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计算题问题简单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1

小学低段数学计算题问题简单化策略

厉晓芳

江山市政棠小学 324110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教育作为学生计算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习惯培养的重点科目,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习惯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教学成绩为基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简单化;

一、认识计算题的重要性,直面现存问题

计算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其他知识点灵活运用的基础,是与生活结合最紧密、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但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造性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年龄普遍偏低,缺乏形象思维能力,而很多计算题过于抽象,对处于大脑发育期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1]。再加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计算题教学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新课改教育理念之下,难免不合适,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数学计算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调整教学方式教授解题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一)兴趣引导,丰富教学方式

提升学习成绩最有效的加速器就是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发挥现代教学基础设施优势,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形象化的图片、音频设备,让课堂丰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解方程》知识点进行讲解时,其中涉及到很多字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字母引入的意义和目的,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PPT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形象地引导学生,把每个字母表示的用途和含义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字母对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使用的便利性,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知识讲解做铺垫,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将计算题相关习题示例改编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置身其中,应用检验,发现所学知识的有用性。或者根据学习内容,设置互动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计算题带来的应用体验和乐趣。如学习《加减法》的时候,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加减法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那么教师在教学前,可尝试先发起正反抢答小游戏,给课堂热热身,教师提一个词语,学生抢答相反的词语,通过课前的这个互动小游戏,引出加减法教学,不仅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便于学生充分理解题目,学会实际应用。

(二)教要调整方式,学要掌握技巧

教要调整方式,学要掌握技巧。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难点知识也较多,教师在制定教案及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时候,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教授。通过解题方法、审题技巧及验证方式等多方面讲解知识,并为学生总结出简单易记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同类习题的解决技巧[2]。同时要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和口算技巧,以免一个基础知识点还未吃透,被迫接受另一个知识点。要加强系统化练习,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对学生开展专项练习。可尝试针对一个知识点,找出典型的习题针对练习,让学生灵活应用每一个类型的解题技巧,直至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导入圆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为新知识进行铺垫,寻找内在联系,还可通过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圆柱体特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仔细观察,在观察中理解感悟,通过比较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掌握解题技巧,同时也让学生在公式演算的过程中掌握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三)养成好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掌握数学计算题的运算规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督促学生养成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习惯:一是认真规范书写的习惯;二是学会观察,仔细审题的习惯;三是自查纠错的习惯;四是坚持验算,保证计算正确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时要集中注意力,做习题更要细心和耐心,避免因粗心大意和注意力不集中而解错题目,最终影响学习成绩。

三、结语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科目,计算题是数学科目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更是数学科目教学的重点目标。想要提高数学教学成效,教师要重视计算题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严谨有序的审题分析、规划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步骤及规范的书写题目等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杰.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讨[J].新课程,2018(7):206.

[2]李秀云.提高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