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

王爱迎 ,朱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淄博理工学校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崭新的心理学、科学理论,进而在德育教育上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性格方面开展教育改革,并以科学理论、哲学思想为依据,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促进教育“育人方针”的完整性,以此全面塑造学生阶段性的人格,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德育教育作为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部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思维的关键,并将学生心理价值观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有效地正确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在成长阶段,选择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基于此,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与机遇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策略;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中职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身体的成熟让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但心理的尚未成熟,又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需要父母、教师的教育与引导。互联网进入到中职生的日常生活,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特别是现如今互联网+学习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疫情之下网课成为常态,都极大地增加了他们使用网络的频率,开拓视野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自控能力比较低的中职生们往往会沉浸其中,只愿意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一)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和进展参差不齐

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也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为了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在学生中传播,这些地区的学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医院、科研院所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尤其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举办自我认识、情绪调适、职业规划、社会适应等专题讲座。而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就不尽如人意。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心理健康教育人、财、物投入的不同,所导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参差不齐,这是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环境影响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要使中职生健康的成长,就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中职生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前提基础。如今的社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学生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外界信息,信息中既有一些积极正向的,同时也包含消极负面的,由于中职生的是非辨别能力普遍偏弱,导致无法对一些不良信息进行有效抵制。学生长时间处在消极负面的环境下,会逐渐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许多学生常常感到自卑和孤僻,甚至十分冷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院校、教师、家长应该通力合作,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中职生应该正确把握自身的心理变化,积极地调整心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构建价值导向互动机制

创新型的德育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能力上进行道德教育,使得心理教育上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以时代发展、价值观念上作为基础,引导学生的自身发展心理,与健康教育核心价值,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且针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更加全面。在企业、学校的基本导向上,应重视融入人生观、社会主义等理论,进而使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贯彻到教育机制中,使得在学习内容在学生树立出正确的人格理念过程中,为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具体到伦理教育的传播、弘扬过程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进程更加全面,对社会共同体形成有价值的认知体系,并深化调节德育教学发展方向。以发展规律作为基础,使得学生的心理都得到有序开展,促进心理健康上可针对性的规范出正确的思想、认知,使得德育教学理念更具拓展、延伸的价值,进一步搭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建出健全的教育体系。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心理教育的指导作用,可以在社会共同体上,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其他方面的认知更加全面。在社会人际关系中提高发展机制,可有效地在课程和社会实践上,将正确积极的价值理念转变为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强化学生德育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整合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职业道德的实施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思维教育形成道德判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灵交流方式,进而加强情感体验。

(二)自身对策指导

1.自我调节中职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问题,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困难,对中职生来说十分重要,因此中职生要自我调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生在步入社会时遇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多。中职生在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应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参与到社会的竞争中。同时,在社会中遇到不公平、不平等的待遇时,也应自我调节,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提高自我,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补短,弥补不足,提高自身能力。2.自我控制自控力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是自我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主动调节行为的能力,是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自我控制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约束,培养自己的自信,不被消极情绪所影响。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消极情绪无机可乘,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中职生。学会自我控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做到积极向上,才能避免网络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强化家校社协同共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学校积极建立“家长积极配合、教师倾情付出、学生用心参与、社区联动服务”的家校社协同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实现“家校一线牵,携手赴未来”教育愿景。和谐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原生基础,亲子养育的辅导、家校沟通的能力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调动好家长的力量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也要更加关注教师群体的家庭教育,让教师首先能做一名优秀的父母。社区、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的参与可以使生命健康教育更加丰富和深刻,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社会、参与生活的窗口。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建构起共同体场域,就能在相互配合、支持和对话中实现健康教育的融合联育,从全学科领域、全体学生关爱、重点学生关注、家庭教育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方位发力,构建学生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大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四)有计划、有目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重点组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专业培训原则上不低于40学时或至少参加2次专业学术会议,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去、请进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课讲什么、怎么讲,心理健康活动办什么、怎么办。

结束语

学校全方位发力,传递健康心理理念,引导师生做自己的心理建设者,筑牢“心防”堡垒,不断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以积极的心态、睿智的头脑、巧妙的方法筑牢校园心理安全防线,为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灵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常娥.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86-87.

[2]黄严,曹仕燕.人本主义理念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84-85.

[3]苏珊.新媒体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4):73-76.

[4]李国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渗透摭探[J].成才之路,2020(32):26-27.

[5]赵晓兰.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