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3

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房琳

官渡区水务局,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想要保证河道治理的效果,不单单要遵守相关治理原则,还要对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来采取适宜的措施来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为河道治理的效果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对河道治理的问题和措施开展探究。

关键词:河道治理;意义;常见问题;措施

前言

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全面开展,不仅可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加强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但是在治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治理效果远远低于预期。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以下方面来进行阐述。

1河道治理的意义

1.1综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将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当成切入点,这样可以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先进科学技术的辅助下,为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换言之,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需要在流域实际特征的前提下,来科学规划河道治理工作方案,从而使治理效果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统一性。

1.2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

生态环境中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为河道,通过河道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通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河道治理措施包含河道疏浚、铺设截污管线等,在河道治理措施的作用下,不单单能够对河流水质完成科学净化,还能够加强河道的蓄水能力,甚至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3贯彻生态水利理念

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应该对生态水利的理念进行全面贯彻,促使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协同发展状态。相关部门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自然植被以及生态护坡等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这样不仅能够完善生态系统,还能够使得生态环境免遭损害,有利于发挥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除此之外,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不单单要对河道保护范围进行提前规划。还要提前明确河漫滩的利用范围,确保河道的承载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1.4强化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由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断加剧,所以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该将多样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其中,以此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显著加强。同时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运用适宜的方法来提高水生植物的存活率,有利于保障系统功能生物的多样性,进而为系统综合性能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2河道治理的原则

2.1生态治理原则

想要使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不仅要提升人们的思想认知,而且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确保河道的生态系统得到妥善治理。因此,可以优化改革传统的治理方式,并对自然破坏的原因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同时在生态修复地区实际状况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治理效果的加强提供重要支撑。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不可以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破坏,需要让原有自然状态得到最大化的保持。若需要人工实施修复处理时,需要满足因地制宜。

2.2远近结合原则

从以往的河道治理经验中可知,要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治理过程中,应该进行详细的规划,使得河流的管理体制得到完善,以此来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层面来讲,应该从全局的角度考量,将河道源头当成切入点,并遵循远近结合的原则,来对每个进入河道的溪流展开全面考量。换言之,想要保证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修复,应该对河流的整体性加强重视,避免出现江河湖泊间水道被损害的现象,保证小河流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细化,并向具体人员身上进行不断落实,增加整体的生态“活性”。同时在先进技术的辅助下,使得相关治理步骤得到有序开展,从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2.3规划一致原则

当处于河道治理阶段时,不单单要对水源的持久性展开考量,尽量避免出现污水进入的现象,还要对治理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全面考量,甚至要对堤坝的设计以及居民的迁移等充分考量。在该过程中,应该对规划一致原则全面遵守。在进行规划时,要注重科学,并在环境保护中融入科学技术,以此来更加高效的实施规划,有助于妥善解决相关生态问题,进而使得生态治理目标得以实现。

3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河流断流

河流断流会引发河流不连续现象的出现,该现象的产生原因不仅仅与自然因素相关,还与人为原因密切相关。从自然因素的层面来讲,主要是冬季上游的小溪处于干涸无水状态,或者洪水季节产生的河流改道。从人为的角度来讲,主要为构建水闸、人为分流等。不论哪种原因都会导致下游无水。当下游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时,水流无法保持连续性,导致下游的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构建河坝使得河流与陆域地区之间的联系被阻断,致使生态系统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

图1 断流影响下的生态环境

3.2河流污染严重

在经济社会之中,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会将污水直接排入到河流之中,如图2所示。这样不仅使得生态遭受破坏,还会引发一定的灾害现象,甚至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此外,中小河流附近具有大量的工厂和居民区,生活污水以及废水等排放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相关污染问题的出现。

图2 污水直接排出

3.3违规占用河道空间资源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想要使用地需求得到满足,则会对河道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使得河道用地被侵占。另外,当地居民对原本属于河道的用地进行侵占,来违规搭建私房,或者在河道旁搭建违规建筑物。此外,也会对河道用地围垦进行新侵占,来种植蔬菜或饲养家禽等。伴随着河岸植被的不断减少,则会更加容易受到冲刷,导致河道出现明显的生态退化问题。

3.4责任划分不明确

河道治理工作的综合性相对较强,这样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业。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为支撑,使得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明显的交叉或重叠,或者工作人员在河道管理方面存在理解偏差,甚至会出现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推诿的现象。另外,在河道协作管理时,由于缺乏配合度,无法完成良好的责任划分。导致河道治理工作效果远远低于预期。从河道治理中可知,河道污染产生的原主要原因之一是,污水的大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积,这些都是人为因素所导致。因此,若治理过程中缺乏健全的问责机制,就会使得责任无法细化和落实,也无法保证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的有效衔接,致使出现明显的管理失位问题。这样不仅导致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而且无法妥善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4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4.1完善河道管理机制

河道占道现象相对严重,阻碍相关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大部分河流属于自然形成,不单单具有地表水流,还存在地质或天然植被等因素。这样在占道后实施改造处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所以在治理战略上,需要从源头开始,构建科学完善的河道治理机制,严格处罚侵占河道的相关人员。从相关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讲,其要全面掌握河流利用状况,并制定科学可行的河流规划,在河流水利职责的基础上,构建河道水利综合整治方案,确保河道占道状况得到妥善解决。另外,要对审计审查力度进行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这就要全面科学的评估各个方面的因素,并提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原有河流、沟渠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持的同时,尽量降低对环境所产生的损害。除此之外,在规划和评审过程中,尽量对历史水系进行保留,并采用有效的改造措施,确保河道的防洪能力得到显著加强,进而使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4.2 清理河道淤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

在大部分河道中都存在淤泥堆积的现象,这样会明显抬高河道河床的高程,削弱河道蓄洪以及泄洪的能力。若处于台风或多雨季节时,还会发生一定的溢洪现象。洪水不单单会淹没道路和农田,使得人们的出行受阻,还会损坏大量的农作物,产生较大的严重损失。因此,相关的河道管养单位要采用适宜的方式,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定期清除,以此来为河道的正常通行以及蓄洪泄洪能力提供保障。当前,河道清於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主要是针对较大型的河道,可以对挖泥船和淤泥船进行运用,将淤泥运送到指定位置,再进行统一处理。比如,淤泥的土质相对较好时,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将其制成农田肥料,以此来得到循环应用。另一种方法主要针对小型河道,利用吸浆泵来的淤泥进行有效冲洗,确保淤泥得到有效清除。这两种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两种清淤方式

4.3加强河道生态护岸建设以及绿化植物的种植

在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时,需要对相关植物进行严格筛选。此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对“适地适树”原则进行严格遵守。植物对土体存在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时边坡的稳定性与坡提水压力存在密切关联性,植物根系存在水分吸收作用,能够削弱边坡的空隙水压力,强化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从而发挥出固岸的效果。另外,对河道景观绿化来讲,也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尽量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性,且能够满足河道的基本功能。在对植物自身特点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植物的观赏性以及生态性加强注意。可以采用乔木、灌木相结合,长叶、落叶相搭配的方式,确保高低错落、四季分明的河道滨水景观得以形成,从而使得生态河道能够向城市绿廊进行转变。河道绿色植物成活之后,能够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这些植物能够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和分解,甚至能够将污染物质转化成营养物质,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保障,确保水质得到有效净化,从而实现河道治理的目的。

4.4合理运用网格生态技术

对网格生态技术来讲,其指的是在网状结构的基础上,来对河岸水土流失现象实施控制,确保河流水体与河堤治之间的生态交互得到加强。在施工过程中,对具有良好腐蚀性的材料进行应用,如混凝土,以此来开展相关的河堤保护工作。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并且能够在河道治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将一些植物种植在网格之中,加强网格的稳定性,以此来保持水土。另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科学管控河流的流速和流量,若河道的水流和流量都相对较小时,在正常水位之下,可以对该技术进行应用,布设相关的护坡砖和生态转。若河道的水流湍急,此时在水面之下不可以使用生态护坡砖。

4.5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性

在河道治理的前提规划中,要在河道管理范围和治理范围的基础上,明确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权属关系。同时结合河道治理状况,召开相关的工作协调会,来明确相关职责和分工,不仅仅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还能够确定相关施工顺序。这样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安排专业及时去解决,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进而使得河道得到妥善治理。

5、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河道污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此来加强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以及净化水质作用。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则要将河道治理问题当成重点,确保相关措施得到有效制定和实施,为河道治理效果奠定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蒋立超.浅谈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2(19):68-70.

[2]邹育新.浅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22(09):256-259.

[3]陶小磊.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16):86-87+90.

[4]李安超.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22(02):45-46+49.

[5]高生杰.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J].四川水泥,2022(01):142-143.

[6]赵岩.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J].地下水,2021,43(06):304-305.

[7]张德浩.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运用解析[J].科技视界,2021(27):90-91.

[8]姚元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20(14):205.

[9]张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J].南方农机,2018,49(1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