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文化馆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内核和历史记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日益显现。但由于种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中遭遇了种种困境,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口传文学形式(如传统口头文学、民间故事、传说等)、表演艺术形式(如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等)和非物质文化空间(如传统手工艺技能),也包括作为其载体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整体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非遗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积极开展普查工作,建立非遗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是做好普查工作。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非遗普查工作,对每一项非遗项目进行摸底、建档,对每一项非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认真搜集每一项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并分类建档,建立起完整的非遗档案。普查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原始影像资料,同时对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进行登记和造册。尤其是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濒危项目或濒临消亡的项目,要尽快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制定抢救、保护计划和方案。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和传承人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建档立卷,纳入相关档案管理。
二、深入挖掘整理,构建完整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个民族的人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并且作为传统文化相当重视的并且作为遗产组成起来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际物品或者地点场合。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精神内核和历史记忆,拥有非常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等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血脉,也是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完整体系,不断创新和发展。首先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梳理出最能代表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优秀内容,并进行重点保护、整理和记录。其次要积极开展传承人、传习所、传习基地等相关工作,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全面、真实、有效地传承与保护。
三、注重资源开发,扩大社会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更体现在经济层面,尤其是资源开发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该注重与社会生产的结合,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注重与民众生活的结合。这样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影响。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时,首先要充分挖掘、整理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要做到以人为本,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社会财富,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能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陶冶情操、滋养心灵。因此,必须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此,必须要创新发展模式,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财富。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和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
五、实施项目申报,促进传承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专业机构等各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普查、挖掘和整理,建立档案资料,并对其进行记录、建档前期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制度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手段。它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让其成为真正的“文化记忆”。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00多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000多项。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护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领域广、专业多、任务重,必须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建档、保存、研究与宣传工作;二是要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对在各种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中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和民俗活动组织者,进行认定和传承;三是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同时吸收广大群众的参与,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四是要加强与高校合作,在学校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或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五是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七、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开展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政府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重点支持各级政府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投入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补助力度。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政府文化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结束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美术、书法、技艺等。它具有历史性,是民族智慧在文化领域里的结晶;它蕴含着民族精神,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气质;它是活态的民间文化资源,存在于广大民众的社会实践和生活方式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又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莹,齐丹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02):84-86.
[2]林凇,祝雨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汉字文化,2022(22):174-176.
[3]赵美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内蒙古宁城皮影戏为例[J].参花(下),2022(12):35-37.
[4]张晓燕.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析[J].大众文艺,202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