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三医院 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操。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均有效,但观察组的DHI评分、SBPS评分及QOL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论:前庭功能康复操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前庭功能康复操;前庭功能障碍;应用
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是内耳的器官之一,和半规管、耳蜗紧密相连,共同组成内耳骨迷路。与视觉和本体感觉相互协调从而维持身体在空间适宜的位置。其中前庭系统功能最为重要。前庭功能障碍是指前庭功能的失平衡状态,包括前庭功能低下或丧失和前庭功能过激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很多患者出院后往往需要长期的康复锻炼,来恢复前庭功能。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积极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是患者及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现阶段,除了依靠药物、手术治疗眩晕外,还可进行前庭功能康复操练习。前庭功能康复操是治疗外周、中枢性眩晕及平衡障碍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前庭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基本原理,依靠大脑的适应性、可塑性及代偿功能,促进平衡功能的再建立,以改善病人的主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前庭功能康复操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庭功能障碍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是采取各种药物治疗,包括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维生素B1、甲钴胺、神经节苷脂溶液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前庭功能康复操,具体措施为:①床上练习:患者平卧于床,观察屏幕目标运动,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进行目标运动;②平地练习:患者眼睛紧盯屏幕图表,眼睛位置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左右、上下转动,之后眼睛和头部跟随目标运动,从左往右、从上到下进行运动;患者坐在凳子上快速站起后缓慢坐下,循环10次;之后闭起眼睛快速站起后缓慢坐下,循环10次;为了避免患者摔伤,可以在周围垫放海绵垫,坐在凳子上,用左手将小球置于眼睛平行位置后将其抛下,再用右手重复一次;之后可以坐在凳子上用双手抛接小球;双脚站立并拢并抛接小球。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具体数据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5 | 20(44.4) | 22(48.9) | 42(93.3) |
对照组 | 40 | 12(30.0) | 17(42.5) | 29(72.5) |
X2值 | -- | -- | -- | 6.681 |
P值 | -- | -- | -- | 0.012 |
2.2两组患者项各观察评分比较
具体数据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各项观察评分比较
指标 | 对照组 | 观察组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值 | 治疗前 | 治疗后 | P值 | |
DHI评分 | 35.6±6.2 | 22.6±5.4 | <0.05 | 36.3±5.6 | 16.8±4.2 | <0.001 |
SBPS评分 | 35.7±6.9 | 30.6±6.1 | <0.001 | 34.6±6.5 | 25.5±5.2 | <0.001 |
QOL评分 | 68.5±7.5 | 72.6±7.9 | <0.012 | 69.9±7.5 | 78.3±8.5 | <0.05 |
3讨论
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是内耳的器官之一,和半规管、耳蜗紧密相连,共同组成内耳骨迷路。与视觉和本体感觉相互协调从而维持身体在空间适宜的位置。其中前庭系统功能最为重要。前庭系统在人体位置和姿势变化中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其参与眼球运动,能够确保人体在体位改变以及运动中保持清晰的视线。前庭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视觉不稳定无法直行、无法承受高音刺激、行走时容易向一侧倾斜、行走或运动时可能出现突发眩晕并伴随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需要寻找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法。康复操主要是根据中枢神经和前庭系统的代偿性提出的一种康复训练法,主要是通过周而复始的视觉刺激和感觉刺激,从而产生前庭传入冲动信号,形成代偿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DHI评分、SBPS评分、QOL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模式对患者的改善均有效果。DHI评分、SBPS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得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升明显(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前庭功能康复操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对眩晕的耐受能力,缓解患者因躯体、身体功能变化而造成的焦虑、抑郁甚至性格特征的改变,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费樱平,郑芸,李刚.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16(04):280-283.
[2]严小艳,王凯,陈丰,汪敏.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J].北京医学,2017,39(08):774-776.
[3]王凯,刘俊秀,马芙蓉.组胺受体与前庭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04):751-7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