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高职院校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针对高职外语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外语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将是高职外语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论述高职外语专业通过专业课程、人文素养课程、校园文化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匠技、匠德、匠能、匠业的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外语专业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而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 同年,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倡导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上升为国家意志。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 指出:“职业教育要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措施方面,强调要“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狠抓教学、教材、教师,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2] 可见,“工匠精神”已上升为教育共识,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心。“工匠精神”的提出,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需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战略发展、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是人才培养的灵魂 ,应成为师生的价值追求 ,但外语专业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 ,贯穿教学全过程 ,将“工匠精神”的萌芽注入学生的灵魂 ,仍需学校统筹规划 ,形成以确立专业追求为主的专业课程、以价值观引导为主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以培养敬业精神为主的校园文化类课程、以培养创业能力为主的创新创业课程,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一、以高职外语专业理论和实训实践课程培养匠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工匠精神首先要求具备专业性 ,能够扎实领会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的专业追求。高职外语专业工匠精神的培养既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专业追求,专业实习实训类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在高职外语专业理论课和实训实践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可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 ,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把握高职外语类专业发展趋势,将专业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紧密联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确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方面集专业性和价值性为一体。教师专门讲授该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以及典型案例等 ,让学生感受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专注于外语知识技能学习 ,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言行举止更具有职业特质。
第二,外语教师要具备工匠精神,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对自己外语教学和专业的热爱,在教学中体现出耐心、细心和恒心。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敬业精神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认真的准备,在“工匠精神”的约束和指引下,有助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并持之以恒,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
二、以高职外语专业人文素质类课程培养匠德
“德者,本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工匠精神外在体现是高超的技能、技艺,而其背后蕴藏着的是劳动者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奉献等价值取向。高职外语专业人文素质类课程中需融入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类课程注重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完善,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和态度,践行做人之道,实现人格的健全和谐,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课程内涵与工匠精神的内涵高度契合。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课程,引导学生明大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其次,要从做小事、拘小节开始,踏踏实实树好公德、私德 ,踏实做人、严谨处事、追求卓越,学会奉献、勤俭、感恩、自律、宽容,成为有品德、有品质、有品位之人。在教学中渗透新时代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精神的宣传,让学生从仰慕工匠、崇敬工匠到传承工匠。
三、以高职外语专业校园文化类课程培养匠能
首先,工匠精神应成为高职外语专业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宣讲古往今来大国工匠的事迹。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其次,以外语类专业为依托,通过职教技能周,开展演讲、写作等一系列外语专业技能竞赛,促使学生锤炼外语能力,积极思考,勇于探索。通过展示学生的外语技能和认真执着的专业态度,弘扬工匠精神,促使学生锤炼精湛的外语技能,增强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
第三,依托专业限选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引入课堂。黑龙江省地域文化中的剪纸、鱼皮画制作等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展现工匠精神的经典,可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内涵。突出工匠精神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
四、以高职外语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匠业
高职院校外语专业需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开设“创新创业”专门课程,系统化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使其了解创新创业的价值和方式方法,不断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激发其创新创业的激情,并在创新过程中通过反复修正和检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使其领悟、升华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同时,学校也要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多举办创新创业类技能比赛,并且要通过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师生参赛的积极性。使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在竞赛和研发的过程中不断不断开阔创新思维,提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
五、结语
高职外语专业学生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目前对其进行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无论是通过专业理论、实践课程教学,还是人文素养课程,亦或是通过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活动,都难以让高职学生真正以职业人的要求和品质要求自己,对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仍处于感性认识层面,很难在短期内将工匠精神的要素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了解方面,使其具备工匠精神的基本特质,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诠释工匠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EB/OL].(2017-10-18)[2019-05-18].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1018/c1004-29594432.html.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中国青年报,2021-03-06.
[3]刘海明.产教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6):129-135.
课题名称: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SJGZY2021135