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1
/ 2

心理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熊婷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 重庆 404000

摘要:目的 该文章主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心理干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合理,选择了一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把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以及心理干预模式,在此期间要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责任病房 管理等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常规的护理方式相比较心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的护理治疗效果,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科护理;临床应用

引言

在儿童护理工作中,若不能及时调整护患关系,将会导致儿童及家庭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儿童与家庭之间出现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大量的文献表明,由于儿童年龄小等原因,导致儿童的疼痛敏感性很高。在进行采血等操作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过度反应,还会导致家长们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如果处理得不得当,那么儿童和医护人员就不会有较好的信任感。此时要科学合理的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对儿童的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问题及时的进行疏导,从而让儿童的护理依从性得到提升。针对这一现状,作者通过对80名儿童进行了心理干预,并对其在儿童护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合理,选择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名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病人的家人都在这份声明中签字,并且这份声明已经得到了伦理委员会的认可。对照组40名儿童中,男性22名,女性18名;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8岁,平平均年龄为6.12±1.85;观察组40名儿童中,男21名,女19名;研究对象为2-10岁,平均年龄为6-89±2-01;除此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条件:儿童呼吸道疾病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消化道等常见病的诊断标准等儿童。排除标准:先天器官机能不全、有精神病、无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护理干预措施:(1)定期对孩子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孩子出现的各类不正常现象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处理,以提高孩子的治疗效果,促进孩子的恢复;(2)强化对儿童的健康教育,当儿童在入院之后,要立即对儿童和他们的家人展开疾病知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制作相应的宣传手册,以及宣传教育视频等,让儿童们进行观看和学习,这样能够使患儿及其家属能够了解疾病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他们及时的进行治疗,使他们意识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疾病恢复的重要作用,以改善其治疗和照护的依从性;(3)对孩子进行日常的药物和饮食指导,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药物和饮食习惯,并在饮食上对孩子进行调整,促进孩子的康复。 观察组采用了心理干预的方式,也就是在日常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心理干预,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与对照组同样的常规护理措施。以下是具体的方法和措施:(1)要建造一个良好的使患儿有效居住的环境,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对病房进行清洁,确保温度湿度等是符合要求的。在这一过程中,温度一般情况下是26℃左右,湿度一般情况下是在45%左右,改善患儿住院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因住院环境造成的儿童莫名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的产生。(2)孩子们的床每12小时更换一次床单和被褥,如果是紧急情况,每6小时更换一次床单,并将玩具、漫画书等放在儿童触手可及的地方:这样能够使儿童通过玩玩具、看漫画书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轻儿童的疼痛,减少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的产生。(3)医护人员要用一种亲切、亲切的态度,主动地与孩子和他们的家人进行交流,并及时地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可以用温柔的抚摸等方式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减轻或防止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1.3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所具备的各种技能。(2)护理满意度:通过自编的医院满意度量表,比较两组病人的家庭满意度。评分以病人主观感觉为依据。总分100分,在90分以上的评分中,评分标准为70分到89分之间,评分标准为70分到89分之间,评分标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工作在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软件,比如SPSS 22.0统计软件,同时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数值进行表示和检验。

2 结果

2.1 对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指标

观察组(n=40)

对照组(n=40)

t

P

服务态度

95.24±1.05

86.72±2.19

9.654

0.012

健康宣教

96.12±1.02

87.33±1.14

9.355

0.010

护患沟通效果

96.23±2.10

85.29±2.24

10.329

0.000

护士专业技能

97.03±1.01

87.65±1.43

9.870

0.004

病情掌握程度

96.67±1.30

85.45±2.26

11.021

0.000

问题处理能力

94.34±2.25

84.59±2.69

9.674

0.005

责任病房管理

95.33±1.15

85.72±2.20

9.674

0.004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的具体对比和分析可以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0

22(55.00)

16(40.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13(32.50)

17(42.50)

10(25.00)

30(75.00)

x2

6.275

P

0.012

3 讨论

儿科是一项很大的医疗服务部门,而孩子的病情又很复杂。与此同时,儿童往往由于对此认识不足而缺少遵从,所以护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要想使整个服务模式的质量得到提高,就要实现以病人为中心,与传统的护理相比,它更细致,更人性化,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在创建了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后,护士们也会转变传统的护理理念,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这会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所以护理服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能够保证整个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互换之间的纠纷,事故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12岁前儿童由于自身抵抗力差,病情变化迅速,协调性差。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另外儿童不具备较好的外部认知能力,心理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不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护理属于具备针对性的以及个体化的护理模式,在此过程中要实现相应的人文关怀,并且秉持个体化护理理念。因此,作为一名儿科医务人员,除了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之外,还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积极地帮助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同时要和家长一起做好孩子的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例:在注射和输液的过程中,由于患儿的静脉不易被发现,而且反复的打针,会造成患儿和他们的家人的不满意,所以必须事先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理解。 为了避免小孩从床上跌落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必须用栅栏围起的病床。因此,当儿童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可及时就医,以免错失最佳的诊治机会。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在儿童及家庭成员的照护过程中,心理干预方式能显著提升儿童及家庭成员的照护满意度,各种护理模式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瑛瑛,齐香玉.心理干预在肝癌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167-168.DOI:10.15912/j.cnki.gocm.2020.29.080.

[2]杨婧.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34+137.

[3]王静,周珊珊,张敏.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3):123.DOI:10.16281/j.cnki.jocml.2020.13.104.

[4]王艳,田莉,成静.心理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对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7):183-184.DOI:10.16484/j.cnki.issn2095-8803.2019.2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