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成本住宅景观的设计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4

浅谈低成本住宅景观的设计营造

杨兴军

(中铁置业集团西南公司, 贵州贵阳, 550081)

摘要: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人们对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房地产市场竞争持续升级,地产红利日益下降,让房地产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小区低成本的景观设计营造也越来越受到房地产从业人员的重视与追捧,以满足“价廉物美”的客户敏感点和成本控制双需求。为此,本文以房地产设计管理的角度,首先对低成本景观概念进行阐述,再分析低成本景观的客观需求和设计原则,进而通过对景观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建筑周期、景观植物、地形地貌、水体、铺装、景观小品、灯光等方面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营造。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营造;低成本

近年来,在巨大的土地成本和骤降的地产利润双重压力下,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住宅景观设计营造时,不仅要从人性化、美观性、实用性上着手升级,还要在“性价比”上下苦功,要在资金的低投入下,满足客户对景观的高需要。

一、景观成本的经济学理论

1、低成本景观的概念

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将景观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采用经济学中的投入与产出比进行分析。简单来说低成本投入就是成本,景观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技术成本、材料成本等等,是所有前期建造以及后期维护和管理的资金总和。高质量产出就是收益,景观建成后提供的生态服务,如休闲、娱乐、观赏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收入等等。投入与产出不是完全成正比的,投入高不一定产出高。所以在景观设计营造上需要对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综合比较,尽可能低成本的投入,高品质的产出。

2、发展低成本景观的必要性

这几年降温的房地产市场让房企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曾经为了突出住宅环境作为特色卖点,在景观环境的效果打造上不惜花费巨资,而将景观环境的后期维护费用忽略。例如“宏伟”的大门,盲目追求高大上,只求名贵树种,打造奢侈水景等等,此类景观元素不仅仅对场地缺乏考虑,且成本高昂。

随着人们的需求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理性化,更加注重环境自身的功能,也为低成本景观带来契机,低成本景观的营造是可持续生态景观的表达,对生态环境再造的思考,也是对消费习惯的理性思考。因此,低成本景观的发展是符合当下时代视角和迫在眉睫的。

二、景观设计营造影响因素分析

在住宅景观建设的过程中,住宅景观被称为建筑“穿衣服”,景观的建设属于建筑施工中的室外工程序列,在建设过程中其费用包含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务四个方面。细分又可知,景观建设成本取决于设计、材料、施工、维护、机械等,其费用贯穿整个景观环境是否落地,每个工序的成本都应重视。从长期住宅景观实践经验来看,景观成本受建设周期长短、硬景、软景、地形地貌、水电设备、景观附属设施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建设周期、植物、水体、灯光、地形、铺装、景观小品、附属设施、其他9各方面(见图1)。建设周期贯穿整个项目的时间段,其他元素的成本影响因素主要体现于设计中。

图1 影响景观成本的因素分析

在建设中,应当以整体视野,在建筑主体修建时将景观一并考虑,甚至在场平土石方阶段就要将景观前期所需,如地形等提前筹划好,以便缩减后期景观建设周期,其余板块则在景观设计营造时纳入思考范围,缩减相关成本。

三、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的原则与方法

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是在对景观造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权衡造价后,对投资和长期收益进行权衡,在保证景观的实用性、美观性等效益的同时,兼顾景观建设和后期的运营、维护、降低造价,而不是一味地降低造价,放弃景观的品质。从影响景观造价因素分析可知,植物、铺装、景观小品、地形、水体等在景观设计营造过程中的控制至关重要,会对整个住宅景观造价造成影响。

3.1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的原则

在居住小区的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中,往往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美观原则。根据成本投入的情况,尽量做到以最小的成本进行投资,收获最大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工程预算、景观实用性、景观美学进行协同考虑。第二,因地制宜原则。在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从设计时就应从项目所处环境出发,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建筑挖出的土方、植物、水源等出发,进行整合设计,减少成本支出。第三,就地取材原则,在设计时将所需的景观元素与材料结合考虑,如将植物植被、材料、山石等提前进行考虑,避免复杂的工艺再处理,用当地材料进行设计表达,既可巧妙装饰环境,又能具备场地记忆,后期还方便维护。第四,可持续性原则。在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遵循可持续性设计,合理利用资源,形成项目的自我造血功能,不仅减少后期运营、替换支出,还可利用环境改善生态,例如场地地貌特征的合理应用与开发。第五,可操作性原则。低成本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降低方案设计成本、改变任务需求、改变施工工艺、材料等,都要以可操作性为前提,否则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完成,延长施工工期,甚至不断“打补丁”,将会造成更大的成本。

3.2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的方法

低成本景观的设计需要以前卫视野进行设计,整个低成本思维横贯整个项目过程,基于低成本景观的影响因素分析可得,低成本住宅景观主要以:施工周期、植物、地形、灯光、水体、铺装、景观小品、附属设施、其他等其他影响构成,在设计时就应从以上重点着手进行全维度设计考虑。

(1) 施工周期

在低成本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建设周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项目推进时,随着建筑的工期影响,留给景观施工时间往往较短,因此首先应将景观设计营造和建筑设计进行同时规划设计,既可统一风格、充分交圈,又可在建筑施工期间为后期景观做铺垫。其次,在建筑主体出现后,景观部分就可进场施工,施工时前应考虑是否为季节性施工,如雨季、冬季等,充分考虑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最后应做好详细的施工横道图,通过关键路线,合理调整各个部门,保证工期的完成,节约成本。

(2) 低成本植物设计

第一:植物品种的选择。在植物的选择中,尽可能的选择本土植物,本土植物经过长时间的当地生长,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外地植物不仅本身植物价格高,运输费用高,且后期养护成本也高于本地植物,因此在植物的选择上本地植物高适应性、高养活性,能较高质量的完成植物景观的营造。在植物品种选择时,还应考虑植物的生长,速生植物景观效果好,慢生植物景观绿化慢,因此选择速生和慢生的相结合,有意识,有计划地分批过渡景观初期,既为景观初期呈现效果考虑,也从景观的持续性上节约成本。

第二:植物规格的选择。在住宅景观中,存在一个矛盾,园林景观的形成,既是即时性的又是需要通过时间沉淀的,因此,应当恰当选择植物植株的大小,合理搭配。

从图2、图3可以看出,我国苗木总量和可用苗木均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植物胸径增大和高矮增大,常用苗木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应减少大株种植,选择中小型植物为主。住宅景观植物空间的美感,不是单看植物的大小,而是植物的丰富性和环境的协调性才是最重要的。

图2,全国苗木供需趋势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

图3,园林绿化苗木价格 (来源:中国园林网)

第三:构建生态群落。在植物类型选择上,需要认真研究植物习性,充分利用生态学意义和生态学视角去审视,综合性挑选植物,搭建生态植物群落从而降低成本。植物一旦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往往生存能力更强、表现力更强,且后期不需要太多的维护。在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植物的纵向设计,立体考虑群落关系,在植物群落配置时,要以植物间的相互配置作为主体,例如依照其观赏特性、叶子颜色进行分类,从平面、树丛疏密度、色彩、立体等不同方面设计植物的艺术构图和风格,从而形成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园林植物配置理论,当然,对于园林植物配置的技术内容不能孤立于设计要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际的环境背景,要从群落生态学角度,深化、细化设计的内容。

第四,选择后期好养护的植物。景观在设计完成后,为保证其效果,后期需长时间的维护,因此在植物的选择时,考虑植物在后期养护的简单性和经济性。选用成活率高、寿命长、生长速度适中、易修剪的植物,在草本的选择中,选择多年生草本。水景中,选择即可净化水体,又可单独成景养护费低的水生植物。

在植物的选择上,在设计时尽可能的从以上方法进行考虑,同时尽量保存现有植物,满足环境的所需的功能,在后期维护上,加强工人的养护知识和技术培训从而降低成本。

(3) 低成本地形设计

在景观中,地形是景观空间转折的关键因素,是倚靠植物、地形、建筑小品等景观元素的基础。在低成本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应在设计前期充分考察场地地形,并在设计时根据前期资料进行设计时,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减少大规模的土方搬运,可将建筑开挖的方量考虑进去,从而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如果场地地形复杂,在设计地形时,要注意构筑景观系统;场地在平直的情况下,在考虑人性化设计、降低成本的同时,要以微地形为主,起伏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

(4) 低成本灯光设计

在景观照明中,又分为功能性照明、装饰性照明、重点照明和安全照明等几大类。低成本景观照明主要将庭院灯、路灯、草坪灯为主,灯具选择节能型灯具,同时加入太阳能路灯,白天储能夜晚照明,同时进行照明数据分析,将人们的出行时间,常用路线进行合理照明设计,控制亮度时间,保证基本亮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5) 慎用水景设计

景观设计营造中水景是常见因素,人们的亲水性使水景在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水景造价较高,不仅要保证水质干净,后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养护。因此在住宅景观设计营造中慎用水景,使用时尽可能的利用活水,从而减少成本低的支出。

(6) 低成本铺装设计

铺装设计在景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要考虑地面材料,还要考虑材料的组合、作用等,不同材料的价格差距也很大,铺装方式、铺装面积等也影响着整个成本,所以在选择节约成本的材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采用就地取材。在材料的属地上来说分为本土材料和外来材料,从材料属性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一般而言,本土材料和自然材料更低成本,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选用自然的本土材料,自然本土材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第二,循环利用材料。在道路材料进行填充时,可选择废弃材料再利用,如建筑遗留的砖、石头等,根据不同材料进行分类复用。通过对废材的再循环使用,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生态性道路设计。在设计时,可采用镶嵌草皮、彩色透水混凝土等手法,将路面进行生态化转变,不仅可以减少铺装成本还可以优化生态环境。

(7) 低成本景观小品设计

在景观中,景观小品有着点亮空间,构成视觉焦点的功能,景观小品在低成本住宅景观中,应选择体量、材料与环境相符合,切不可用景观小品打破环境构成的空间美感。

(8) 低成本景观附属设施设计

在景观附属设施中,如导视系统、垃圾桶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低成本住宅景观中,应选择与环境相融合的附属设施,在数量和材料上选择适合数量及本地材料,本土材料可提升环境质量和文化气息。

(9) 其它

在景观环境上,可采用借景、引景等手法,对环境进行烘托;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屋面绿化、墙体绿化等手段,在生态建设中形成立体景观,既能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又能起到节约水资源的作用;引入现代化电脑监控小区景观,确保小区景观在人工维护费用上的持久节约;对于体量较大的项目,留白设计也是较好的出路,做场所规划,不做场所定义,做场地载体、不约束场地功能,充分与营销、社群、产业运营等进行交圈与互补,让场地在低投入下实现灵活百变。

四、低成本住宅景观实践

当下,低成本住宅景观处于探索阶段,根据行业调查,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住宅景观进行等级分类,2018-2022 年主流的景观成本限额为:A类最低为600元左右,B类项目最低为450 元,C类项目最低350元。各房地产项目按照不同的成本限价进行低成本景观设计营造,或是改变高成本景观的某些影响因子和元素,再进行实践探索。

1、案例分析——成都中南·云樾

成都中南·云樾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修建于2018年,景观占比1.3万平方米,景观成本限额为C标430/㎡,软硬比为5.6:4.4。在项目中,通过各单元景观要素的单方造价比重进行梳理分析得知,整个项目硬景成本比重:项目道路铺装占17%,主次入口区域景观占比15%,周界围墙占比14%,配合规划验收占比11%;,单元入户系统的成本占比6.85%。通过对软景成本分析可知,主要为大型乔木配置占比6.12%,中等乔木占比26.32%,小乔木占比11.75%。

成都中南·云樾通过对项目硬景软景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场地的利用对生态的再造,用较低的成本营造舒适的住宅景观。

2、案例分析——广州中海·左案澜庭

广州中海·左案澜庭项目位于广州,修建于2019年5月,景观成本限额为B标500元一平米,景观面积为4.26万㎡,软硬比为6:4。此项目在设计时就结构性的对整个方案进行整体规划,为保证精准的控制成本,前期就进行合理的布局。此项目在设计时就对成本进行分类,分为指标刚性成本、基础配套成本、景观营造成本。在这三个成本中,其特征为,指标刚性成本是不可调控的,基础配套成本是可微调的,景观营造成本为可合理调控。

刚性成本包含:道路(沥青铺装)、红外线消防道路、消防扑救面、规划活动场地、规划机动车停车位、规划非机动车停车位、围墙等规划指标。基础配套成本包含:绿化、水电安装、预留费用。景观营造成本包含:主入口、次入口、园路及活动场地、景墙、周界挡土墙、景观廊架、水景、儿童活动器械、成品健身器械。

在此项目中,以成本分类和分级设计为原则,有利于锁定客户敏感场景创意,同时整体品质质量可控及降低无效成本的浪费,确保项目成果保证,在前期就针对以上进行成本数据测算,为保证项目交付后长期有效使用,尽可能满足刚性成本设计60%、基础配套合理化30%、集体化场景设计10%的需求,并以性价比高的设计手法,营造舒适的住宅景观环境。

此外,在此项目中还引入模块化设计,分为四大模块体系,其中创新模块包含:主次入口、会客厅、花园泳池;功能模块包含:儿童活动区、健身活动区、跑道、休闲活动区、宅间花园;关键模块包含:铺装系统、单元入户系统、周界系统、植物系统;工艺模块包含景观中各式施工工艺。

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创新板块应着重根据成本分级控制构筑物等硬质的投入,重点加大绿化大乔木的投入,保证高品质呈现,其次标准组团应以绿化为主,结合布置功能活动空间,可适当布置景观构筑物,最后控制功能空间面积,消极空间以绿化处理便可,重点把控绿化苗木的质量和数量。功能模块则应根据成本分级从空间面积、设施品牌上进行控制。关键模块上首先根据成本分级进行材料控制,石材价格日趋高涨,去石材化应为大趋势,加强仿石材砖的应用,其次单元入户系统为归家体验重要流线,根据入户景墙结合绿化体现品质感。最后周界系统应注意项目品质提升,其余消极空间段较少成本投入,效果可控制便可。

广州中海·左案澜庭项目通过精准的成本测算分析、模块化设计等一系列手法,不但减少景观成本,还形成了独特的住宅景观体系效果。

3、案例分析——贵阳中铁阅山湖

贵阳中铁阅山湖项目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始建于2018年,由于规模较大,已持续开发了10余年,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强调生态理念,同时基于大盘开发逻辑也提倡景观的低成本与可持续性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场地环境,通过因地制宜、分级、整合等手法,重塑场地活力。同时从植物选取、硬景材料控制、指标优化等方面控制成本。

因地制宜:依托项目地块中原始的水库、林地、坡地、驳岸等原始场地自然生态系统,以轻干预、重参与的手法打造环湖公园体系,景观着重梳理路网、打造场地,不定义其空间功能,少固定投入,为社群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多场地条件的可能,以景观营造与活动组织的结合与互补,既实现景观成本的控制又为项目赋能,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活力社区。项目别墅区域场地中原始河道水流由南向北流贯穿地块,其承载十二滩水库的排洪泄洪功能,但此区域现状水库泄洪沟处理方式效果不佳,为此首先进行清淤疏通与分台分级,并在水系中增设水泵,利用通过原地貌形成的叠级水景形式,保证水系循环,赋予原水系新的生命;其次打造自然生态水环境,景观上利用水生植物实现水系自净化功能,并营造生态优雅的驳岸景观,既保留了原始自然生态又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从而降低景观成本;此外为增加驳岸的可游玩性,将常水位水位线以上的浆砌石护坡调整为草皮护坡,并增加亲水平台,使得驳岸优美且具有亲水性。

分级、整合:通过对客户敏感点的分析,对场地进行分级,结合场地分析,对植物、对消防登高面、出入口、生活场景化等整合进行思考,在低成本控制要求下,将场地打造得更具颜值、也更具人气。

植物成本控制上,依然秉持分级控制的原则,首先在路口或者拐点处大树、花乔、花地被要重点处理,营造超强的视觉冲击,形成永久的记忆点,但避免选取单株价格超过5万的苗木,例如超过40公分的桂花,超过40公分的银杏,而是选取低成本、易获取、绿量大、绿期长、形态少见、易栽易活的植物,例如香樟、广玉兰、八凌海棠、杨梅、香泡、丛生紫薇等。其次尽量用小乔木或球状灌木替代片植灌木,特别是在重要的人视角度在达到同等绿量下可节省成本。据统计,在该项目的D组团高层区域中,对乔木的控制为每100平米<5棵乔木,Φ≥ 30cm的乔木占总乔木量的1.8%;30cm>Φ>20cm的乔木占乔木量的13.5%;20cm≥Φ≥ 10cm的乔木占乔木量的72%;Φ≤9cm的乔木占乔木量的12.7%。另外控制低贡献项的成本,大、中灌木价格较高时,以较便宜小乔木替代,控制灌木占比,地被打样确定密度等过程控制与优化也较为重要。

高层园区内有大面积消防扑救场地,面层材料的选取主要以透水混凝土与仿石砖为主,从源头上降低成本。同时通过可移动设施与地面彩色混凝土图案的变化相互结合形成了丰富的功能空间与视觉效果,用景观语言引导风格审美,赋予了该高层园区住宅景观崭新的风貌,获得了市场一致好评,最终结算成本也控制在440元/㎡以内,取得了双赢。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满足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低成本住宅景观是可实现的。通过合理筹划并整合项目全维度资源,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筹划全周期控制要点,将工作环节的分解与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充分结合;筹划客户敏感点、景观价值点、成本敏感点的系统系平衡;发挥景观“+”的更多边界,实现跨专业合作、跨条线互补;合理并精准设计景观元素,追求植物、地形、水体、铺装、景观小品、附属设施等景观要素的性价比最大化,从而实现低成本的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营造。

参考文献:

[1]孔小鹏.城市居住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4)

[2]徐稀.关于中美两国之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J]景观设计,2008(3):6-11

[3]方文,王海洋.关于城市木本植物群落性质的认识[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2

[4] 维普咨询有限公司.资材篇——地砖系列 [ J] .景观设计, 2008, (3).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6] 邹巨龙.珠三角居住区低成本景观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7] 程袁华,张延龙.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与思考——以深圳市居住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14-4516

[8] 王芳.谈植物造景方法与节约型园林绿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23(2):51-53.

[9] 王芳.园林植物群落及其设计有关问题探讨,2008,23(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