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广大教师尝试应用大单位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交流和探索的平台,实现语文教学的负向上。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大”是指运用大概念、大观念、大项目(任务)来整合教学内容,它用大概念来组织微课程的性质单元,它关注知识的重构、理解、反思、应用,关注深学习、高次思考,注重素养成就。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单元内的单篇文本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鉴赏能力、探究分析能力以及表达理解能力等的效果不太理想,语文大单元教学统筹单元文本利用其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一、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总结分析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大单元教学则是实现此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和建构语文知识,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从整体上看,语文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以往文本分析的程式化模式,听说读写训练也变为学生主动探究,这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将教材中写人的几篇文本整合起来教学,虽然文本所写人物与写作特点不同,但其教学思路大体一致,一般是概括大意、文章段落分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的归纳、人物精神的品悟等,通过一步步分析得出大同小异的结论,而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人的作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免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只有从不同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去设计学习任务,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进行深度学习。如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课文主要写的是毛岸英、刘伯承、方志敏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均是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这与电影《长津湖》所表现的群体相同。为此,教师可以选择《青山处处埋忠骨》中的毛岸英设计制作《长津湖》电影特辑,带领学生观看《长津湖》,研究其是如何利用典型语言、典型事件、典型细节去表现人物精神的。
新课标对阅读鉴赏、梳理探究及交流表达等能力非常重视,通过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容相对丰富,整体教学时间比较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将梳理和探究这一过程融入教学,且在结束大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后,集中安排学生探究及梳理相关内容,以增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实现学习内容的结构化。学生在探究梳理的过程中回顾所学内容,构建语文知识图谱,从而深度挖掘学习资源,探究单元间内容的关联性与差异性,拓展语文学习视野。这样的学习是积极的和主动的,是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的,也是综合性与个性化的。
另外,教师在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网络技术高效、主动地获取学习资源,并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及智能评测等的常态化。
二、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沉浸于语文天地中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若要在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改变语文教学方式。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结合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极大地拉近了学生生活和语文学习间的距离。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入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及《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等作品,与写作实践“我的植物朋友”及“春游去哪儿玩”相结合,共同构成了写景抒情的语文学习单元。教师可以将此单元的教学融入“春季,我的校园”这一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体验、去观察、去表达自然美景,进而激活学生的语言及生活经验。与此同时,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对自然的感受力,激发其对语文学习及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沉浸于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如此一来,学生便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刻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及学习的热爱。
三、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主要是对单元主题进行提炼,发掘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同各语文要素的内在联系,并将各因素统一起来。如在说明文的大单元教学中,要依据说明文文本特征,围绕说明对象,并对文本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写作及口语交际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体验、表达和观察,通过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综合应用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阅读鉴赏等教学方式,改变对文本进行分层分段分析和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的教学模式。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该单元共安排三项学习内容,即体会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写讲解稿、开展讲解活动。一般而言,此单元的教学是先熟悉和学习文本,而后写讲解稿,最后开展讲解活动。若此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的讲解活动,以“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主题,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应用单元学习内容的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则能感受到讲解的魅力,能体会到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伟大,从而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学科,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单元内各要素整合为一体,利用阅读鉴赏、交流及表达、探究及梳理等教学活动认真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单篇教学是孤立的教学,学生很难同教材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导致不能全面而系统地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且使语文教学的局限性更加突出,而语文大单元教学则能有效规避这些不足,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聪慧.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1.
[2]黄本荣.语文大单元教学“学思践悟”[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3).
[3]郁路.小学语文“导学式”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课外语文,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