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江利平,赣州农业学校
摘要:产业转移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赣州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科学的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的建议,也为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赣州
一、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提出“9+2”发展战略,加强港澳与内地合作,辐射周边更远的城市,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协同发展效应。2020年江西发布《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赣州打造全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全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赣州要如何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呢,关键在于积极、主动、科学的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的转移,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建设的新格局,这不仅可以促进赣州经济的发展,更可使得江西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激烈竞争中取得实效,对加快江西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赣州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区位毗邻优势。赣州作为江西的南大门,有“据五岭之要会,扼赣粤闽湘之要冲”之称,是四省交界处唯一的一座大城市,是大湾区进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高铁的开通使得赣州到上海仅6小时,南至广州、深圳缩短至2小时,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夏蓉高速、南韶高速等贯穿全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规划中赣粤运河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
(二)人才与劳动力优势。赣州共有市属、驻市高校12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33万人。赣州常住人口达到980多万,劳动力丰富,客家人素有勤劳朴实的作风,常年劳务输出到大湾区,培育了大批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
(三)工业资源丰富。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央企中国稀土的总部也位于赣州,钨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 铜、 铀、 稀土、钽铌等的储量丰富。
(四)承接平台建设优势。近年来,赣州加快了各类产业转移平台的建设,保税仓、出口监管仓、铁路、公路和中欧班列国际港等平台已完成并投入使用,赣南示范物流园区的稳步推进建设,各类电子商务农产品平台示范县级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促进了外来企业落地与合作。
三、赣州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外部制约因素
1、来自大湾区内部的威胁。虽然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较高,但其内部发展仍然不平衡,比如广东省北部城市与沿海城市差距很大,为了缩小省内经济发展的差距,广东省出台了对口支持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赣州在与粤北地区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
2、来自其他地区的威胁。随着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中西部城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对接大湾区产业的转移,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比如省内的吉安、宜春等地,湖南省郴州、衡阳等地,与赣州同属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差异也不大,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赣州也面临着他们带来的竞争。
(二)内部制约因素
1、承接产业的结构不平衡,产业链不完整。赣州承接的产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较少,大多以劳动力密集和资源密集行业为主,在金融服务、物流优化等投资较少。比如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多以初级、终端成品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在新兴行业、数字经济等领域产业链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产业转移后的集群效应,因为大多数企业实施产业转移的核心在于具有完善的产业链与其匹配。
2、市场经济意识不足。在与大湾区的企事业单位交流对比中,内陆城市小富即安思想相对严重,这会影响市场主体积极进取意识的形成,佛系、躺平、求安稳等心理也助长这一思想的蔓延,部分市场主体严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对外保持良好沟通与合作关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思想上的问题将会限制赣州引入大湾区优质企业转移,融入大湾区经济圈。
3、缺乏高端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赣州虽然高校数量江西第二,人口数量也众多,但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缺乏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特别是基础研究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现有人才储备规模阻碍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此外,由于企业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这也是赣州整体产业链生产处于中低端的主要原因。
四、赣州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加大引进培养人才的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政府要深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应用技术人才是实施的保障,在待遇、住房补贴、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予以柔性支持,建立人才基地。二是积极推进与高校对接,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通过订单式培养、短期培训等方式为产业转移培养基础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三是积极探索与大湾区共享资源合作机制,推动“平台+合作”创新发展,搭建创新研发、资源共享平台,吸引大湾区成果转化,探索联合研究、成果共享的合作研究机制和模式。
(二)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要推进各县区以及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作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要加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内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满足大湾区产业转移落地要求。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政策、投资、金融等方面营商环境,完善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三)科学选择性的承接产业转移。赣州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应具备科学性,与本地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各县区在对接大湾区的过程中,并非盲目承接所有产业,而是在充分考虑自身的产业特色、配套能力以及产业的发展前景,围绕赣州各县区首位产业的规划布局,并结合大湾区细分行业产业转出的各种可能性,进一步明确赣州各县区产业承接的具体选择方向,如:以赣州经开区、信丰县、龙南市为代表的电子信息领域,对应佛山、中山、江门地区的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章贡区的生物医药领域,可充分对接肇庆和深圳等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以于都县、宁都县、石城县为代表的服装设计生产领域,可承接自肇庆、珠海的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以赣县区、大余县、崇义县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领域,承接广州、深圳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延伸加工。通过首位产业为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打通与大湾区互联互通的节点,形成优势互补、全面合作的关系。
(四)降低物流费用。要解决物流成本高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降低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加强公路、机场、流通中心及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赣州市现代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物流企业技术水平,在企业中推广数据库技术、EDI技术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体系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满四,王幼娟,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5
[2]赵义,赣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之承接产业转移战略研究[J],区域经济,2012.5
[3]彭继增,赣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性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