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目前,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人皆网民已逐渐成为现实状况。大数据在为我们提供高效与便利的同时也暗含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对公民个人网络信息与安全问题的探讨已刻不容缓。探讨了大数据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以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特点推之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分析,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对网络信息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引言
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渐广泛,网络上的数据狂开始呈现出集合级增长,这种情况下,加强网络保护至关重要。疫情期间,网络为在线教育的实现提供了便利,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然而,短时间内互联网用户激增,也为网络平台增加了安全风险,安全问题成为线上教育工作中极易被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安全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时,往往表现得风平浪静,毫无波澜,可是一旦有安全事件发生,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此,必须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当前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发展。
1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的特征
从整体来看,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包含以下几方面特征:(1)数据处理量大。其技术本质在于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这是该技术的本质性特征;(2)处理速度快。该技术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与其他处理方法不同,它凭借自身先进技术与硬件的结合,可以对以往的数据实施加倍处理;(3)数据处理类型限制较少。运用该技术可以对不同种类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其中包含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以及不同的要求[2-3]。所以,可以将该技术运用到防护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工作中;(4)数据安全防护价值较高。运用该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时,可以为企业数据安全提供有效保证,不管是员工数据信息还是企业有关数据,对保密性要求都很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运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对数字信息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保护,比如视频、地理位置、图形等,从而将技术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公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析和原因
2.1网络实名制风险
在互联网形成初期,企业往往以匿名化形式保护用户信息,切断使用主体与网络主体之间的直接关联。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为了能过给客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提高服务针对性,企业启用去匿名化技术,收集用户信息,挖掘客户需求。去匿名化技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网络实名制的应用,为检验客户的真实信息,防止因虚假身份而进行犯罪活动。我国2017年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规定用户在进行注册等互联网行为时必须经过实名认证。此项制度在规制犯罪的同时也为网络信息安全的侵犯提供了可能性。
2.2公民个人网络安全意识、隐私保护意识匮乏
对于网络安全、隐私意识,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人群:一类为中年及以上人群,另一类为新时代青年。对于前者,其具有从旧时代(信息技术不发达,以实体方式存储信息年代)过渡到新时代的特征,实体存储的高安全性能使得这代人的隐私意识模糊,即便到了现今,其依旧维持旧思想,这无疑以无法应对网络世界。而后者,虽为新时代青年,具有较强的隐私保护观念,但其往往仅停留于表面的保护,而不理解深层保护,如对于部分未经专业认证网站的手机号输入,其往往没有隐私意识。
3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之对策
3.1加大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
针对网络攻击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犯罪行为,网安部门应协同网络安全相关互联网企业主动出击,通过IP定位、网络攻击溯源等互联网技术手段,追踪网络攻击发起者,精确定位攻击源头。并且结合各种渠道搜集的网络情报信息,有针对地抑制甚至反制网络攻击,对于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网络攻击行为提早预防、及时应对,将遭受网络攻击的损失降到最低。针对网络舆情谣言、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需要在清理存量、抑制增量的同时进行源头惩治:一是清理存量方面,网站平台需要根据网民反馈的已经确证的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信息及时进行清理,防止继续传播;二是抑制增量方面,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增强权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公开性,及时回应民众的需求要点和现实关切,对敏感领域、敏感事件相关的各种信息加强监测,对影响大、传播广的无权威来源信息,及时查证,通过大数据、信息溯源等技术手段快速识别谣言和网络暴力,遏制其传播蔓延,将其对疫情防控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三是强化源头惩治。要严肃追究网上谣言信息发布及网络暴力助推传播者的具体法律责任,畅通举报渠道,建立健全溯源机制,保证网民能够快速、便捷地举报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问题,对首发谣言信息和助推网络暴力的平台和账号加大惩处力度,设立清朗网络空间“黑名单”,对发布传播谣言信息、通过评论等方式助长网络暴力的账号主体进行“渐进式”惩戒,提升网络违法违规成本。
3.2建立网络安全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
据统计,因网络安全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缺失而遭受网络侵害案件占比庞大。特别是中年及以上群体,他们属于乡村经济发展起来的一代,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提及中国社会具有乡土性,属于熟人社会的特征。因此乡土生长起来的人民所具有的连接性削弱了其隐私保护意识与安全意识。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增进:一是提高公众对网络诈骗案件等的关注度。多数人群网络信息安全遭受侵害的原因在于没有被侵害意识。而没有被侵害意识引导的情况下要求用户具有防护意识可谓为难巧妇作出无米之炊。建立被侵害意识的一大重要途径便是对网络侵害案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网络侵害案关注度,多渠道获悉侵害形式,可以增强其保护意识。二是新闻工作者创新网络侵权案报道渠道。以创新形式吸引公众关注度,达到无形的积极影响效果。如公交车电视投放、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网络保护宣传活动、微博热搜关注网络时事等,以多维度宣传网络安全,使用户能在无形中了解各种网络侵害途径,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隐私保护意识。
3.3加强网络病毒的防御工作
置身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都发展得极为快速,但与此同时各种网络病毒也在逐步发展。网络病毒不仅拥有很多类型,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网络信息安全。所以,必须加强对病毒的防御工作,这已成为当前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重要方式。当病毒出现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这需要将权限设置与病毒查杀结合起来,将报警系统与病毒查杀系统连接,明确受攻击范围后发挥病毒查杀系统作用,先将病毒区域隔离起来,在检索病毒来源后,将病毒一并隔离查杀。当前,网络病毒正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很多病毒还会变异,严重威胁着网络信息安全。假如变异后的病毒入侵到网络系统之中,则很难采取手段将其消灭。为此,必须构建起完善的网络病毒防御系统,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在构建起这些系统以后,可以针对不同病毒防范流程实施监督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防范病毒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在优化现代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先进的网络技术可谓功不可没,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下,人们可以快速传播、分享信息,这样不仅知识传播的途径更加丰富,同时工作效率也显著提升。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不断提升大数据应用中心对信息风险进行预防的能力,从而有效防御多样化的网络威胁,达到充分重视恶化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曦.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策略研究[J].软件,2021,42(12):83-85.
[2]黄春乐.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7):255-256.
[3]蔡锦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0):59-60+65.
作者简介:郑正,男,籍贯:云南宣威,出生年月:2001.01.04,研究方向: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