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特殊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2
/ 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特殊教育中的有效策略

罗春玉

柳州市柳城县实验小学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社会有义务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在开发其潜能的同时,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了特殊教育学校,而有轻微残疾的学生则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但是在社会中还有一些带有严重残疾的儿童仍被关在家里,无法接受教育,如何使社会上的每一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享受到教育的权利,有人就想到可以把教育的场所转移到该儿童的家里,使其在家里就能受到教育,而且这种方式是能具体操作和实现的。因此,送教上门的思想就渐渐为人们所共识。送教上门就是由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

就我们普通学校教师而言,身兼数职,对于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如何有效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随班就读

1.平等对待特殊儿童

大卫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我接班的时候,家长没有跟老师反映孩子任何情况,对于孩子是特殊情况我并不知道。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次课上,大家很认真在上课,大卫同学竟然蹲到桌子下面撒尿放裤子,他同桌发现后告诉老师,这时赶紧打电话给家长让人送裤子来。当时是读二年级,而且不是一次在教室里直接撒尿,多次了,从这一件事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跟其他孩子是不一样的。这之后我每天都有分配比较轻的任务给她完成,比如:为教室里的花草浇水、每天进校门拿班牌,这样她也会感觉到她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到现在为止,每次到他们一小组扫地,班里的同学有时还会欺负他,每次都叫他倒垃圾,我就在班里教育孩子们,没到他倒垃圾的你们欺负他,我要惩罚的。现在孩子们都不会欺负他了。我还安排班里各方面都好的学生跟他坐,希望他能模仿做一些事,也希望同桌能教他学习。

2.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

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冷落、歧视、瞧不起,同时伴随他们的是过多的失败和没完没了的落伍。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儿童应有的权利,如尽情娱乐的权利,被表扬和被尊重的权利,这样长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养成了消极的自我观念,自信心大大受损。如缺乏应有的进取心、求胜心、上进心。经常无精打采、没有朝气;行为活动表现出畏缩和压抑等。自信心的丧失给智弱儿童的学习、生活罩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他们没有快乐,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儿怎么也不能起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帮助智弱儿童树立自信心。

大卫这个孩子现在除了学习不会,其他的什么都会,我经常叫他和班长一起去办公室帮拿作业,他年龄大,个子高,大力士,捧作业是小事情,但是他很开心,他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还厉害,每次捧作业到教室,脸上都笑开了花。上课时,大卫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每次回答都是答非所问,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针对这种情况,我会挑选适合他的问题抛给他,即使他答错了,我也会趁着这个机会给学生放松,间接地纠正错误,大卫不尴尬,同学们也没有嘲笑的声音。现在同学们都愿意帮助他,每一次家访,家长反应:孩子在家也懂事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殊儿童具有心理调节功能弱,认识水平低,分析能力差,容易冲动、固执的特点。这些行为障碍严重地影响智障儿童的求知与进步,同时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从而让他们立足于社会,被人群所接纳。首先,让智障儿童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例如: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摆好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其次,根据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这样劳动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另外,要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观念,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社会生存。

大卫尿裤子的时候,没有批评他,而是教他,不管什么时候,有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允许去厕所小便的,多次跟他说,现在四年级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生活习惯被同学们接受以后,同学们就很愿意接近大卫,在学习上大卫也有同学参照,经常“一对一”帮扶,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

在我心中“他们从不是傻子,他们只是身体某些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他们心地善良,他们可爱单纯,他们只是活在自己简单的世界里!”是的,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我们,尊重我们,能够真心接纳我们的孩子。我们这群折翼的小天使,他们缺的不是可怜与同情,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与尊重。

二.送教上门

1.端正心态

“十九大”的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到来,给孩子们的生活、学习锦上添花,然而也给老师们带来了不少政治上的任务。记得2017年初,接到一个棘手的政治任务:给不能随班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我蒙了,连学校都来不了,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呀?我能教他什么呀?脑海里满是担忧,但是还是答应校长了。也许校长担心我变卦吧,立刻给我发聘书,一聘就两年啊!

校园依然书声琅琅,生机勃勃,因为有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有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老师们,我觉得校园特别美。当要离开校园,把教学转移到学生家中,给残疾儿童上课,我不仅抵触,还害怕。送教对象是一个12岁的男孩,第一次见到他我真的很害怕,我脑海里一直浮现:他会不会打我?他会不会抓我呀?智力残疾三级,说不出话,他坐不住两秒钟,我要跟他交流都是追着他。为了让他坐下了,我买了牛奶给他喝。一次,我把牛奶递给他,他竟然抓住我的手,我吓得后退几步,他妈妈告诉我,说他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所以抓我的手,但他并没有想法伤害我。拿课本教学真的是比登天还难,“送教上门”成了我的噩梦,每当“送教”日子临近,我都紧张兮兮的,头皮发麻。但是经过几次“送教”,与家长交流,与残疾儿童近距离接触,我深感家长的无奈与无助,深感老天对残疾儿童命运的不公,原本认为“送教”毫无意义,现在我觉得我们的“送教”是残疾儿童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我们的“送教”是教师对残疾儿童的关心与爱,尽管每次“送教”时间很短,但是这份爱、这份师生情是沉甸甸的。因此我恐惧的心理平息下来,开始脑洞大开,教穿衣、吃水果、玩玩具……刚开始,他吃橘子都是连皮一起吃,慢慢地学会剥皮了,慢慢地接受我了,很遗憾,他想说却说不出来。

2.用心感受

在送教当中,有一个女孩已经13岁了,3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就与同龄人不一样了。她走路不方便,大小便没知觉,经常尿裤子。她父母很痛苦,每次送教上门,她妈妈都向我倾述苦衷。孩子很可爱,爱笑爱学习,虽然她说话很吃力,但是我们交流很愉快。每当知道我要去她家,她会让她妈妈帮忙换好干净的衣服、梳好头发在客厅等我。教读书时,她非常认真地跟读,我时而掌声鼓励她,她冲我微微一笑。看着她红扑扑的脸蛋、认真读书的样子、渴望求学的眼神,我鼻子酸酸的。每月去她家两次,这两次相见成了她生活中的一种期盼。远远的,我就看见她依在门边盯着通往家门口的路,近了近了,她竟手舞足蹈,大声喊:“老师来了!老师来了!……”真是盼星星盼月亮,把老师给盼来了,她笑得很开心,此时此刻,我心里特别的感动。一次,上完课,她认真地一字一顿地说:“老师,我喜欢你,我觉得你特别爱我。”我立即拥抱她,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我知道我的爱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她而言是那么的深沉。在她的生命中,得到别人的关爱少之又少,我的到来竟然让她如此感动与不舍。每次分别时她都问:“老师,你还会来吗?”我迫不及待地答她:“来,我还会来的。”当我转身离开,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多可怜的孩子啊,我一定在送教之路上全力以赴,让爱洒满送教之路。

一晃眼,在送教之路上走过了两年,今年年初,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越来越多,我们送教上门的辅导教师增加到12人。记得今年9月份,我们送教到一个一年级残疾男孩家里,孩子的奶奶知道我们的来意,奶奶便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诉苦。孩子父母离异,如今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生病卧床,孩子智力残疾,啥都不懂,生活不能自理。奶奶说着说着就哭了,她握着我的手哽咽地说:“阿妹啊,我苦啊,我这个孙子人不人鬼不鬼,什么都不懂,以后他怎么生活啊?现在还有我,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他一个人怎么办呀?”我安慰道:“奶奶,现在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幸福、充满爱的国家,问题会解决的。”奶奶紧紧握住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听着奶奶铿锵有力的感谢,我不由得挺直腰杆。

3.团结协作

至今将近3年的送教之路,我们学校有12位教师长期参加送教活动,一共帮助了8名残疾儿童接受来自学校的教育。但有的“送教”并不顺利,残疾儿童会扯老师的头发,会拿东西砸老师,也会向老师吐口水,但是我们的老师并没有放弃,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残疾儿童,把他拥在怀里,帮擦口水,帮剪指甲,教吃水果,教穿衣服……真是“残疾儿童虐我千百遍,我待他如初恋”啊!

人海茫茫,不知还有多少残疾儿童不能接受来自学校的教育,不能与外界交流,他们的人生不知意义何在?如果我们的“送教”能让他们感觉到快乐,那便是一束光,是人生道路上伴他成长的温暖的阳光,我们,知足也。

送教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能带给残疾儿童的是教师的爱与责任,我们将继续带着这份爱与责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爱洒满送教之路。

特殊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残疾孩子的明天,我们应该抱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来完成教育培养孩子的光荣任务,力争把残疾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