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2319890606271X,210000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产品结构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展开分析,为使电磁兼容性设计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具备安全性与稳定性,对电磁兼容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对电磁兼容设计相关经验做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实用经验
0引言
电子设备在使用中,难免遇到电磁干扰问题,合理应用电磁兼容技术就可以解决了这个电磁干扰问题。本文针对电磁兼容性展开分析,并结合电磁干扰与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之间存在的关系加以阐述。
1概念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电子器件、电子设备或电子系统,在电磁环境中仍然能正常运行,且不会对所处环境带来不好的电磁骚扰。EMC的主要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运行的设备对所处环境带来的电磁骚扰(EMI)要低于某限值;另一方面是设备不会受到环境中其他电磁信号的骚扰。为保证电子系统内各种设备能够互不干扰,要做好电磁兼容性设计。
2电磁兼容设计的具备方法
2.1系统制备法
系统制备法是在规划设计时,为提更高研发电磁兼容的效率而兴起的,该方法实现了多种先进技术的相互融合,将电磁干扰与兼容紧密连接起来。能模拟出设计指标与参数,并加以计算优化。
2.2规范制备法
在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中,规范制备法体现的是相关标准,可用于对产品设计的成果加以验证测试。规范制备法虽然有局限性,但能从不同角度解决多种电磁兼容问题。若安全标准太苛刻,会引起资源浪费,故制定的规范务必要合理。
2.3故障清除制备法
在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中,故障清除制备法是最根本的设计方法。能很快解决已发现的电磁干扰故障,但解决不了其他问题,在预防方面存在短板。
3电子兼容重要技术
3.1电磁屏蔽技术
电磁屏蔽技术需要借助实物对电磁干扰加以屏蔽,阻隔电磁能量的传播,能有效抑制电磁能量干扰,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电磁屏蔽技术主要有三种:电场屏蔽、磁场屏蔽,还有电磁场屏蔽。其抑制效果取决于选材,最好选择那种导磁率、导电率高的材料,譬如钢板、铝箔铜板,或者使用金属镀层,还有导电涂料等。
3.2电线接地技术
电子设备接地是为了电力稀释,实现零电频,为人身安全提供基本保障。电线接地技术的功效就是保证安全,并维持工作电路中电流的稳定流通,降低电磁干扰频率。
3.3过滤波纹技术
过滤波纹技术可以将超出工作频段的电磁干扰除去,通过分离信号达到抑制干扰的效果,是实现电磁屏蔽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其具体应用主要有信号滤波与电磁滤波两种,信号滤波,可有效消除无关频谱分量;电磁滤波可消除电源电磁干扰。图1为过滤波纹技术的基本原理。
图1过滤波纹技术原理图
4.设计实例
4.1电磁兼容基本内涵
加固显示器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要做到电磁兼容,才可以让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稳定可靠。做电磁兼容结构设计的时候,有几点要求:先要明确设备必须达到的电磁兼容指标,接着再分析设备里的各敏感元器件和主要干扰路径等,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削弱干扰,最后还要通过试验对是否能满足相关指标加以验证。除此之外,还要对费效比加以考虑:在设计初期阶段,若是能对电磁兼容性做出相应考虑,并制定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就能节约一定的成本;如果等到设计后期才发现存在电磁干扰问题,难免需要再对已完成的设计部分做相应整改,势必造成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影响产品无法如期交付,因此,也需要对费效比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4.2产品的电磁兼容结构设计
电磁兼容性设计需要处理电磁三个主要因素:即产品中的敏感源、外部干扰源还有耦合路径,消除三个要素中任意一个,电磁干扰就会消失,具体可以从电磁屏蔽、过滤波纹,还有电线接地三个不同的方面加以考虑。
4.2.1电磁屏蔽技术
电磁屏蔽是从阻断电磁干扰传播这一角度实时控制,在保证电路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抑制甚至消除干扰源与被干扰回路之间的电磁耦合,是实现设计要求的常用手段。通过对加固显示器结构设计中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具体需求分析,确认对电磁兼容有影响作用的具体模块,借助密闭腔体实施隔离屏蔽,有效抑制干扰途径。
(1)材料选择,先依据屏蔽效能具体要求选好屏蔽机壳所用材料,如果对低频磁场(≤1kHz)没有屏蔽要求,可直接选常用金属材料,如钢、铝、铜等做屏蔽壳,钢板经过表面镀铜、锌、镍处理,铝板经过导电氧化或镀镍处理,均可提升其电导率跟磁导率。若有对低频磁场(≤1kHz)的屏蔽要求,则要选用高导磁材料,譬如坡莫合金、电工纯铁板等,借助于其低磁阻特性,将外部骚扰磁场做分路处理,可大幅度削弱屏蔽壳内围范围中的磁场,不过高磁导率材料不可以经过大量机械加工,否则材料的磁导率会因此而损失,必要时还应该做去应力处理。高导磁材料的应用位置通常在电源板、逆变器或者是显像管等处。实例加固显示器在做电磁兼容结构设计时,按整机重量还要使用环境具体要求,将显示器机壳设计成金属的,机壳装配好后就会形成一个密闭腔体,能隔绝内、外部的电磁辐射骚扰,材料用的是铝合金并做了导电氧化处理。在显示器内部,对电源板电路中的电源开关部分,以图1所示不锈钢屏蔽罩做了单独的高频电场屏蔽,使反射损耗加大;用导磁性较高的坡莫合金屏蔽罩,将整个电源板整体屏蔽起来,使吸收损耗增大,加工好后还做了退火处理,因此该屏蔽罩导磁性更好,电源板上的双重屏蔽,对电磁互扰以及对外辐射实现了有效隔离。具体屏蔽罩见图2。
图1电源板高频电场屏蔽示意图
图2电源板屏蔽罩示意图
(2)缝隙、孔洞的屏蔽
为了保证屏蔽的完整性,对于屏蔽体的每个接缝都要做电磁密封处理。加固显示器设备中的屏蔽接缝大多在前、后壳组件还有外部接口的装配面。在做设计时,金属间要多设搭接面,装配面还需要设置电磁密封衬垫,对缝隙处做好电磁密封。从图2可知,在实例加固显示器中,其航空插座与机壳接触面上,设有导电密封衬垫;前、后壳组件的接触面上,也设置了导电密封衬垫。因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机壳设计为全封闭的,若不得不穿孔,则一定要满足盐雾条件,且穿孔处需要加装屏蔽网或者是截止波导的通风窗等。如果有避不开的缝隙和通风孔,要尽量使其离强辐射源、敏感电路远一些,设置缝隙、通风孔的时候,一定要顺着磁场方向,使屏蔽体在沿磁场方向所受磁阻小一些;将屏蔽胶带贴于接缝处防渗。在实例加固显示器中,其IO板和控制板卡均为对插式结构,其机内连接电缆较少,电缆间干扰也少,更具可靠性。其屏蔽难题在于两块对插式板卡因间距小,安装屏蔽罩所需空间不足,故该加固显示器以分腔式隔离手段,利用分腔隔板分割壳空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空间,实现两块板卡的独立屏蔽,具体见图2。对出线位置与散热位置,采用截止波导孔设计,使开孔与屏蔽间的矛盾问题得以解决,在板卡对插的插头位置上,还有主控板转出电缆位置上,将腔壁加厚,使其形成截止波导管;对于分腔盖板,做打孔设计,具体尺寸经计算确定,既能良好散热,又可用作截止波导管,阻断电磁外泄。其具体设计流程为:1)先明确截面形状;2)明确待屏蔽频率的最高峰值f;3)明确截止频率fc大小:fc=(5-10)f;4)计算内直径d:d=17.6×109/fc;5)依据SE明确具体长度t:SE=1.8×fc×t×10-9[1-(f/fc)2]1/2,可简化近似记作SE=32t/d;SE是截止波导管应实现的屏蔽效能[4]。
(3)显示器视窗的屏蔽
为了防止显示器视窗出现电磁泄漏,有两种方法可选,一种是使用透明材料在显示窗前方做屏蔽,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尺寸相对较大,且显示器会产生辐射,或者是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场合;第二种是用一个隔离舱,把显示器件跟其他电路给隔开,保证内部辐射不会从机箱穿出,让外部干扰进不到内部电路当中,这种方法在显示器件不发出电磁辐射,且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场合较为适用。常见的透明屏蔽材料有两种:一种是两层透明材质(如玻璃等)夹金属网(如蚀刻金属网膜)构成的,其优点在于屏蔽效能特别高,缺点是因莫尔条纹、网纹带来的网感,会引起视觉不适;第二种是在透明材质(如玻璃等)上镀上很薄的一层导电层,其优点在于视觉效果特别好,缺点是屏蔽效能不太高,且存在镜面反射现象,当光线比较强时,观看效果会受影响。对实例加固显示器,因其尺寸较大,且本身有辐射,故在显示窗前方加设夹网屏蔽玻璃,制作夹网屏蔽玻璃时,先适配好丝网角度,缓解应网感、莫尔条纹带来的视觉不适感;再向金属机壳上装配夹网屏蔽玻璃时,搭接方式一定要合理,屏蔽层的搭接一定要稳固。
4.2.2滤波设计
对于设备电路内部传播的电磁骚扰,可以应用滤波技术来抑制。滤波不仅能抑制干扰源的电磁发射,亦可抑制敏感源受到的干扰。滤波设计时要做到布局合理:敏感器件应该尽可能离干扰源远一些,将输入口妥善地与输出端隔开,把相互干扰降到低。把滤波器布置在产品入口位置,机内未处理的电源线布线要尽量短一些;滤波器外壳务必直接装在金属机壳上,电源进线要短。
4.2.3接地与搭接
为了维持系统的正常运作状态,接地技术的应用是一项基本要求,通过接地能将各电路电流从公共地线流过时引起的噪声电平消除,能起到对电磁场干扰、地电位差干扰的有效抑制作用。可靠的接地处理,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改善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在具体设计时,要在机壳上明确搭接低阻抗的具体位置,譬如屏蔽体上面的接缝、静电放电时的电流路径、滤波器的独立接地和整个系统的公共地等;且要对具体搭接低阻抗的方法加以衡量,可选永久性连接方式(譬如焊接等);也可选非永久性的搭接方法(譬如粘贴电磁密封衬垫等)。而具体应该选用哪种方式,需对屏蔽效能要求、安装密封垫的具体方式、电化学相容性还有价格等众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对于结构件与航插件间,往往使用导电衬垫(譬如铝镀银导电橡胶板等),这样就可以在接触面间实现连续的低阻抗搭接,使箱体更具屏蔽性。按以往经验,不允许有金属物体从机壳中直接穿过。在实例加固显示器中,虽然接地电阻不到5mΩ,但因信号插座有很大的接地电阻,安装在显示器外围的铜螺套,就相当于从机壳直接穿过的金属物体,在展开静电放电试验期间,显示器产品还是出现了黑屏现象,经过对这两处的适当改进设计:把原本的铜螺套换成了外装钢丝螺套,而且装配工艺中也加大了安装信号插座时的预紧力,还加了一个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的工序,将静电试验中出现的故障解决掉,并顺利完成相应检测。
5结论
本文分析了在实例电子机电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具体应用,并介绍了具体测试效果,验证了电磁兼容技术在电子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希望能通过对电磁兼容技术的深入研究,促使其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骥.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要素分析及测试方法研究[J].电子测试,2019,(19):122-123,139.
[2]陈霖,和谦.高频开关电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J].信息通信,2017,(7):63-65.
[3]黎俊明.基于复杂电磁环境下无线接收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探讨[J].电子测试,2018,(2):102-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