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逆向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小学语文学科逆向课程设计的实践探索

徐梦雯

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教育的加快发展,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通过灌输式学习来机械记忆大量知识点的现象,即使有的课堂活动丰富有趣,但无法促使学生利用这些知识或从这些看似热闹的教学活动中重新生成新的知识结构。换言之,学生只是参与其中,而没有真正从学习中获得对学习结果的理解和持续思考。总结已有设计的不足,美国学者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了“逆向设计”理念,逆向设计是一种“追求理解”的教学,该设计将评价置于设计之前,强调理解,重视思维可视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逆向课程设计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课程理念第四点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指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由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跨学科特征以及内隐性特点,如何增强语文课程的情境性和实践性,真正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及必备品格,“逆向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维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视角。逆向课程设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从教走向课堂,而是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从学生的学习结果出发,通过结果导向、评价前置、任务情境来设计课程,由此提升学习成效。逆向设计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思维潜力,促进教育改革。

1逆向设计的语文教学策略

(一)目标导向:以始为终的学习设计教师在设计之初首先要明确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以单元核心素养为主要制定依据,因此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就成为整个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实际操作时,不仅要恰当把握教材中显性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要关注蕴含在单元中的隐性语文素养,如辩证的思维能力、文化认同意识、语文探究能力、合作沟通态度、语文审美观念等。例如在“民间故事”单元,创造性复述作为显性语文要素贯穿单元教学,同时要将文化自信、创造思维、审美情趣等语文素养作为隐性主线贯穿于单元学习中,一显一隐两条主线相辅相成。(二)评价先行:指向素养的多维评价评价先行是逆向设计显著的特征之一。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以单元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目标,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有效保障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科学性,为单元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单元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决定了评价不能只是停留在纸笔测试、课堂问答等方面,还要求用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理解进行显性化的表达。逆向设计的评价先行让学习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为及时跟踪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单元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决定了评价的多样性,同时多维度的评价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三)载体有效:其一,逆向设计旨在意义理解,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逆向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现实需求,设计适切的、能够指向素养目标进行评估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二,逆向设计是一种单元设计,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紧紧相扣,又层层递进,学生在明确目标指引下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体验。这样会有效避免学习内容的零散化。学生在有次序的学习体验中,掌握体系化的语文知识,获得渐进式的语文能力,从而逐步促进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小组合作活动

高质量的学习思考是逆向思维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小组合作可有效激发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性,根据知识内容和形式的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在一种更为平等、轻松的氛围下共享学习成果、学习经验和学习技法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明确具体的学习主题或问题。在设计主题或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兼顾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以及课程的教学需要,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讨论的方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知识点拆解得过细,要给学生留出可供讨论、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完《少年闰土》这一课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文中的作者和闰土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只不过后来两人不得不分开了。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过了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之后,作者和闰土又久别重逢,他们会有什么对话?两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而后便可组织学生以两人或四人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还可要求学生将成员讨论的内容总结一下形成一篇续写的小短文,并将之作为讨论成果统一交给教师点评。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以上几方面策略教学时,尽管逆向思维的应用能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带来显著的提升效果,并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但是逆向思维的适用范围并不是绝对、完全的,很多知识信息和技法内容的学习在顺向思维下就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强行应用逆向思维反倒会起反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务必恪守逆向思维教学的“度”,不要为了一味追求教学的新颖性而盲目扩大逆向思维的渗透维度。

3开展逆向教学设计总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在开展逆向教学设计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因其带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试探性,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在逆向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总结教学问题,在总结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对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的思维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学生的问题,如部分学生没有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导致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严重影响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能是自己的时间没有安排好,也可能是忘记了语文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其可以通过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一步发现阅读学习任务布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教学总结需要做的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强化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认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当然,教师可能由于自身教学能力的限制,如对逆向教学设计在理论上的认知带有局限性,在开展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举措,导致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而开展逆向教学设计总结,则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鉴于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逆向教学设计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项目企划书来对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和规范,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阅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问题纠正举措都记录在案,并且每个周期围绕“逆向教学设计指导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专题总结。这样做不仅可以通过“群智”发现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的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从来不是一项墨守成规的活动。学生只有突破常规地尝试和另辟蹊径地探索,才能让学习成为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基本认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大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力度以及逆向思维培养教学的渗透力度,让学生能从更多角度、层面出发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摄入、处理、消化和应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素养。

参考文献

[1]托尼·瓦格纳.教育大未来[M].余燕,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9:27.

[2]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M].吴礼敬,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1.

[3]丹·罗斯坦,鲁兹·桑塔纳.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M].李晨,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