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水土保持工作站 012099
摘要:水土保持率的研究是近年水利部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措施对坡地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坡地
引言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为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项目区概况
某县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一期)涉及2个片区,土地总面积46.09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31km2,占总面积的98.29%。项目区海拔在1572-2211m之间,地形属于震旦纪以前形成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30h,年蒸发1290.5mm,平均降水量437.3mm。四季分明,冬干夏湿,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区内植被类型为半干旱草原带,主要以人工林草植被为主,零星分布于沟坡、沟道及坡耕地上,现状林草覆盖率为20.65%。
1水土保持措施对坡地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
1.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开展所追求的核心目的。该项目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0km2,累计综合治理面积达到40.43km2,水土流失治理度由现状的23.04%提高到89.24%。年增蓄水能力162.28万m3,年增拦泥沙能力7.73万t,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对项目区的危害。项目区营造水保林,林草覆盖率由现状20.65%提高到24.12%。通过荒坡发展水保林,疏幼林实施封禁,合理调整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增强项目区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区域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该项目区内3312人受益,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
1.2社会效益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通过有效措施减少或控制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和污染源。有效控制流域水土流失,减轻下游的防汛压力。通过综合治理,将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2水土保持措施
2.1调整管理政策
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国家在水土治理方面投入越来越多,并且部分地区采取的治理措施效果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在保证固有水土治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水土保持政策,利用各种政策扶持和政策优惠,鼓励各种有利于水土保持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以带动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在此期间,地方政府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手段,既要保证防治规划能够落实到位,同时还需要保证经济建设能够与水土保持工作协调发展。
2.2遥感监测法
遥感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最佳波段与彩色组合共同使用的形式,将地面监测目标应用到已经存在或正在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的典型地区。该法效果极佳,不仅能将典型区域内的地质信息作为最终检测对象,同时还能够利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全面检测,如利用遥感卫星影像监测技术、影像处理手段等完成地面信息的观测任务,获得水土流失问题的相关数据,并为后续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最终的研究成果提供可靠保障。
2.3河道流域水土保持
在自然因素中,降水是最重要的因素,风力与温度次之。降水会冲刷渗入地表土壤,风力会导致地表沙土流失,不断变化的温度则会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同时也会加重由降水和风力侵蚀导致的水土流失程度。此外,造成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还有耕地的坡度,其严重程度与坡度大小成正比,坡度越大则水土流失越严重。植被也是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植被能够较好地防止风力侵蚀与降水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大量的人为活动使小型河道流域内的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一旦遇上强降雨或大风天气,则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第一种措施是在同等环境条件中,提高植被覆盖率不但可以降低风力、降水等外界因素影响,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及肥力,进而降低水土流失的速率。在坡度加大而肥力较弱的地方,结合人工散播灌木树种,并在封山育林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力,防止或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使自然植被获得充足的修复时间。通过人工栽培经济林的方式,既达到水土保持的目标,还能创造土地经营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第二种措施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水土保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技术措施。可通过人为创造小地形进行拦蓄降水以减少坡地的径流,进而达到预防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可以利用原有的沟渠治理工程,这些工程设施主要用于保护人工修建的道路、建筑的安全与畅通,同时能降低水的流速,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在小型河道流域中修建蓄水工程设施,主要在低洼地区进行修建,拦蓄地表径流并将其用作干旱时节的农田灌溉,以此提高农作物的产出及农民收入。
2.4植被措施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土壤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影响全球84%的陆地表面,导致33%的土地退化。坡面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源头,其水土流失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关注重点。土壤侵蚀与侵蚀性降雨、植被分布格局密切相关。侵蚀性降雨是水土流失的驱动力,雨滴打击地表,破坏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小颗粒随径流冲刷流失,降雨类型不同,侵蚀破坏力也不同。植被的分布通过植物种类、植被覆盖度、种植和管理方式等影响土壤侵蚀过程。侵蚀性降雨条件下植被措施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对于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植被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紫花苜蓿草地(MS)、柏树林(CF)、枇杷林(EJ),且在雨型Ⅲ中效果较好,在雨型Ⅰ中效果较差。紫花苜蓿草地很好地控制区域常见降雨类型带来的水土流失,但仍需重视短历时、大雨强降雨及经果林下的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可考虑在经果林间种紫花苜蓿以达到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
结语
综上,某县作为国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重点县,为确保工程实施质量,扎实有效地搞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在深入实地调查,综合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规模治理的原则,经过综合论证,选择了实施区的各项综合治理措施。加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投入力度,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栩位,周启刚,周浪,等.基于RSEI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5):278-286.
[2]武秋彤,刘敏,李舒惠,等.基于移动监测的城市环境大气黑碳浓度空间特征及来源解析[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8):2221-2228.
[3]赵帮元,陈桂荣,朱姝闻,等.当好水土保持千里眼顺风耳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发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展纪实[J].中国水土保持,2020(12):4.
[4]李国强.水土保持监测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措施探讨[J].水电水利,2022,6(3):56-58.
[5]李晶晶,苏鹏飞,张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21,41(5):238-243+254+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