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摘要】互联网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有了更多移居的可能性。居住流动性是指人们更换住所的频繁程度——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因各种原因更换住所,包括教育、工作转移、对新居安排的渴望、婚姻状况的变化和退休。在现今大环境下流动的居住状态也对社会产生了不小影响。居住流动性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关注居住流动性与一些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从消费心理和心理行为两个角度探讨心理学与居住流动性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居住流动性 消费 心理
一、居住流动性下的消费心理学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多角度立足于社会环境变化的视角,探讨居住流动性于心理行为的影响。提到行为往往会联想到消费,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常见行为,在当今社会,消费显得无比重要,每天日常生活都不可能离开消费。居住流动性影响我们的社会行为,消费也是社会行为的重要内容,那么,居住流动性会对消费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又会对消费心理产生什么影响呢?
了解哪些地区是更多迁居的或稳定的,可以预测什么样的品牌、产品、服务或广告信息会对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更有吸引力。居住流动性可根据内在的自我价值决定吸引消费者的品牌类型。例如,具有独立概念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与社会环境分离,如果品牌与个人特征相关联,他们就会认为品牌很强大。居住流动性消费者倾向于将自己从社会关系中转移,并重视个人属性与集体属性,在评估品牌实力或权益时,他们会更看重品牌的个人特征(如优雅、真诚),而不是其社会特征(如社会责任、环保)。居住流动性强的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的品牌建立新的关系。当面对品牌创新时,居住流动性强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品牌延伸,因为他们整体倾向于关注相互关系,从而能更好地看到母品牌与其延伸之间的匹配。
零售环境也是消费环节中的重要一步,零售环境是一个互动的环境。居住稳定的消费者对集体属性和关系环境的关注,他们可能会对促进社会关系和具有互动的零售元素做出更积极的反应。一个相互依赖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与社会是相容关系,更注意零售环境中的上下文线索和信息,如包装、标签和周围的商品在货架上。因此,相对稳定消费者的整体注意风格表明,他们对商品判断可能更容易受到特定零售环境中上下文线索的影响。
移动型消费者的分析性注意风格可导致他们一般不太容易受到上下文信息的影响,但一旦他们的注意力被带到这些线索上,他们的反应可能会不同于相对稳定型消费者。具有分析型注意风格的消费者倾向于将产品与其展示语境进行对比,而不是将其同化到这种语境中来判断产品特征。由于分析倾向于将焦点放在与背景截然不同的对象上,相对移动的消费者可能会做出反应,将产品与展示环境区分开来,并进行对比(而不是同化它们)。
二、居住流动性对心理行为的影响
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家庭、学校、同伴及邻里等社会环境变化,探讨了居住流动性对其认知、情感、人际交往和群体行为的影响。进而探讨居住流动性创造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作用。频繁搬家可能会使儿童反应越慢、注意力越不集中,认知失调越多,甚至自我控制力越差,但在高经济支持条件下可能又会有不同的结果。且幼儿期频繁搬迁对非言语认知发展有更持久影响,童年中期、青少年早期搬家次数越多,五至八年级时的阅读、数学等认知能力越差。在情绪情感心理健康方面发现高居住流动性的流动儿童表现出更多社交焦虑、孤独和抑郁等。居住流动性高的青少年亲密朋友更少,与朋友的亲密程度更低。高流动性儿童在歧视知觉上的得分比低流动性儿童要高,并且歧视知觉越高,自尊水平越低。由此可见流动性大的群体无论在哪方面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成人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群体,居住流动性也会对成年人产生较大影响。居住流动性给成年人带来最大的危害是陌生,陌生意味着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建立新关系,搬迁,打破原有生活常态,使人进入陌生生活,经历琐碎、复杂的适应过程。它打破原有人际关系,使人进入陌生的社会关系,感到缺乏社会支持。频繁的搬迁无法长期从属某个群体,没有稳定的群体身份,进而影响自我知觉及群体行为。
同样对于成年人,我们也需要讨论一下居住流动性对情绪情感和身心健康的影响。居住流动会降低内向个体的幸福感水平。社会水平上,人格特质内向的地区,居住流动性越高,幸福感越低;反之,其居住流动性则越高,幸福感越高。居住流动性越高,焦虑水平越高。居住流动性较高的个体会更容易感受到孤独难过的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朋友很少,人际关系陌生且范围很小。幸福感低焦虑水平高是居住流动性造成的影响,此外,流动人口在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比较高,也就意味着被试群体可能会出现较低的心理健康状况。流动性(搬迁过的城市数量除以总体流动时间)越大,流动人口的抑郁程度越高,自尊、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
三、近十年的局限和新的方向
尽管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居住流动性的阴暗面,但也可能有光明的一面。例如,最近证据显示,种族中心主义可以通过流动性来减少。当人们处于低流动性 (居住流动性的心理学少数代理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他们的行动倾向于种族中心主义;被试与群体内成员合作,但背叛群体外成员。相反,当个体处于高流动性环境(即许多个体进出某个地点)时,他们的种族中心主义倾向减弱;被试的行为基于之前的行为(以牙还牙策略),而不是它的群体成员身份。
现在更多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居住流动性对各方面的影响结果,但搬家行为(流动性)的产生可能与性格特征有一定联系,性格特征可能是搬家的一个预测因素。如在个人层面上,社交能力强的人比社交能力弱的人更可能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搬得更远。除人格特征外,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促进或阻碍了居住流动性。搬家的决定可以由个人的社会经济条件(如收入和教育水平)以及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工作机会和离婚)影响。在社区层面,交通系统和设施、政府的住房政策和就业机会等特征也会对迁居决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人们迁移的原因是不同的,无论是内部性格、社会经济条件、重大事件、社区特征、公共政策,还是两者的结合,根据其原因,他们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居住流动性的影响。因此,探索各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流动性是未来研究重要内容。
居住流动性会在社会与个人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文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对于居住流动性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文化差异逐渐称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了解了各地文化差异,就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区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创造出适合的广告和消费渠道,提升产品影响力。当然在教育领域也可以应用到居住流动性的研究结果,通过对高流动性儿童的社交关注,来减少居住流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儿童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创造更多条件。
最后更多的关注贿赂这种社会行为,减少贿赂,增加良好的社会关系。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良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