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曲艺的保护与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曲艺的保护与传承

李威言

辽宁科技大学

摘要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多东西,越来越受国家的到重视和保护。书法、国画、中医、中华礼仪文化甚至服饰方面,比如汉服近年来都有受到一定的关注。但曲艺艺术却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流行音乐,曲艺作为流行艺术的时代早已过去,很少人能够欣赏其魅力,曾经盛极一时的曲艺艺术何以衰落至此?在这种现状下,曲艺艺术将如何发展?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保护

关键词: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持续加速,包括中国农村的快速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和地区文化受到外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和侵蚀而逐渐消失。有效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方法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逐渐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在2003年10月第32届联合文教科文组织的大会上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于 2005 年连续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11年在全国人大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外来词才逐渐被学界乃至群众所认识和理解。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曲艺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通过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它从艺术表演中折射出思想内容;,借助艺术形式这个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在艺术的意象中,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者的思想政治修养得到提高。曲艺艺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用,必须在不断创新和创造性开掘中才能得到有效体现。

    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曲艺所讲述的传统故事以及故事当中传递的仁、义、礼、智、信、孝、悌在任何年代都不会过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曲调、唱词、扮相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其他国家想尽办法保护传承甚至窃取我国传统文化据为己有的情况下,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传承中国的传统曲艺,如果把传统曲艺通通送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那若干年后我们的传统文化还能剩下些什么;其次,传统曲艺市场,特别是以唱为主的传统曲艺市场的确在萎缩,但是并不代表就没有市场,相声也是传统曲艺,但德云社可以带着传统相声全国巡演,甚至出国巡演,可见传统曲艺将市场做大不是无稽之谈,只是需要改变观念,迎合当下的娱乐风潮,走新的路子;并不是人民不爱传统曲艺了,而是传统曲艺现如今的宣传手法以及演出方式不符合现在的市场发展,如果再有有国家层面的扶持,我们新一代的曲艺人继续为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奉献新力量,传统曲艺是必然能够存活并且发展下去的。

不得不说的是,很多民间艺术家由于思想文化水平和艺术创造力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形成标志性个人艺术风格、无法更好的使自己所表演的这门戏曲具备高记忆度的魅力展现,那这对于本来可能就没有太多戏曲欣赏知识的观众,形成一种“各种曲艺都差不多”的笼统印象。当今社会如此重视符号价值的现代社会,没有自身的特点是不可以的;使的活儿不好没有人会请你去出演活动,经济收入会低,从而导致艺术家的改行和传承人数的骤减。到现在,研究的已经传承八百年历史的大鼓艺术,传承人就3个了。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解决方式:

1.国家和政府对其进行保护。媒体的播出和宣传力度可以适当增大,比如综合频道可以增开曲艺类节目,曲艺频道继续优化。而且借着现在国家推崇传统文化的东风,适度的进行推广。

2.充分发挥短视频的流量,吸引青年人投身曲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最近这几年的网络短视频非常火热,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曲艺文化遗产的渠道。具体的话,一是可以通过短视频介绍曲艺文化的前后今生,这样可以扩大曲艺文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感兴趣的青年人投身于保护和传承曲艺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可以联系相关人员做好曲艺的周边产品的制作,通过曲艺文化的相关短视频带货,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收藏购买周边产品,从而起到一个宣传作用。

3.青年人带头在线下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相关讲座、宣讲会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充分利用节庆日、学校、民间艺术馆或专题展示馆、电影院、媒体等宣传曲艺。在中小学、职业学校等开设曲艺课程,培养青少年对曲艺的了解和情感,提高对曲艺艺术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的认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曲艺的传承保护。

所以所谓之传统曲艺,要在现代社会中存活,除了做出适应于现代社会的改变别无他法。正如相声,委身于过去留下来的,说给五十年前老百姓听的段子,那不可能不衰落。放在八十年代的前三四十年,相声前辈何曾想象过会有《虎口遐想》这般离经叛道却深得群众欣赏的作品出现?吸收现代社会幽默创作的新成果,哪怕是借用互联网上的现成之物,再反过来通过现代社会的电视与互联网传播,这才是曲艺存活的出路。说给群众听的东西,没有“群众”听了,又没有变革的动力,那终究只能沦为自娱自乐而衰落。

参考文献

[1] 豫北地区戏曲文化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马文 《报刊荟萃(上)》2017年7期

[2] 厘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念 何政军 周祥生《中华文化论坛》2012年3期

[3] 著名民俗学家纵论“民族DNA——非遗” 蔡 风 《上海采风月刊》2010年5期

[4] 浅析少数民族文化空间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与反思 旦增卓玛 《西部论丛》2020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