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中学 4570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形式变得不传统,教师设法寻求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循规蹈矩”,才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开放”和“包容”共存,才会对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到促进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多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创造发散思维的机会,学会细微观察,感受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学科,吸引学生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开展策略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作业质量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语文作业质量,增强语文作业功能,立足实际学情,创新作业类型,增强作业功能。
一、作业设计对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及时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
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知识如果不能及时的复习就很容易遗忘,所以作业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还可以复习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避免因为时间过长而遗忘知识。
2、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作业的设计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做作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知识表现不足或者理解不够彻底,然后及时巩固该知识点。如果没有作业设计的环节,学生就不能正确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知道自己在哪方面的知识有不足之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3、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后设计教学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就起到帮助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作用。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反馈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接受情况,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且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大部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练习题或者作业完成度不高,教师就要思考教学策略是否有问题,然后重新设计教学策略,对该知识点再讲解一遍;如果只是少部分人对该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教师就可以单独为这部分学生讲解。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的完成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作业内容的设计包含各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针对语文阅读理解内容、语文写作内容、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等进行作业设计,通过这些语文作业,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科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开展策略
1、增加趣味元素
大量的作业让不少学生得了“作业拖延症”,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的行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优化设计充满趣味的作业。
教师可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如观察记录、故事大王、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等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三年级口语交际“名字的由来”时,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名人名字的由来和名字的意义;猜一猜自己名字的由来和意义,再向父母求证。课堂上,学生畅谈自己名字的意义,猜测同学名字的由来,还纷纷介绍起有趣的名人名字,整堂课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又如,教学童话《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通过解读文本,了解故事发展的走向,同时教师设计小练笔:照样子续编故事,还有谁会来到老屋的面前,老屋会怎么做呢?有同学写道:有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来到老屋,他祈求老屋收留他,老屋同意了。流浪汉看到老屋到处破破烂烂,于是他砍了些树枝,烧制了砖块和瓦片,把老屋修葺了一番。老屋焕然一新,流浪汉一直生活在老屋里,和老屋一起照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再如朗读类作业可设计为课文配音,再通过学生打分评选出班级“优秀朗读者”“最佳配音员”。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会对有趣的作业产生浓厚兴趣,既增强了学习探究欲,又在完成作业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鼓励自主选择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作业内容、形式的设计等方面也缺乏参与机会,更没有发言权,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要求和方式完成相应练习。“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更重视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挖掘不同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为此,学生也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意味着语文作业形式的转变,教师需要从机械、单调的作业模式中走出来,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变革作业设计的形式,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创新,设计出形式多样、题目灵活、内容丰富的作业。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以口语交际活动“讲民间故事”为例,根据练习要求,学生需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讲故事对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要求更高。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作业设计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比如,拓展传统的“讲故事”活动,使之包含呈现出不同形式的“讲”,即用声音、肢体语言、画面等不同方式呈现故事。为此,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朗诵组、表演组、绘画组和故事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小组,并按照各个小组的要求完成作业。例如,朗诵组需要加强民间故事的朗读训练,并通过录音的方式在微信群里提交作业;演艺组要突出表演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民间故事,尝试将故事编写成简单剧本,如通过表演的方式讲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绘画组是通过画笔讲故事,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呈现课文内容,漫画、卡通、国画均可。创新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性,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注重关联设计
语文作业设计源于课堂教学内容,是对小学生认知内容的再实践、再强化与再提升。教师应自觉强化语文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与实践性,以“双减”政策为指导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品质性与设计性。语言素材与文学作品均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语文作业设计恰好能够为教学内容走向生活化与实践化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提升语文作业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实践性。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的作业设计中,由于课文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了“北京的春节”中的一些趣味故事与传统习俗,因而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针对“传统习俗与重要节日”做文章,以此提升作业设计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作业探究中全面总结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主要习俗,如,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中秋节家人团聚、吃大餐、吃月饼、赏月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于是,学生就会在网络信息的辅助下较为全面地总结出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主要习俗,从而能够立足课文内容综合掌握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主要习俗,实现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多维积累与有效拓展。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探究任务能够以课文内容为基点推动小学生向外进行拓展探究,指引小学生积累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切实体现作业探究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4、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生的心理虽然不够成熟,但他们也具备独立的人格。由于受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的影响,他们在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整齐划一的作业设计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发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分层布置作业。可以采用“基础必做+分层选做”模式,指导学生优化组合出“自我定制”的“套餐”作业,推进分层作业的自选实践运行模式。自选分层套餐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作业自选的灵活性,“基础训练”人人做,“分层强化”选择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情和兴趣按教师规定的作业数量自主组合“套餐”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空间得以拓展,对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予以保护,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吃得好”。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中生字词的概念;让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段落概括;让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作业分层可能导致的学生自我认知差异,防止学生因为自己所处的层次较低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笔者把作业设计成A、B、C三个等级,A类针对学困生,以基础训练为主,作业设计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抄写词语;B类针对中等生,以积累应用为主,作业设计为,背诵并默写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并仿写《植物园的四季之美》;C类针对优等生,以拓展提高为主,作业设计为,背诵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画出四季中你认为最迷人的一个季节,搜集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并背诵。布置完作业后,建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完成。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学生个性。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素质教育理念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提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贯彻“双减”理念,挖掘知识要点,缩减作业数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提升其针对性和导向性。另外,教师也要丰富作业形式,将听、说、读、写、做融为一体,增强作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多角度巩固和内化知识,进一步彰显语文作业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基础教育专项课题(《以体验式作业助力小学生减负增效实践研究》 )成果+
课题批准号2021ZJ20
参考文献:
[1] 葛莹莹.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 南北桥,2020(15):56.
[2] 石铭琴.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法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81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