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家文化传承的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案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基于客家文化传承的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案例研究

魏妙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 523635

摘要:在综合考虑小学书法学科特点和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范梅里恩伯尔和基尔希纳提出的综合学习设计模式为雏形,将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的设计框架构建了一遍,从而进一步的将所要设计的教学设计,详细地分析了各组成要素,以此来进行实践。在教学模式上,笔者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综合学习设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出对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具体形式、步骤内容。

关键词:客家文化 主题式教学 小学书法 双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优质资源,精心组织并对客家文化与书法教学进行合理融合、主题式教学。根据书法教学实际,发掘出“本土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客家文化元素,确立不易替代与独具特色的主题式教学案例,逐步走出一条内涵发展一品多特的教育教学新路径。围绕“弘扬书法艺术,传承客家精神”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客家文化和樟木镇本地客家的历史,了解客家名人,传承客家精神,学习书法章法和格式,创作翰墨客家主题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教育中来,在书法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和课程落实措施的背景

在现今“双减”政策,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出新要求,最大的转变从原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书法课堂教学提出全新的挑战,不再一味把课堂作为教师的个人舞台,而是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经验,设置并建构更为完善、系统、高效的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开发与“客家文化”相关主题的校本课程,并结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开展进阶性的主题式教学。

书法教育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基本前提下,同时具备着为学生提升专注力和文学素养的功能。书法课堂上常规化僵硬化的知识输出学生吸收再内化的学习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对书法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是现今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大趋势,融合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书写创作兴趣的状态提升。

二、小学书法教学融合本土客家文化

教师教授与学生书写的内容是具有地域性的岭南地区三大本土文化-客家文化。有别于传统书法内容,有别于其地区、其他学校的书法内容。它并不是从常规的书写规范字开始,也不是从临摹古代书法作品为主线,它是以借助客家文化中能体现客家文化精髓的部分作为书法的内容。我们正尝试探索以主题: "了解客家历史赏析客家诗文表现客家精神创作客家匾联走进客家名人发展客家书法"教育为主脉,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主题式探究创新教学,逐步以同一个教学主题活动为主线,单元式地围绕着同一个学习主题,整合欣赏、分析评述创意表现应用展示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基于客家文化传承的小学书法“主题式教学”分为五大主题板块:客家历史、客家精神、客家名人、客家匾联、客家诗文。每一个主题板块又具化到四个阶段学习。赏析·评析,临摹·表现,创作·探索,应用·发展。

因此,以创新的书法教学模式呈现。它是书法艺术与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融合与发展,真正彰显了我校书法教学的特色。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建书法特色教学的得到有效推进,并依托客家文化打造了书法特色学校的品牌,再次擦亮了学校的养正教育的教学理念。

三、主题式的书法特色教学案例

(一)三年级的授课内容:《客家精神》

通过学习并书写客家人最具代表性的“硬颈精神”,使学生掌握左右结构字的写法。掌握字的结构特点,做到结构匀称、合理,提高观察、审美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图片比较、分步讲解、教师示范、微课运用”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重点;通过书写和讨论等方法,能利用左窄右宽、穿插错位的方法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笔画间架对位来赏析客家精神,让学生了解客家精神和樟木镇本地客家的历史,培育其了解本土文化、对家乡文化有自豪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的教育中来。

(二)四年级的案例:《客家名人》

围绕“走近客家名人,传承爱国精神”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环节和课堂作业的设计。通过师生的讲解、评述客家名人的事迹,更深入的了解客家名人当时的社会环境,更能认同他们的情怀。学生通过赏析.评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认同名人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分析、讲述,比较的能力,使其乐于交流、体验评述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爱国情怀这正和左右结构字的安排相通,从而学习了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律如同行异态主次分明收放得宜奇正相成穿插避让等。

(三)五年级的课例:《客家麒麟》

微视频讲解传承文化-麒麟-客家麒麟。然后结合麒麟舞的历史由来,联想到软笔因在竹简上书写的历史原因,从而产生了隶书中蚕头燕尾、顿笔收笔的由来。最后,以图例的形式拓展各个时期的书法字体和样式。点名的形式请学生回答从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主要书写特征和风格。最后,作者让学生选择一种字体书写书签并制作成展板展示。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轻松有趣的书法教学工作。将书法课趣味性、知识性、情感自豪融为一体。

四、学科素养落实到书法教学

从书法学科角度来讲,要为素养而教,不局限狭隘的知识和内容、任务和要求,而是培养视野开阔、才思敏捷且具有丰富文化素养和诗书气质的人才。

(一)可持续措施和显性的成效

1.通过书法常规课堂、相应校本课程设置、特色社团、校园主题式活动和比赛,有效且长期稳定地开展校本教材内容活动,将客家文化与书法教学有机融合,达到双传承的目的。

2.结合书法、美术、音乐、语文、综合等多种学科,围绕书写客家诗文、舞动客家麒麟、了解客家民居、歌唱客家山歌等多维度、深度性、精细化地开发樟木头镇客家文化的主题,达到艺术传承的成效。

3. 建立教学资源库,提供参考资料。通过观看相关电影和影像资料、翰墨客家主题手抄报、翰墨客家高年级现场书法比赛、翰墨客家师生硬笔字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并感受,在校园展出达到艺术传播的功能。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形式得到深入了解和体验,做好材料收集和整理。

(二)影响力和隐性的成效

1.弘扬了客家文化,达到了“客家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从学校大环境中营造“客家文化传承”的校园氛围。让教师、学生、家长自然而然参与了传承、保护和发展,并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扩大影响力,实现了弘扬和发展客家文化。

2.“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传承客家精神客家文化,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例如在“客家围屋”学习中体会客家人聚族而居、均等相待、团结一致、相互扶持的客家精神,全方位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3.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成长。以赛促学、以学促改、以研促教、以教促建。同科组就客家文化为主题-同课异构,加深教师对客家民间艺术传承性的认知,并将传承文化注入教学当中,使得书法教学更具有文化传承和知识内涵的使命感。

从客家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传统美德、良好风范、高雅情趣、坚韧意志,逐步形成“厚德载物”的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2】陈希军.浅析如何在美术鉴赏中融入传统文化[J].教育界 ,2019(2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