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文峰高级中学 215300
摘要:在迈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教师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对高中地理的优化变革,加强对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的科学融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塑造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和良好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高中地理;海洋国土意识;教育实施
引言:
在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中,教师借助地理学科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快速认识到海洋理论知识,了解海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海洋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培养学生维护海洋权益的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塑造积极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和环境价值观。
一、完善海洋知识体系,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教育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受到海陆分离的思想影响,导致海洋教育内容在地理教育中呈现出边缘化的状态。教师在创新教学中,以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为核心,依托教材文本进行海洋教育内容的合理渗透,完善海洋国土知识体系。借助综合、全面的知识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性教育。在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中,教师注重海洋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关联。围绕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海洋权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统整,促进学生对海洋形成整体的有机认识。譬如,在认识海洋的环节中,教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进行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洋水体、海气相互作用的统一讲解。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中,还可以添加风海流、密度流的形成,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在系统讲解和知识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在结构性认知中,建立完整的海洋知识体系。教师需要认识到对于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达成。在整合海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在地理教学中对海洋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借助科学化、层次性的知识建构,完善对学生的海洋国土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
教师在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的实施中,注重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引入,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深度变革。借助技术信息化,将抽象、枯燥的海洋知识转变为趣味性的影视音频和文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由于在地理教育中对海洋国土内容的缺失,很多学生对国土的版图意识仅是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部分,而对管辖的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却知之甚少。教师在海洋国土意识教育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将海洋国土意识教育进行直观化和影像化的呈现。通过播放海洋国土的自然环境、开发历史、资源利用等知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譬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详细讲解我国在海洋探索历史中的创造性成果,以及辉煌的历史文明。借助海洋历史文化知识的展示,拓展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主权完整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利用历史视频解说、自然风光展示、趣味海洋科普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海洋国土的整体认知。引导学生在认识海洋和热爱海洋的综合认知中,明确国家的完整版图,增强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
三、推动问题导学启发,培养学生的理性海洋意识
在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于海洋安全意识普遍缺失,对于海洋意识往往呈现出理性不足。在海洋国土争端问题上,对一些常识问题缺乏科学的认知。相较于枯燥乏味的知识说教,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将海洋理论知识和国土安全知识嵌入到问题之中。借助趣味问题的教学驱动,启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理性思辨,帮助学生掌握完善的海洋理论知[1]。譬如,在“维护海洋权益 加强国际合作”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海洋国土争端,围绕领海划分、专属经济区的定义等方面进行知识提问。或者是结合双方主张的海域重叠,争议海域的权利冲突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行问题讨论。借助问题引导,鼓励学生在问题思考中,能够结合相关知识的理论支撑和海洋法律法规进行科学论证,完成对海洋国土问题的合理解决。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特性,结合时事热点新闻,创设趣味性的探究问题。在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和教学启发中,巩固学生的海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海洋意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利用自身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能够结合海洋知识、法律知识,科学合理的进行综合思考。在海洋国土的知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海洋认知。
四、创设主题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海洋资源意识
在海洋国土教学环节,教师创设趣味性的主题探究活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当前的海洋战略思想,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应用,提出科学化的发展建议。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海洋资源意识[2]。例如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小组划分不同海洋地域,指导学生小组围绕相应的海洋区域特点,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设计。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海洋资源的同时,认识海洋资源的特点,以及理解特色化的利用开发模式。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一方面可以结合书本理论,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分析相应的成功开发案例。另一方面,在信息的整理和归纳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见解。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提出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等开发形式。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因地制宜,借助海峡、海湾、河口区域进行潮汐能的发电利用。通过小组的互助交流和借鉴学习,制定完善的海洋资源开发方案,并鼓励学生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模型演示、概念讲解和创意分享。教师则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补充和教学梳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利用认知。通过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强化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五、社会实践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对学生的海洋国土教育中,教师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应用训练。在知行合一的综合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3]。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的地理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完成相应的社会实践。例如,有的学生,根据对海洋国土的实地勘察和数据调查,总结归纳出常见的海洋污染。针对过度捕捞、围海造陆等不规范的工程活动行为,造成的生物资源衰减和环境污染,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还有的学生,选择成立海洋环境保护组织。定期在社会上开展海洋国土的知识科普,为广大民众传播海洋知识和海洋信息,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并且还可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行垃圾清理、环境维护等形式,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根据自身的理论认知和亲身体验,制作相应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课堂交流环节,分享自身的主题报告。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教育路径,培养学生保护海洋国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爱护海洋、保护环境的历史使命。
六、结束语
教师在地理的创新教学中,认识到海洋国土意识教育的应用趋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立足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的合理实施。在知识教学和观念塑造的综合培养中,提高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中国走向海洋强国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娄筱玥,周旭,张宇,等.海洋国土安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以"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6):4.
[2]仲小敏,赵明月,门子真.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海洋安全教育体系的建构--以中学地理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2(11):6.
[3]范舒婷, 叶回玉.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J].地理教育, 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