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722197903256914
摘要:淡水鱼养殖品质的提升与水质的把控具有直接的关系,通过相关条例和生产管理措施改善水质不良、环境污染等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升淡水鱼的养殖质量,促进相关产生经济链的良性发展。本文从淡水鱼养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以及生产管理要点进行了详细化地分析,希望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淡水鱼的养殖品质。
关键词:淡水鱼;水质;生产管理
引言:
通过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影响参数和指标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该水域是否适合淡水鱼的继续养殖和繁殖。淡水鱼养殖的各项因素是运动和变化的,所以需要结合其真实的生活条件来确定是否要改变水的营养化程度、PH值以及溶氧量等等。因此,做好水质监管,加强水质检测,保证水质当中的各项元素符合淡水鱼的生长需求,为淡水鱼的生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淡水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
(一)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是生物生长必须要的要素,淡水鱼养殖中营养物质是非常关键的。在淡水鱼养殖中植物和水藻属于植物类的营养物质,除此中外还包括其他的有机营养物质,比如微生物:氮磷钾等。无机营养物质无法直接显现,但这也是鱼类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但是目前在淡水鱼养殖中有机营养物质过剩的情况非常常见,这样对淡水鱼的正常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在营养物质投放时要适当,科学合理地保证有机营养物质的使用,要更加高效地发挥营养物质的作用。
(二)PH值
主要指的是淡水当中的酸碱度,这是鱼类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淡水养殖的PH值在7.5-8.5之间,在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处于这个酸碱度之内。所以要求养殖人员要采取专业化的方法对淡水的酸碱度进行检测,确保其可以满足鱼类的正常生长。如果PH值过高就会发生碱性水体中毒的情况,影响鱼类的呼吸,数值过高则会导致鱼类死亡。此外,如果PH值异常还会影响淡水内的水藻生长,改变水体内其他物质的存在,所以做好PH值的检测与控制至关重要。
(三)溶解盐
溶解盐的指标主要指的是该淡水区域内所溶解的金属无机盐正离子、酸根无机盐负离子等等,还有一些必须存在的溶解盐成分,如钙离子、镁离子、次氯酸根例子等。这些对于鱼类的代谢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到神经系统的电位传递,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饲料的科学投放,并对溶解盐的含量变化进行科学地考虑。
(四)溶解氧
氧气是淡水鱼生长必生存的必要条件,鱼类生存所依靠的氧气是空气溶解在水当中的氧气含量,所以对溶解氧含量的多少进行检测是判定水质质量的重要因素。水中氧气的溶解含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强度几个方面,溶解量的含量越低越有利于淡水鱼的繁殖和新陈代谢。淡水鱼养殖中溶解氧量的含量较低,它们可以跳出水面自由呼吸空气。但是如果含量过低就会导致鱼类的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淡水鱼的养殖中溶解氧的含量最佳值是5.00ppm-6.00ppm之间。
二、淡水鱼养殖的生产管理要点
(一)水质测量
水质测量主要包括了对水体的溶解氧、透明度、酸碱程度、亚硝酸盐的含量等等进行测定。水体透明程度较好养殖出的鱼可以达到嫩、肥、爽、活的标准。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员要密切关注水体环境,定期检测水质环境。水体当中的溶解氧含量高低是影响水质优劣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保证溶解氧的含量保持在淡水鱼养殖的要求范围内,超标非常容易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整个鱼塘的死亡。同时,还需要对溶解盐的含量进行测定,对水体当中的酸碱度以及溶氧影响情况等进行分析,比如实体当中亚硝酸亚的含量超标会导致鱼类直接死亡。而水体当中的酸碱度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确定水体当中的PH值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在水域内养殖藻类可以很好地缓解水质,而水藻类微生物对于水体的PH值可以进行很好地调解,而水藻对于大分子有机物的分解,可以降低硫化氢以及氨氮等含量,以保证水体内酸碱度的平衡性,为鱼类的生长营造良好和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关注水生植物的含量
水生植物可以在淡水鱼生存期间为其提供充分的氧气,保证鱼类可以快速地生长,而且可以有效地规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出现,控制水体当中的有害物质。水生植物的栽植可以为鱼类提供非常好的饵料,所以根据水域的实际情况科学栽种适宜生长的植物,能够为鱼类的生长提供非常好的有机物,还可以很好地消耗水域内淡水鱼的垃圾排放。
在淡水鱼养殖中栽种水生植物,可以提供各种微量元素构成有利于鱼类生长的生物循环系统。自然性形成的生物系统相比于人类供给,可以更好地维持水质的稳定性。但是如果水域内的水生植物过多,对于鱼类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养殖员要科学地分析淡水区域内的水生植物,根据鱼类的需求科学地规划好栽种的面积、密度以及规模等等,这样才可以确保水质当中的营造程度处于适中的状态下。
(三)科学实施套养技术
淡水鱼养殖工作的开展应该树立大局观,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时刻坚持以水养鱼,以渔养鱼的理念,科学实施套养技术,促进水产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构建生态环保、产量优、质量高的现代化养殖体系。从淡水鱼的分类角度科学进行鱼类品种的套养。比如,草鱼适合生活于水域的中层和下层,主要以食用草类植物为主;鲶鱼则适合生活于水域的中层,主要食用绿藻类的食物;青鱼更加适合生活于水域的底层,主要食用螺狮、蚌等。科学套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实现水域的高效利用。
(四)确定适宜的放养时机
淡水鱼养殖的放养时期在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这主要是由于气温决定的。冬季水域温度交底,鱼种少,鳞片比较紧密,在运输和捕捞过程中不易对鱼种产生伤害,相应的赤皮病或者水霉病等也会减少。同时,在这个时间段内鱼类的新陈代谢会降低,不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更有利于给鱼类的生存营造一个良好和舒适的环境。以鲤鱼类为例,在气温达到10℃以上后就可以摄取食物和生长,其主要生存于水域的下层,水域中天然的植物都可以获取成为自己的饵料,更好地弥补越冬时期所产生的能量消耗。因此,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品种的不同科学地确定适宜的放养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水是根本条件,保证水体质量符合要求才可以确保淡水鱼养殖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养殖人员要时刻关注水质质量与安全性。在日常的管理当中水体的溶解盐、溶解氧、PH值和营养物质等要定期进行检测,做好管理,及时发现与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确定适宜的放养时间、科学地实施套养技术,不断地优化与提升淡水鱼的养殖鱼管理水平,为淡水鱼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且舒适的生存环境,进而高效地提升淡水鱼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何安华,周洪霞,陈洁.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特征、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05):100-105.
[2]杨雪,张汉邦.浅谈淡水鱼养殖水质调节的方法[J].山西农经,2017(17):72.
[3]童建新. 基于物联网的淡水鱼养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