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五华县龙村镇潭溪小学 514447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教学形式显得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加强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这些知识内容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探究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课堂地位,通过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探究,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平等、自由、开放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初步成长的阶段,对周围事物没有成熟的认知,小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主要依靠兴趣接受新的事物。数学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学生而言,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探究,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理论知识,很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跟不上等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基于以上原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知识的程度,进而优化教学节奏,提升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与教师的积极探究,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加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一)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在讲课过程中如果只是结合课本概念和内容进行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习起来会显得枯燥无味。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相比被动接受课本知识,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游戏情景,加强课堂探究。以“认识图形”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促进课堂探究为主,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一般自律性差,他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面。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将不同的小组命名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分组完成之后,教师给学生介绍游戏规则,当教师喊长方形并同时举起长方形卡片时,代表长方形的小组就要站起来,以此类推,让学生了解相应图形的同时还能增加课堂探究,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二)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应用到数学,增加数学课堂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场景相结合,可以让原本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克、千克的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向学生提供小的称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对自己的文具进行称重操作,并展示自己的称重结果。根据学生得到的结果引入“克”的概念,并对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引入“千克”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举例,可以问学生,平时对蔬菜进行称重也是用克吗?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些学生觉得蔬菜重,文具轻,肯定不是用克来计量。通过这样对比思考,可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创设这两个情景,首先让学生对“克”和“千克”建立初步的概念,然后再提问,1千克的蔬菜如果用你们手上的秤来称的话是多重呢?从而对克和千克的换算进行教学。再结合教材案例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对自己测量的数据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相
关知识点,同时也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注重学习引导,丰富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整堂课结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究环节较少,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基本不参与课堂发言,加上小学生自我认知有限,学习效率低、学习积极性差也不易被察觉,因此建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探究,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通过观察可以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根据课堂反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探究方式,让探究成为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通过优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究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逐渐引入逻辑推理、探究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存在差异,小学数学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以上原因,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适当引进分层教学的理念,确保课堂内容的设置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设计探究形式时,要保证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思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场景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创设探究情境,激活学生动机
兴趣、好奇心和激情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原生力,只有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生命力量,才能让小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数学。教育教学想要获得理想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以小学生为中心,让生本对话教学符合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探究式教学情境,提高教材文本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解读文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的驱动下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课堂上,部分学生不理解学科知识的学习意义,也不明确教师的教学动机。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创设探究情境,利用情境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显现,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设计探究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加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从健全课堂结构、提高探究效果、注重学习引导、丰富探究内容、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增加课堂趣味性等方式来实现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改变传统模式下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闫国九。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6)。
[2]谢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探究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
[3]荆明军。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探究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7)。
[4]张利亚。师生探究,探究合作: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