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规划

李晓华

山东农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东泰安    271018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个行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灌区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见灌区信息化建设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阶段。在灌区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区域内的灌溉水平和效率,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规划与建设脱节以及难以维护和落实等问题,并且会对灌区正常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有效地提高管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效率及质量,为建立具有特色的管区管理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会对我国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灌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对策规划;

在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虽然全国江河湖泊的面积很大,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比还赶不上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同时还是农业大国,农业支撑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灌溉。根据我国2016年的灌区调查数据可知,截至年底我国的灌区总数已经达到了7807处,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3304.6万h㎡,但是在参与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434处大型灌区中,只有一百多处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建设,而且灌溉效率也比较低。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经达到了0.7以上,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对灌区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规定才0.6,因此我国灌区急需开展信息化建设,以科学调配水资源、提升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既可以保障灌区灌溉的质量,还能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全国水利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该时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信息数据从采集到分析的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改善,完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

一、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根据对我国灌区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由于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比较难,因此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起步也比较晚,并且从基础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看也比较薄弱,因此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问题的阻拦,导致管区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包含的地质环境也较为复杂,因此在水资源的分布上也难以做到均衡,南方的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出现洪涝灾害的几率比较大,北方则是水资源比较少,再加上气候条件的问题很容易出现干旱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灌区信息化建设成为最优的解决方案。但是我国目前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上还缺乏核心的科学技术,因此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从发展的角度上看资金的投入也不够充足,因此科研团队在研究的过程中难以保障进度和质量。除此之外,相关专业人才的流失也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内没有足够的人员进行补充,这也造成了目前灌区信息化建设人员青黄不接的现状,让正常的建设和发展工作难以按照规划的路线进行下去。

二、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虽然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灌区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技术和方式也在不断加强。为了达到更好的灌溉效果,提高灌区系统化建设水平成为发展规划过程中的首要目标。在打造水利信息化系统之前,还需要对水利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让我国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循环和利用,也为农业整体的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开展管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引导,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资源上的支持,让灌区信息化建设达到更好的质量和效果。

在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让整个工作的流程衔接更为顺畅,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灌区信息化建设与很多基层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论是工作复杂性还是工作量都非常庞大,如果连最基本的资金投入都不能配备,就很难让工作进度和质量达到应有的标准。一般情况下,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使用的资金应当是政府部门批复的,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开展,项目使用的资金也会水涨船高,对于政府财政的压力也有所提升,当资金不足的时候管区信息化建设速度也就会有所减缓了。因此为了保障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定性,需要在项目指出对资金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量,并且考虑一些项目相关的融资途径,让社会的资本可以参与到管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去,通过使民营企业家商业投资的方式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保障整个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充足的资本还能让灌区信息化建设覆盖的内容更广,工程内容也可以更加细化和深入,发挥出项目整体的最高效益和价值。

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是不能够通过一次两次的制度改革完全解决的,而且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的后续工作非常重要,还需要专职人员对项目的整体进行持续性的维护和全面的治理,才能够保障系统得到更加稳定地运行状态。通过对国家水利工程规划政策的解读可以得知,由水利枢纽站和水电站等国家单位和灌区结合的方式可以让资源的控制和调度得到更加合理的安排,对于很多地区的旱涝情况也能进行有效的规避,让水资源在农业种植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价值。为了保障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相关单位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且执行力高的工作队伍。待遇上可以参考类似级别的科研人员,环境和设备上的要求也应尽量满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灌区信息化的建设质量。对于参与到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都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专业化的继续教育,还要通过制度等方式让员工对自身的责任有明确的认知,才能从根本上对管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做出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需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为其提供保障,作为水资源匮乏且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应当建设科学现代化的灌区信息化系统,改善目前出现在各省市地区的洪涝问题。在开展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拓展更多的项目融资方面的渠道,还应当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培养出更加专业化且素质高的人才,只有提升整体工作的质量,才能够让灌区的信息化系统发挥出更多的价值效用。

参考文献:

[1]邵艳枫,姬夏楠,张素艳.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7):87-88.

[2]张元,张伟.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智能城市,2020,6(02):91-92.DOI:10.19301/j.cnki.zncs.2020.02.050.

[3]姜明梁,邓忠.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10):132-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