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设施保护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城市雨水设施保护研究

朱靖,程颖,张杨

苏州市河道管理处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摘要:分流制城市雨水设施收集降雨时地面雨水径流并排入河道,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近年来,城市雨水设施面临来自第三方侵占、破坏或排污等违法行为的威胁,亟待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保护。本文从问题的根源出发,研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雨污分流;水安全;水环境;信息化

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多采用分流制,国内多数城市也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即城市雨水设施收集地面雨水径流并直接排入河道,它的通畅、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区防汛排涝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败,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生命线,国家颁布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然而由于违法行为隐蔽性高、违法成本低、监管难度大等原因,雨水设施常常比其他管线更易遭受侵占、破坏或偷排,给城市水安全、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设施被侵占或破坏,城市水安全面临威胁。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地下空间有限,埋深较浅的雨水设施经常遭受第三方的侵占和破坏。违法行为发生后,施工单位往往擅自填埋或者简易修葺处理,降雨时雨水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引发城市内涝。

二是违法排污屡禁不止,水环境保护面临挑战。沿街布设的雨篦是雨水的收集口,由于其工作性质,分布广泛并且是开放式的,却常常被沿街商铺和居民倾倒剩茶剩饭乃至油污,洗车店冲洗汽车、环卫公司清洗路面的含有化学试剂的污水常常直接流入管网[1]甚至部分企业采取隐蔽手段偷排泥浆等。以上种种,造成管网和河道淤积,降低城市排水防涝的能力,破坏城市水环境质量。

1、问题的根源

城市地下空间有限,分布着强电、弱电、燃气、给排水等各专业管线,它们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并按不同行业加以管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各单位建设与改造计划往往前一年就已确定,难以实现统筹谋划、集约共建。再者,《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虽然明确了管线间水平和垂直距离,但是地下实际情况往往比前期勘探情况更复杂,当无法按规范要求保持与其他管线安全距离时,为了争抢空间,传统观念上相对强电、燃气、给水而言危害程度小的雨水管线常常被侵占或破坏。

城市雨水设施产权单位众多,多数城市由市级部门、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县)级政府所辖部门(如住建部门)以及房地产开发商负责[2],同一城市不同区县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各级管理单位不在同一条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难以形成合力;源头控制、过程监管、验收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机制还有待完善。

全社会共同保护雨水设施的意识还不强,部分群众对雨水设施的认识还停留在合流制排水上,对破坏雨水设施安全的违法行为认识还不到位,还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2、解决的建议

一是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建议各类管线的新改建计划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协调,尽可能的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和改造。既可以减少投入、避免道路拉链,又能实现各类管线集约共建,高效利用地下空间。要强化政府在工程建设和地下管线问题上的综合、协调能力,互通有无、交流管线保护经验、沟通协调相关事宜。

二是前置审批,资源共享。道路占用挖掘主管部门在做出道路占用挖掘许可时,应当同步告知建设单位管线保护责任,并及时向相关管线权属单位推送;涉及或影响雨水管网的工程项目,由雨水主管部门先行审查后方能实施。雨水主管部门掌握工程底数,做好过程监管和验收管理,实现全过程全覆盖的监管。

三是数字赋能,预测预警。雨水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投入,建设前端感知及安全检测系统,实现风险隐患的预测预警。例如餐饮集中地区,可以增加摄像装置进行倾倒餐饮垃圾违法行为抓拍或传感器对异常流量进行监控。摸清设施底数,更新完善雨水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上传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形成全市信息一网通,定期维护更新并实现数据共享。

四是理顺体制,形成合力。各地应立足城市特点,把握排水管理规律,理顺排水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实现设施一张网、管理一盘棋、事务一根轴。

五是严格执法,加大宣传。严格查处违法侵占和损坏排水设施等行为,对人为破坏排水设施的人和事,按谁损坏谁负责的办法解决[3];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曝光违法违规案件。开展群众易于接受的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各界自觉保护雨水设施的意识。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引导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雨水设施的安全保护。

结语

城市雨水设施保护需要规划引领,统筹建设,运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预测预警能力,不断理顺机制体制,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行政执法,加大宣传引导,多措并举共建共享美好城市。

参考文献:

[1]翟亮.邯郸市排水系统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12(04):49-51+116.

[2]江涛.城市(镇)排水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2):71-73.DOI:10.13616/j.cnki.gcjsysj.2019.11.231.

[3]吴旭峰,付峥嵘,陈志刚.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和管理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8(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