;所需时间为739毫秒;本文所研究的方法,算法误差为0.115;所需时间135毫秒;

在场景2中,常用方法的算法误差为0.815;所需时间为805毫秒;本文所研究的方法,算法误差为0.124;所需时间102毫秒。

结合上述数据可知,无论是在,还是在配网拓扑结构之中,本文所研究的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均高于常规方法。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拓扑浓缩方法,无法评估配网的全部节点状态,简言之,就是在评估非关键点状态时效果较差。但由于保供电属于重要节点,故应用拓扑精缩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能够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优势。

结论:综上所述,在实例分析后发现,在保供电状态分析中,对拓扑精缩方法进行运用,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精度和效率远远优于常规方法,为此,建议有关单位重视对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以保证供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思嘉,刘子锐,赵波.一种基于双聚类方法的配电网拓扑辨识算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05):27-34.

[2]牛威,王忠博,刘向宁.基于电力线宽带载波的配电网拓扑关系自动识别[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2(17):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