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国家生育率变化与应对及对中国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2

欧洲国家生育率变化与应对及对中国的启示

 ,鹿栋

(云南财经大学  650000 )

摘要:近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呈现较快下降的趋势,国家步入低生育率阶段成为各界共识。作为对生育率下降的回应,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但数据却表明成效并不显著。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许多国家上世纪率先进入低生育率社会,在鼓励生育方面出台过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低生育率的主流观点和总结欧洲国家出台的鼓励生育政策都能够为中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欧洲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建议在政策构建中需充分体现社会友好型生育体系的价值取向,从而构建完整的支持生育体系。

关键词:低生育率;生育政策;鼓励生育;生育意愿

一、引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人口预期寿命普遍提高,许多国家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18.70%,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与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应的,是我国生育率的大幅降低,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3,甚至有学者表示在未来十多年内中国存在陷入极低生育率的巨大风险(刘金菊,2019)。为应对低生育率问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从“单独二胎”到全面二胎在内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政策,截止2020年我国“二孩”出生多达1000多万人。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总和生育率在经历了短暂的回升后似乎又降入了低点。如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激发社会整体生育意愿,提高国家生育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低生育率的主流观点

自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均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根据人口经济学家Galor提出的统一增长理论,一国人口生育率和增长率必然会随着经济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的转型:第一阶段为前工业化(Malthus)阶段,此时社会生产力低下,一国长期处于高生育率-高死亡率、人口缓慢增长的马尔萨斯陷阱时期;第二阶段为后马尔萨斯(Post-Malthus)阶段,此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国进入呈现高生育率-低死亡率、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而到了第三阶段,个体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均会转而下降,国家也随之进入现代化(Modern)阶段(Galor O2000)。包括统一增长理论在内,经济学家对生育问题的研究思路通常是将孩子视为耐用消费品,生养更多的孩子能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但同时也会花费更多的成本,此时家庭的生育决策可以被视为夫妻双方在给定收入和养育成本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优化行为,所以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一个家庭会面临生育孩子数量-质量的权衡,家庭收入不确定性的提高或养育孩子成本的上升都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

教育的普及也会对一国生育率产生影响。根据朱州和赵国昌的研究,接受高等教育会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从而降低其总和生育率,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相比于高中毕业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量会降低约30%(朱洲,2022)。除了提升劳动参与率这一机制外,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往往有着更独立的思想、了解更多有关节育的知识,在组建家庭和生育方面相对较为不积极。尽管根据翟振武和刘雯莉的观点,接受高等教育几乎不会影响女性终身结婚率,但是女性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将会推迟,由此导致的推迟效应大于补偿效应的结果,使得总和生育率下降(翟振武,2000)。所谓推迟效应是指妇女生育年龄的延后所导致生育率下降,而补偿效应是指由于妇女生育年龄的延后导致年长妇女的生育率升高带来的生育率上升。尽管有部分研究认为女性受教育对生育率没有影响或有积极影响,但国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检验也大都支持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减少总和生育率。

三、欧洲的生育率变化

从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国家经历了“第一次人口转型”,各国从最初的高生育率、高死亡率阶段转变到高生育率、低死亡率阶段,迎来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之后生育率大幅降低至略高于更替水平线水平,社会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缓慢增长阶段。关于“第一次人口转型“出现的原因,主流解释通常持统一增长理论的观点:在工业革命之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和死亡率的下降;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还有西方社会家庭观念的转变,父母逐渐以孩子为中心,他们倾向于减少生育数量,以保证在每个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资源,更利于孩子成长;此外,西方世界在1929年开始了长期经济大萧条,人们的生育意愿大幅降低,最终导致欧洲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

英国作为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也是全世界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生育率便进入更替水平之下,进入21世纪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2.0,2019年英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5。英国的年轻人随着思想的转变,普遍晚生晚育,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在刚满30岁的女性中,未生育占比47%,而在1990年这一数据是37%,这表明,英国初育年龄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在30岁时未生育孩子。英国二胎以上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根据英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刚满35岁女性养育二胎以上的比例为53%,在1990年这一数据为65%,这表明年轻一代不仅生育年龄推迟而且生育数量也在下降,这些都导致了英国生育率的不断下滑。而英国政府为了鼓励生育推出了带薪产假制度,父母双方都可依据儿童年龄享有不同程度的带薪产假,此外英国政府大力提高儿童接受幼托服务的质量,还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定的育儿补助,这些政策对英国的生育水平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四、中国可以得到的“欧洲经验”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物价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造成了现阶段生育成本过高,生活压力过高,这也是我国年轻夫妇不愿生育的重要原因。生育成本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养育子女的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生育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生活压力来自于工作、收入等一系列民生问题。我国需要从两个问题同时入手,降低我国的生育成本、生活压力并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首先,我国要对养育子女家庭发放补贴并且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降低养育子女的成本。其次,我国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且引领社会舆论宣传,使得企业能够积极主动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减少加班所带来的员工生活压力,使得员工能够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最后,我国可以为切实落实生育假政策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育儿员工较多的企业给予更多优惠,有子女家庭减少税收,从而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金菊,陈卫.中国的生育率低在何处?[J].人口与经济,2019(06):70-81.

[2]Galor O, Weil D N. Popul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 From Malthusian stagnation to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beyond[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4): 806-828.

[3]朱州,赵国昌.高等教育与中国女性生育数量[J].人口学刊,2022,44(01):16-31.

[4]翟振武,刘雯莉.中国人真的都不结婚了吗——从队列的视角看中国人的结婚和不婚[J].探索与争鸣,2020(02):122-130+160.

作者简介:鹿栋,1998.12,男,汉族,安徽阜阳,研究生在读,云南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财经大学,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